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式B-BAF滤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01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式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与社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国内95%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A排放标准,各排放指标中最难处理的是总氮指标,目前发达地区出水都执行了地表类四类水排放标准(TN≤10mg/L),之所以称为类四类水排放标准,是因为总氮指标无法达到四类水标准(TN≤1.5mg/L)。
[0003]目前针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技术主要是以A2/O、氧化沟、SBR、BBR为主的各种工艺最为常见,其核心就是利用水中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一般城市污水经过这类技术处理后的尾水一般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A标准,其中总氮可以达到15mg/L以下,进一步对总氮排放提高要求到10mg/L以下的话,除BBR工艺外,需要在常规的工艺基础上增加脱氮工艺技术,深度脱氮工艺一般在处理工艺的末端,但是仍存在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引入芽孢杆菌,能够形成芽孢杆菌优势菌群,提高脱氮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包括连接的缺氧滤池和曝气滤池;
[0007]所述缺氧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第一布水室2、第一承托层3、第一滤料层4和第一出水室5;所述第一承托层3内设有第一底部曝气管8;
[0008]所述曝气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反洗进水及进气管10、第二布水室12、第二承托层11、第二滤料层14、第二出水室15和出水管6;所述第二承托层11内设有第二底部曝气管9;
[0009]所述第一出水室5和第二布水室12通过滤池连接水管13连通;
[0010]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通过回流管7连通;
[0011]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中含有芽孢杆菌。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料层4的厚度为1.5~2.5m。
[0013]优选地,第二滤料层14的厚度为1.5~2.5m。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的滤料均为天然火山岩滤料。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的滤料均为烧结后的火山岩滤料。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的滤料均为陶粒滤料和石英砂。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中滤料的粒径独立地为3~8mm。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层3和第二承托层11的材质独立地为鹅卵石、石榴石或磁铁
矿石。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包括连接的缺氧滤池和曝气滤池;所述缺氧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第一布水室2、第一承托层3、第一滤料层4和第一出水室5;所述第一承托层3内设有第一底部曝气管8;所述曝气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反洗进水及进气管10、第二布水室12、第二承托层11、第二滤料层14、第二出水室15和出水管6;所述第二承托层11内设有第二底部曝气管9;所述第一出水室5和第二布水室12通过滤池连接水管13连通;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通过回流管7连通;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中含有芽孢杆菌。本技术提供的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包括缺氧滤池和曝气滤池,缺氧滤池的主要功能是反硝化脱氮;曝气滤池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剩余BOD去除及在好氧反硝化菌的参与下进一步脱氮,同时本技术引入芽孢杆菌,能够形成芽孢杆菌优势菌群,进行缺氧和好氧异养反硝化,进而去除水中总氮,保证出水总氮小于1.5mg/L,解决了现有技术污水处理中缺少实现脱氮后总氮小于3mg/L的问题,提高了脱氮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进水及反洗进气管,2为第一布水室,3为第一承托层,4为第一滤料层,5为第一出水室,6为出水管,7为回流管,8为第一底部曝气管,9为第二底部曝气管,10为反洗进水及进气管,11为第二承托层,12为第二布水室,13为滤池连接水管,14为第二滤料层,15为第二出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包括连接的缺氧滤池和曝气滤池;
[0022]所述缺氧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第一布水室2、第一承托层3、第一滤料层4和第一出水室5;所述第一承托层3内设有第一底部曝气管8;
[0023]所述曝气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反洗进水及进气管10、第二布水室12、第二承托层11、第二滤料层14、第二出水室15和出水管6;所述第二承托层11内设有第二底部曝气管9;
[0024]所述第一出水室5和第二布水室12通过滤池连接水管13连通;
[0025]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通过回流管7连通;
[0026]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中含有芽孢杆菌。
[00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进水及反洗进气管,2为第一布水室,3为第一承托层,4为第一滤料层,5为第一出水室,6为出水管,7为回流管,8为第一底部曝气管,9为第二底部曝气管,10为反洗进水及进气管,11为第二承托层,12为第二布水室,13为滤池连接水管,14为第二滤料层,15为第二出水室。
[0028]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布水室2、第一承托层3、第一滤料层4和第一出水室5按照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依次连接,即污水经过所述缺氧滤池的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
[0029]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布水室12、第二承托层11、第二滤料层14和第二出水室15按照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依次连接,即污水经过所述曝气滤池的水流
方向为下进上出。
[0030]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料层4的厚度优选为1.5~2.5m。
[0031]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滤料层14的厚度优选为1.5~2.5m。
[003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的滤料均优选为天然火山岩滤料。...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的缺氧滤池和曝气滤池;所述缺氧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第一布水室(2)、第一承托层(3)、第一滤料层(4)和第一出水室(5);所述第一承托层(3)内设有第一底部曝气管(8);所述曝气滤池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反洗进水及进气管(10)、第二布水室(12)、第二承托层(11)、第二滤料层(14)、第二出水室(15)和出水管(6);所述第二承托层(11)内设有第二底部曝气管(9);滤池连接水管(13)连接第一出水室(5)和第二布水室(12);所述第一出水室(5)和第二布水室(12)通过滤池连接水管(13)连通;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进水及反洗进气管(1)通过回流管(7)连通;所述第一滤料层(4)和第二滤料层(14)中含有芽孢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式B

BAF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层(4)的厚度为1.5~2.5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式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臣柴伟贺王伟伟李永生王继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洁神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