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99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包括吊挂组件1、回转支承2、旋转组件3、升降组件4和提升机5;旋转组件3通过回转支承2与吊挂组件1连接,提升机5悬挂在旋转组件的顶端,提升机5的起重钩与升降组件4连接;回转支承2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回转支承2的内圈、外圈分别与吊挂组件1与旋转组件3固定连接,多个滚动体均匀分布在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之间;提升机5悬挂于转向架8上,提升机的吊钩勾接升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通用性。具有通用性。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生产线在装配一些重型零部件时,大多采用环链或钢丝绳吊具钩挂住待装零部件,用吊车配合装配,或工人抬着零部件进行装配。由于悬挂系统大部件都比较重,并且形状不规则,重心位置不同,用一种吊具不能完成多类型悬挂系统所有大部件的装配,因此,需要频繁更换吊具,占用大量有效工作时间;由于传统的智能悬浮机械臂只能承受最大不超过200kg的负载,不能满足200kg以上零部件的装配需求,因此只能凭借吊车配合进行装配,上述装配方式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辅助人工操作,完成多种大部件的装配,解决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通用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包括吊挂组件1、回转支承2、旋转组件3、升降组件4和提升机5;旋转组件3通过回转支承2与吊挂组件1连接,提升机5悬挂在旋转组件的顶端,提升机5的起重钩与升降组件4连接;
[0005]回转支承2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回转支承2的内圈、外圈分别与吊挂组件1与旋转组件3固定连接,多个滚动体均匀分布在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之间;
[0006]提升机5悬挂于转向架8上,提升机的吊钩勾接升降组件。
[0007]所述吊挂组件1包括承重框架6和四套轨道轮组7,四套轨道轮组7均与承重框架6铰接;
[0008]轨道轮组7包括支座和多个尼龙轮,多个尼龙轮安装在支座上,四套轨道轮组通过各自的支座分别与承重框架6的四个角形成铰链式连接,尼龙轮在车间桁架的轨道上滚动。
[0009]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架8、铝合金行走轨9和加强型材10;2个铝合金行走轨平行固定在加强型材10上,转动架8固定在2个铝合金行走轨9的上端,且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中转动架8上。
[0010]升降组件4包括导向装置12和L型吊臂13;L型吊臂13的一端与导向装置12铰接,导向装置12的结构与吊挂组件结构相同,导向装置12中的四套导轨轮在铝合金行走轨道9上滚动,L型吊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辅助吊具。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械机构与智能升降机巧妙组合,结构独特,最大承受载荷可达到800kg,解决了传统悬浮式机械臂无法承载200kg以上重型零部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升装置的吊挂组件上的轨道轮组由多组尼龙轮组成,与承重框架采用铰链式连接,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补偿轨道直线度误差,使其运动更加灵活;本专利技术中的旋转组件可围绕回转支撑旋转
±
350
°
,铝合金行走轨为升降组件提供了垂直方向行走导向,同时与转动架共同完成抵抗负载施加给提升机的倾覆力矩,保证负载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平稳升降。
背部的加强型材连接于转动架和铝合金行走轨之上,增加了整体的抗弯性能。本专利技术承载能力强,运行平稳,操作便捷,定位精准。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用性好,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可适用于多种的装配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吊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包括吊挂组件1、回转支承2、旋转组件3、升降组件4和提升机5。该提升装置通过吊挂组件1悬挂在车间的车间桁架上,旋转组件3通过回转支承2与吊挂组件1连接,形成一套可
±
350
°
回转的硬臂,提升机5悬挂在旋转组件的顶端,提升机5可随旋转组件转动,提升机5的起重钩与升降组件4连接,升降组件4通过提升机5的动力沿旋转组件中铝合金行走轨9作上下运动。不同的专用夹具与升降组件连接,实现快速装卡、安装不同的大部件功能。其特点是提升重量大,运动灵活,操作方便,可缓解车间内大型行吊能力不足的矛盾。
[0018]如图2是所示,吊挂组件1是提升装置的行走机构,用于在车间桁架上往复运动。吊挂组件1包括承重框架6和四套轨道轮组7。四套轨道轮组7均与承重框架6铰接。
[0019]轨道轮组7包括支座和多个尼龙轮,多个尼龙轮安装在支座上,四套轨道轮组通过各自的支座分别与承重框架6的四个角形成铰链式连接。运动时,轨道轮组7在车间桁架的轨道上滚动,即尼龙轮在车间桁架的轨道上滚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补偿轨道直线度误差,使其运动更加灵活。
[0020]回转支承2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回转支承2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回转支承2连接于吊挂组件1与旋转组件3之间,即内圈、外圈分别与吊挂组件1与旋转组件3固定连接,保证在承受较大负载及较大倾覆力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轻松旋转。多个滚动体均匀分布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内圈与外圈的表面上设置有滚道。
[0021]如图3所示,旋转组件3安装于回转支承2下面,可围绕回转支承撑旋转
±
350
°
。旋转组件包括转动架8、铝合金行走轨9、加强型材10和操作扶手11。2个铝合金行走轨平行布置,加强型材10固定在2个铝合金行走轨的背面,以增加行走轨的强度。即2个铝合金行走轨平行固定在加强型材10上。转动架8固定在2个铝合金行走轨9的上端,且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中转动架8上。2个铝合金行走轨9为升降组件提供了垂直方向行走导向,同时与转动架8共同完成抵抗负载施加给提升机的倾覆力矩,保证负载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平稳升降。背部的加强型材10连接于转动架和铝合金行走轨9之上,增加了整体的抗弯性能,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在铝合金行走轨末端共安装四个操作扶手,方便操作者在各个位置控制提升机平移及旋转动作。
[0022]如图4所示,升降组件4包括导向装置12和L型吊臂13组成。L型吊臂13的一端与导向装置12铰接。导向装置12的结构与吊挂组件结构相同。导向装置通过四套导轨轮组安装于旋转组件的铝合金行走轨道9上,即导向装置12中四套导轨轮在铝合金行走轨道9上滚动,可随提升机沿轨道上下移动。L型吊臂与导向装置通过销轴连接,L型吊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辅助吊具,更换吊具方便、快捷,L型吊臂可吊着工件避开遮挡物。
[0023]如图1所示,提升机5采用标配提升机,为该设备的动力来源,其悬挂于转向架8上,可随旋转组件同步旋转,提升机的吊钩作用于升降组件,即提升机的吊钩勾接升降组件,带动负载升降。提升机是智能控制模块与环链葫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满足吨位级重型产品提升、准确对位。智能控制模块打破了环链葫芦常规的控制方式,在操作手柄内装有高精度电位器,具有无极调速的功能,设置了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其特征是:该提升装置包括吊挂组件1、回转支承2、旋转组件3、升降组件4和提升机5;旋转组件3通过回转支承2与吊挂组件1连接,提升机5悬挂在旋转组件的顶端,提升机5的起重钩与升降组件4连接;回转支承2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回转支承2的内圈、外圈分别与吊挂组件1与旋转组件3固定连接,多个滚动体均匀分布在内圈滚道与外圈滚道之间;提升机5悬挂于转向架8上,提升机的吊钩勾接升降组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双硬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组件1包括承重框架6和四套轨道轮组7,四套轨道轮组7均与承重框架6铰接;轨道轮组7包括支座和多个尼龙轮,多个尼龙轮安装在支座上,四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王锦明张鑫白雪松尹彦东董鹏吕哲王帅蔡向阳詹浩王智斌陈智渊董永光王宁辉王智伟侯艳玲赵智冯和平周杨赵赫李飞周丽丽焦淑清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