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流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01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流断路器,其中,包括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动触头、静触头、固态开关电路、导电件以及偏压件;动触头转动的设置在壳体上,静触头设置在壳体上;固态开关电路一端与第二端子和/或静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导电件电连接;导电件相对于壳体为活动设置,导电件的运动轨迹与动触头的转动路径存在交集;偏压件一端与导电件相连;动触头的转动过程具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导电件处于运动状态,导电件在偏压件的偏压力作用下与动触头,以使固态开关电路与动触头呈电连接状态;第二阶段,为导电件处于静止状态,动触头与导电件存在间隙,以使固态开关电路与动触头呈断路的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导电件与动触头配合稳定的特点。稳定的特点。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流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流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作为一种保护开关,主要用于保护电路避免一些例如短路、过载等等故障情况发生。
[0003]传统的纯机械断路器在一些故障发生时进行分断,动、静触头之间的电弧较大,容易烧损触头。
[0004]而作为比较新兴的固态断路器(纯电子),虽然可以解决电弧产生的问题,但存在耗能大、需要庞大的冷却系统对电子部分进行散热等问题,现阶段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0005]随着断路器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设计出了一种混合型的断路器,即电子与机械结合的断路器,利用机械为主、电子为辅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对触头的烧损。
[0006]例如CN111799752A,公开了一种混合开关,它包含了机械触头部分、固态开关电路部分,固态开关电路并联在机械主回路(由进线端、静触头、动触头、出线端构成的回路)上,固态开关具有一个触发开关。在分闸时,动触头运动到一定位置接触触发开关,使得固态开关电路储能并且导通,电流转移到固态开关电路上,随着动触头继续打开,动、静触头之间的电流路径逐渐减弱,待动触头完全脱离导电部件(固态电路的电流路径),即从而完成整个分断过程。
[0007]在合闸时,动触头运动到一定位置接触触发开关,使得固态开关电路储能并且导通,电流会先通过固态开关电路形成流动路径上,随着动触头继续运动接触到静触头时(动触头与触发开关已经脱离,固态电路断路),主回路连通,即从而完成整个闭合过程。这样做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对动、静触头的烧蚀。
[0008]但此种结构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在该专利中导电部件为夹片结构(与壳体为静止设置的),无论在整个合闸、分闸过程中,动触头需要在夹片结构内部运动很长一端距离,因此摩擦力相对来说会比较大;假如夹片结构做得太过松动,虽然有利于动触头的运动,但固态电路很有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假如夹片设计的太过紧,那无疑会影响动触头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效果较为稳定的换流断路器。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流断路器,其中,包括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动触头、静触头、固态开关电路、导电件以及偏压件;
[0011]动触头转动的设置在壳体上,其一端与第一端子电连接;
[0012]静触头设置在壳体上,其一端与第二端子电连接;
[0013]固态开关电路一端与第二端子和/或静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导电件电连接;
[0014]导电件相对于壳体为活动设置,导电件的运动轨迹与动触头的转动路径存在交
集;
[0015]偏压件一端与导电件相连;
[0016]动触头的转动过程具有两个阶段,
[0017]第一阶段,为导电件处于运动状态,导电件在偏压件的偏压力作用下与动触头接触,以使固态开关电路与动触头呈电连接状态;
[0018]第二阶段,为导电件处于静止状态,动触头与导电件存在间隙,以使固态开关电路与动触头呈断路的状态。
[0019]无论是在分闸还是合闸的过程中,动触头的转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与导电件接触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导电件运动的极限位置(静止状态)时的分离阶段,可以保证固态开关电路与动触头之间电连接的通、断。由于导电件采用活动设置,在第一阶段时,导电件与动触头都在运动且两者接触,保证了固态开关电路的电连接稳定。
[0020]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部件为固定在壳体上的,因此动触头在运动过程时与其接触,两者之间产生的直接摩擦力会非常的大。而采用本专利的上述结构,由于动触头转动的第一阶段期间(也就是动触头与导电件在接触的过程中),由于导电件为运动状态(处于运动的),因此动触头与导电件之间的摩擦力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摩擦力小很多。
[0021]其中,所述导电件为沿一直线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上。
[0022]其中,所述导电件为转动设置在壳体上。
[0023]其中,动触头包括触头本体以及位于其端部位置的动触点,导电件位于动触点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之间;导电件具有与触头本体接触的接触部,用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
[0024]其中,动触头具有一触头分支,触头分支位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与第一端子之间;导电件具有与触头分支接触的接触部,用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
[0025]其中,还包括导电件外壳,导电件外壳与壳体固定,导电件用于与动触头接触的部分超出导电件外壳设置。
[0026]其中,导电件外壳与壳体之间为螺钉配合或卡接配合或为一体件。
[0027]其中,所述导电件用以与动触头接触的接触部位于动触头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0028]其中,导电件位于动触头的左侧和/或右侧,导电件的一侧表面用以与触头本体配合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
[0029]其中,导电件整体位于动触头的上方区域或下方区域。
[0030]其中,导电件上设有与动触头完成第一阶段动作的导电触点。
[0031]其中,所述接触部为弹性夹持部,弹性夹持部用于夹持动触头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所述弹性夹持部对动触头的夹持力为F1,动触头反向运动挣脱弹性夹持部的力为F2,F1不大于F2。
[0032]其中,所述接触部为一凹槽,凹槽可供动触头伸入,凹槽底面和/或凹槽侧面用以与动触头接触,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
[0033]其中,所述导电件用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的侧表面靠近动触头处具有过渡面,过渡面为斜面或曲面。
[0034]其中,壳体上具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导电件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
[0035]其中,所述动触头上设有辅助触点,辅助触点用于与导电件接触完成第一阶段的
动作。
[0036]其中,所述偏压件为弹片、弹簧、扭簧其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组合。
[0037]其中,所述导电件至少为两个。
[0038]其中,所述导电件至少为两个,偏压件的数量与导电件相同,在动触头处于第一阶段状态,所有导电件均与动触头接触,在动触头处于第二阶段状态,所有导电件均与动触头存在间隙。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流断路器动触头处于第二阶段的原理图;
[00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流断路器动触头处于第一阶段的原理图;
[00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流断路器动触头处于合闸状态的原理图;
[004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流环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动触头与导电件的变形方案一;
[004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导电件的变形方案二;
[004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导电件的变形方案三;
[004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动触头处于第二阶段结构的原理图;
[004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动触头(4)、静触头(5)、固态开关电路(6)、导电件(7)以及偏压件(8);动触头(4)转动的设置在壳体(1)上,其一端与第一端子(2)电连接;静触头(5)设置在壳体(1)上,其一端与第二端子(3)电连接;固态开关电路(6)一端与第二端子(3)和/或静触头(5)电连接,另一端与导电件(7)电连接;导电件(7)相对于壳体(1)为活动设置,导电件(7)的运动轨迹与动触头(4)的转动路径存在交集;偏压件(8)一端与导电件(7)相连;动触头(4)的转动过程具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导电件(7)处于运动状态,导电件(7)在偏压件(8)的偏压力作用下与动触头(4)接触,以使固态开关电路(6)与动触头(4)呈电连接状态;第二阶段,为导电件(7)处于静止状态,动触头(4)与导电件(7)存在间隙,以使固态开关电路(6)与动触头(4)呈断路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7)为沿一直线滑动方式设置在壳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7)为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动触头(4)包括触头本体(41)以及位于其端部位置的动触点(42),导电件(7)位于动触点(42)与动触头(4)的转动中心之间;导电件(7)具有与触头本体(41)接触的接触部,用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动触头(4)具有一触头分支(16),触头分支(16)位于动触头(4)的转动中心与第一端子(2)之间;导电件(7)具有与触头分支(16)接触的接触部,用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动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件外壳,导电件外壳与壳体(1)固定,导电件(7)用于与动触头(4)接触的部分超出导电件外壳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导电件外壳与壳体(1)之间为螺钉配合或卡接配合或为一体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丰飞李兴文汪倩陈思磊葛世伟高平李晓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