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56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所述立方体盒状织物由底面、顶盖和筒状的盒身部分构成,盒身部分展开时包括盒身前片和盒身后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后针床上编织平行四边形的底面、平行四边形的顶面和盒身前片,在前针床上编织盒身后片;(2)后针床对底面从下至上的进行编织,每编织2行线圈整体向右移动1针;(3)底面编织完成后对盒身前片和后片分别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进行常规的筒状织物编织;(4)盒身部分编织完成后,后针床对顶盖进行编织,顶盖与盒身部分的连接与底面的连接沿水平方向对称。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述中平面全成形工艺向立体全成形工艺的转换问题。换问题。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家纺及工业用全成形
,具体涉及一种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全成形技术一般应用于服装领域,基于前后衣片、衣片与袖片免缝合的设计思路,本质上属于将立体结构压扁成前后宽度一致的平面结构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日常服装,但对于服装配件、家纺及工业用结构件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座椅套、抽纸盒、带有底座的硬质包包、工业用立方体结构件等不光具有前片、后片、侧片,还有底面或顶面,这些类立方体几何结构,在编织底面或顶面时超出常规二维设计的思维方式,其工艺转换需与全成形编织原理结合,选择最适宜编织的变形转换方式。
[0003]全成形编织技术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关于全成形的技术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服装版型、编织方法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立体结构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解决现有技述中平面全成形工艺向立体全成形工艺的转换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所述立方体盒状织物由底面A

B

C

D

、顶盖E

F

G

H

和筒状的盒身部分构成,盒身部分展开时包括盒身前片ABCGFE和盒身后片ADCGHE;所述底面、顶盖和盒身部分在四针床或双针床上编织而成全成形织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在后针床上编织平行四边形的底面A

B

C

D

、平行四边形的顶面E

F

G

H

和盒身前片ABCGFE,在前针床上编织盒身后片ADCGHE;编织时,由下至上依次编织底面A

B

C

D

、盒身部分和顶面E

F

G

H


[0007](2)底面A

B

C

D

的编织步骤具体为:
[0008]步骤a、正常起头编织后,前片线圈暂停编织;
[0009]步骤b、后针床对底面A

B

C

D

从下至上的进行编织,底面长边A

B

的长度由所选织针区域的线圈长度编织确定;每编织2行线圈整体向右移动1针,移动的同时底面的左边缘挂一针用于与盒身后片AD边缘线圈相连,底面的右边缘对应的前针床挂一针用于与对应盒身前片BC边缘的线圈相连;
[0010]步骤c、重复上述步骤3b,直至底面C

、D

处的线圈编织长度达到底面的短边所需长度,即达到盒身底部的编织起点;
[0011](3)底面A

B

C

D

编织完成后对盒身前片和后片分别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进行常规的筒状织物编织;其中,盒身后片EH边缘线圈与顶盖边缘E

H

的线圈相连,盒身前片FG边缘对应的后针床挂一针用于与顶盖F

G

边缘的线圈相连;
[0012](4)盒身部分编织完成后,后针床对顶盖E

F

G

H

进行编织,顶盖E

F

G

H

与盒身
部分的连接与底面的连接沿水平方向对称,即转换后的平行四边形倾斜方向与底面相反;具体编织时,参照步骤3的编织方式,每编织2行线圈整体向左移动1针,完成顶盖部分的编织;顶盖与盒身前后片的左右边缘连接完成后,顶盖的上边缘与盒身前片采用肩部收针模型进行闭口缝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盖E

F

G

H

进行编织时,参照底面的编织方式,每编织2行线圈整体向左移动1针,完成顶盖部分的编织。
[0014]进一步地,当采用双针床进行编织时,采用隔针编织的方式。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面长边A

B

的长度由所选织针区域的线圈长度编织确定,为12个线圈。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具体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长宽高基本参数不变,并结合全成形编织原理,既可在四针床上满针编织,也可在双针床上隔针编织;立体几何结构的底面与顶面与四个侧面保持垂直,具有良好的立体性,与侧面一体成形编织;
[0018](2)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立方体织物的织造方式适用于底面织造高度较窄的结构,如包包、沙发靠垫的底面。
附图说明
[0019]图1

1为本专利技术立方体织物的示意图。
[0020]图1

2为本专利技术立方体织物展开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形转换后的立方体织物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面与盒身连接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1、图1

2的常规立方体盒状织物结构示意图,为研究立方体成形原理,采用逆推思维方式,将立方体盒状织物展开成图1

2,盒身部分属于前后片等宽等高的常规圆筒编织结构,盒底A

B

C

D

与圆筒ABCD一一对应连接,即A

D

与后片左边AD连接,B

C

与前片右边BC连接,A

B

与前片左边AB连接,DC与D

C

顺向编织连接,除了DC与D

C

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成形立方体几何结构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盒状织物由底面A

B

C

D

、顶盖E

F

G

H

和筒状的盒身部分构成,盒身部分展开时包括盒身前片ABCGFE和盒身后片ADCGHE;所述底面、顶盖和盒身部分在四针床或双针床上编织而成全成形织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后针床上编织平行四边形的底面A

B

C

D

、平行四边形的顶面E

F

G

H

和盒身前片ABCGFE,在前针床上编织盒身后片ADCGHE;编织时,由下至上依次编织底面A

B

C

D

、盒身部分和顶面E

F

G

H

;(2)所述底面A

B

C

D

的编织步骤具体为:步骤a、正常起头编织后,前片线圈暂停编织;步骤b、后针床对底面A

B

C

D

从下至上的进行编织,底面长边A

B

的长度由所选织针区域的线圈长度编织确定;每编织2行线圈整体向右移动1针,移动的同时底面的左边缘挂一针用于与盒身后片AD边缘线圈相连,底面的右边缘对应的前针床挂一针用于与对应盒身前片BC边缘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洪莲蒋高明董智佳万爱兰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