一种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062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包括捕集器及驱动系统;所述捕集器包括壳体、采样段、蛇形管、隔板、抽气段及冲洗液排放口,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离心分离段及集液室,其中,蛇形管的入口位于离心分离段内,蛇形管的出口穿过隔板位于集液室内,采样段的入口位于壳体外,采样段的出口与蛇形管的入口相连通,抽气段的入口插入于集液室内,抽气段的出口与驱动系统相连通,该系统对液滴的捕集效果较好,有效避免捕集液滴的二次携带。携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物控制
,涉及一种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废气处理工艺中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最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能够满足不同SO2排放标准要求,且经济可行、运行可靠,对湿法脱硫装置相关设备性能的评价方法也是相当完备和成熟。当烟气通过湿法脱硫吸收塔时会携带出大量浆液液滴,这些液滴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需要利用安装在吸收塔顶部或尾部烟道的除雾器尽可能分离烟气中携带的液滴,除雾器性能不达标时烟气携带液滴过多严重时还会造成烟囱排放“石膏雨”。对于烟气海水脱硫装置在脱硫塔上部或脱硫塔后烟道也装有除雾器以分离烟气中携带的液滴,除雾器性能不达标时烟气携带液滴过多,液滴主要成分为海水含盐量较高会造成烟囱周围设备腐蚀,因此除雾器后液滴含量控制也同样重要。以往脱硫吸收塔后一般要求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小于75mg/m3,实行超低排放后一般标准要求,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小于20mg/m3。因此除雾器出口烟气中雾滴含量测量的准确度日益受到关注,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性能评价方法已经比较成熟,雾滴采样系统的核心设备液滴捕集器也经过多次现场检验,测量稳定性较好。但该液滴捕集器应用于烟气海水脱硫系统时,由于雾滴成分的差别:石灰石湿法脱硫为浆液稀释物、海水脱硫为稀释海水,海水的流动性比浆液滴的流动性要好,若捕集的液滴量较大(采样时间长或液滴含量大)时,离心分离器表面汇集的液滴会被采样的烟气带出液滴捕集器造成测量结果偏小,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液滴捕集器避免被捕集液滴的二次携带,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该系统对液滴的捕集效果较好,有效避免捕集液滴的二次携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包括捕集器及驱动系统;
[0005]所述捕集器包括壳体、采样段、蛇形管、隔板、抽气段及冲洗液排放口,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离心分离段及集液室,其中,蛇形管的入口位于离心分离段内,蛇形管的出口穿过隔板位于集液室内,采样段的入口位于壳体外,采样段的出口与蛇形管的入口相连通,抽气段的入口插入于集液室内,抽气段的出口与驱动系统相连通。
[0006]驱动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流量调节阀及抽气泵,抽气段的出口依次经汽水分离器及流量调节阀与抽气泵相连通。
[0007]抽气段的出口依次经汽水分离器、流量调节阀、压力表、温度表及流量计与抽气泵相连通。
[0008]离心分离段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盖板。
[0009]集液室的端部设置有冲洗液排放口,冲洗液排放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其中,抽气段位于冲洗液排放口的上方。
[0010]采样段的外径为5m~10mm、壁厚为1mm~2mm,采样段与壳体之间的距离为15mm~30mm之间。
[0011]离心分离段为圆柱形结构,且离心分离段的直径为30mm~40mm、高度为40mm~80mm。
[0012]蛇形管的节距为10mm~15mm、管径为4mm~6mm,盘绕直径为20mm~30mm,蛇形管伸入到集液室中的长度为蛇形管节距的1/4,集液室与离心分离段的直径相同;
[0013]抽气段插入到集液室内的长度为5mm~10mm。
[0014]抽气段的直径为5mm~8mm,长度15mm~30mm,抽气段与冲洗液排放口之间的距离为10mm

15mm。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在具体操纵时,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离心分离段及集液室,蛇形管的入口位于离心分离段内,蛇形管的出口穿过隔板位于集液室内,在工作时,携带液滴的样气从采样段进入蛇形管内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液滴后的烟气进入集液室内,最后经抽气段抽出,分离得到的液滴最终沿着蛇形管内壁流入集液室内,分离出来的液滴进入集液室后,由于气体流速降低、且液滴粒径较大,因此不会被烟气二次携带,对液滴的捕集效果较好,有效避免捕集液滴的二次携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捕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为采样段、2为离心分离段、3为蛇形管、4为隔板、5为集液室、6为抽气段、7为冲洗液排放口、8为密封盖、9为液滴捕集器、10为汽水分离器、11为流量调节阀、12为压力表、13为温度表、14为流量计、15为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2]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包括捕集器及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10、流量调节阀11、压力表12、温度表13、流量计14及抽气泵15;
[0023]所述捕集器包括壳体、采样段1、离心分离段2、蛇形管3、隔板4、集液室5、抽气段6、冲洗液排放口7及密封盖8,壳体内部通过隔板4分隔为离心分离段2及集液室5,其中,蛇形管3的入口位于离心分离段2内,蛇形管3的出口穿过隔板4位于集液室5内,采样段1的入口位于壳体外,采样段1的出口与蛇形管3的入口相连通,抽气段6的一端插入于集液室5内,抽气段6的另一端依次经汽水分离器10、流量调节阀11、压力表12、温度表13及流量计14与抽气泵15相连通。
[0024]集液室5的端部设置有冲洗液排放口7,冲洗液排放口7处设置有密封盖8,其中,抽气段6位于冲洗液排放口7的上方。
[0025]离心分离段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盖板,采样段1的外径为5m~10mm、壁厚为1mm~2mm,采样段1与壳体之间的距离为15mm~30mm之间;
[0026]离心分离段2为圆柱形结构,且离心分离段2的直径为30mm~40mm、高度为40mm~80mm;
[0027]蛇形管3的节距为10mm~15mm、管径为4mm~6mm,盘绕直径为20mm~30mm,蛇形管3伸入到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捕集器及驱动系统;所述捕集器包括壳体、采样段(1)、蛇形管(3)、隔板(4)、抽气段(6)及冲洗液排放口(7),壳体内部通过隔板(4)分隔为离心分离段(2)及集液室(5),其中,蛇形管(3)的入口位于离心分离段(2)内,蛇形管(3)的出口穿过隔板(4)位于集液室(5)内,采样段(1)的入口位于壳体外,采样段(1)的出口与蛇形管(3)的入口相连通,抽气段(6)的入口插入于集液室(5)内,抽气段(6)的出口与驱动系统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10)、流量调节阀(11)及抽气泵(15),抽气段(6)的出口依次经汽水分离器(10)及流量调节阀(11)与抽气泵(1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抽气段(6)的出口依次经汽水分离器(10)、流量调节阀(11)、压力表(12)、温度表(13)及流量计(14)与抽气泵(15)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心分离段(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盖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脱硫系统除雾器后液滴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液室(5)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仰朋李兴华陶明孟令海余昭吴晓龙李楠宦宣州王韶晖姚柳房孝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