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袋状编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2719579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50
一种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袋状编织物,在从筒径变化的闭口端区域编织袋状编织物时,能使起口部不醒目。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具有闭口端区域和剩余部的袋状编织物,其中,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该工序A形成交替地被卡定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起口部;该工序B通过从上述起口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反复进行将上述一端侧作为折回侧的C字状编织,形成上述闭口端区域;该工序C与上述闭口端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终端连续地编织上述袋状编织物的剩余部。在上述工序B中,当反复进行上述C字状编织时,将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前针床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后针床侧的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袋状编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袋状编织物。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被形成为筒状的编织物的一端闭合了的袋状编织物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已被众所周知。袋状编织物具备包含闭口的部分的被形成为袋状的闭口端区域和除了闭口端区域以外的筒状的剩余部。闭口端区域是从成为袋状编织物的底的部分到能由环绕编织来编织筒状编织物的区域,该袋状编织物包含成为袋状编织物的编织的起点的起口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三维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立体地编织具备闭口端区域的袋状编织物。在此编织方法中,首先编织具有四个边的底面的编织物部,然后编织在该四个边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筒状的编织物部。其结果,编织成立体的袋状编织物。在此袋状编织物中,包含底面的编织物部和上述底面的在筒状的编织物部中的编织物部侧的一部分在内的袋状编织物的前端侧的部分成为闭口端区域。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43172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在编织闭口端区域的途中编织使筒径变大了的袋状编织物。作为这样的袋状编织物,例如,能举出鞋等。在鞋中,与脚的脚尖对应的部分成为闭口端区域。如果由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编织方法编织鞋,则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的底面的编织物部和筒状的编织物部的分界清楚,两编织物部的线圈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存在底面的编织物部醒目的情况。
[0008]另外,在由专利文献1的编织方法使鞋的闭口端区域的筒径变化的情况下,在筒状的编织物部的脚背侧的部分中和脚底侧的部分中都进行增加或减少。在脚背侧的部分中的进行增加或减少的部位中,线圈的方向变化,该部位看起来像意外的花纹。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该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从筒径变化的闭口端区域编织袋状编织物时,能使起口部不醒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状编织物,该袋状编织物的起口部不醒目,其设置在筒径变化的闭口端区域中。
[0010]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1>本专利技术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编织具有闭口端区域和除了上述闭口端区域以外的剩余部的袋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该工序A形成交替地被卡定在上述前针床和上述后针床上的起口部;该工序B通过以上述起口部向上述袋状编织物的筒轴方向延伸的方式从上述起口部的编织宽
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反复进行将上述一端侧作为折回侧的C字状编织,形成上述闭口端区域;该工序C与上述闭口端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终端连续地编织上述袋状编织物的剩余部,在上述工序B中,当反复进行上述C字状编织时,将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前针床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后针床侧的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
[001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的方式:在上述工序B之前具备工序D,该工序D通过折回编织形成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与被卡定在上述前针床上的线圈列连续的第一编织物部,并且通过折回编织形成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与被卡定在上述后针床上的线圈列连续的第二编织物部,在上述工序B中,由上述C字状编织连接上述第一编织物部和上述第二编织物部。
[001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的方式:在上述工序D中,上述第一编织物部通过反复进行如下的步骤形成:折回编织;使通过该折回编织形成的线圈列向上述另一端侧移动;和在通过该移动形成的空针上形成第一加针,上述第二编织物部通过反复进行如下的步骤形成:折回编织;使通过该折回编织形成的线圈列向上述另一端侧移动;和在通过该移动形成的空针上形成第二加针,在上述工序B中,最先进行的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范围包含在上述第一编织物部具备的全部的上述第一加针和在上述第二编织物部具备的全部的上述第二加针。
[0014]<4>本专利技术的袋状编织物,具有闭口端区域和除了上述闭口端区域以外的剩余部,其特征在于,上述闭口端区域具备起口部和C字状编织部,该起口部设置在上述闭口端区域中的周向的一区域中,在上述袋状编织物的筒轴方向延伸;该C字状编织部夹着上述起口部,上述C字状编织部从上述闭口端区域的前端侧依次形成,上述剩余部与上述C字状编织部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终端连续地形成,上述C字状编织部的编织宽度在上述C字状编织物部的线圈纵行方向变化。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0016]根据在上述<1>中记载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袋状编织物的闭口端区域中,以在袋状编织物的筒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袋状编织物的起口部。即,能将起口部配置在袋状编织物的周向的一区域中,而不是配置在袋状编织物的前端。因此,能容易隐藏袋状编织物的起口部。例如,在作为袋状编织物编织鞋的情况下,如果在鞋的鞋底侧配置起口部,则从外部完全看不见起口部。
[0017]另外,根据在上述<1>中记载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将使闭口端区域的筒径变化的增加或减少集中在闭口端区域中的配置了起口部的一侧。因此,能将进行增加或减少的部位与起口部一起配置在袋状编织物的不醒目的位置。
[0018]根据在上述<2>中记载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进行C字状编织之前,通过与闭口端区域的筒径的增减相应地编织第一编织物部和第二编织物部,预先制作闭口端区域的一部分,能在反复进行C字状编织时减少用于使编织宽度变化的增加或减少的次数。因此,能抑制由增加或减少产生的不期望的花纹的形成。
[0019]根据在上述<3>中记载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容易抑制闭口端区域的尖端,容易将闭口端领域做成宽展形状。这是因为当第一编织物部和第二编织物部从针床脱落了时,由在第一编织物部具备的第一加针构成的边和由在第二编织物部具备的第二加针构成
的边在接近扁平的状态下连接。
[0020]在上述<4>中记载的袋状编织物在外观上优异。这是因为,袋状编织物的起口部以在闭口端区域中的筒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将该起口部配置在袋状编织物中的不醒目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1所示的袋状编织物的一例的鞋的概要结构图。
[0022]图2是从鞋底侧观看图1的鞋的脚尖侧的部分的概要结构图。
[0023]图3是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鞋中具备的闭口端区域的编织工序图。
[0024]图4是与图3连续的编织工序图。
[0025]图5是表示在编织工序的要点中的鞋的形成状态的图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
[0027]<实施方式1>
[0028]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鞋的例子。在鞋的编织中使用的横编机,既可以是前针床和后针床各具备一个的2张针床横编机,也可以是前针床和后针床各具备两个的4张针床横编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该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编织具有闭口端区域和除了上述闭口端区域以外的剩余部的袋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该工序A形成交替地被卡定在上述前针床和上述后针床上的起口部;该工序B通过以上述起口部向上述袋状编织物的筒轴方向延伸的方式从上述起口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反复进行将上述一端侧作为折回侧的C字状编织,形成上述闭口端区域;该工序C与上述闭口端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终端连续地编织上述袋状编织物的剩余部,在上述工序B中,当反复进行上述C字状编织时,将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前针床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后针床侧的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B之前具备工序D,该工序D通过折回编织形成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与被卡定在上述前针床上的线圈列连续的第一编织物部,并且通过折回编织形成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与被卡定在上述后针床上的线圈列连续的第二编织物部,在上述工序B中,由上述C字状编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野高志小林未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