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媒体和光拾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75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包含波长λμm的激光器(1)和数值孔径NA的物镜(4)的光拾波装置(10)用的倍密度CD(5)具有满足式:0.7<TP/(λ/NA)<0.8的TPμm(记录道间距)和/或具有满足式:0.40<L/(λ/NA)<0.45的Lμm(最短坑长)。因此抑制了不稳定性、提高了再现特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记录媒体以及光拾波装置,尤其是涉及具有记录密度约为激光唱盘二倍的记录媒体以及从记录媒体再现信息的光拾波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提供如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一样可以用半导体激光器读出信息的约1.2mm厚的光盘。为了从这种光盘再现信息,在光拾波装置上使物镜进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并用激光束照射信号记录面上的坑串。最近,为记录长时间的动画实现了更高的密度化。例如提出了在与CD-ROM同直径的12cm的光盘上单面记录4.7G字节信息的DVD(数字视频盘)标准。DVD的厚度为0.6mm,通过把它们在两面背对背粘合在一起,在1枚光盘上可以记录9.4G字节的信息。此外,现在开发了与CD相同直径具有CD2倍记录密度的倍密度CD以及具有CD3倍的记录密度的CD-α。再有,也提供了LD(激光光盘)和记录MUSE信号的MUSE-LD。今后在这些各种各样的光盘中,倍密度CD因为具有与CD相同直径和厚度,因此作为同时满足高密度化和唱机要求用的光盘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预想可以用于作为卡拉OK用光盘或游戏用的光盘。如果用倍密度CD,例如,实现高密度化同时维持倍密度CD的厚度与CD一样(1.2mm),便能够确保与现行光盘的互换性。在现在提供的种种光盘中,对于光拾波装置内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记录媒体的记录道间距、最短坑长等采用了各种数值。但是,关于倍密度CD,诸如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记录道间距以及最小坑长等数值具体设定为怎样的值才能实现倍密度CD的再现特性的最佳化尚在研究中。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再现特性的记录媒体以及为上述记录媒体用的光拾波装置。专利技术的公开如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情况,具有波长λμm的激光器和具有数值孔径NA的物镜的光拾波器用记录媒体具有满足表达式0.7<TP/(λ/NA)<0.8的TPμm间距的记录道。另一方面为具有TPμm间距的记录道的记录媒体用的光拾波装置配备激光器和物镜。激光器具有λμm的波长。物镜对从激光器来的光束聚焦并具有满足表达式0.7<TP/(λ/NA)<0.8的NA数值孔径。由于激光器的波长λμm、物镜的数值孔径NA以及记录道间距TPμm具有上述所示的关系,抑制了交越失真和不稳定性并且可以获得可靠的跟踪误差信号,改善了再现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情况,具有波长λμm的激光器和具有数值孔径NA的物镜的光拾波装置用的记录媒体具有满足式0.40<L/(λ/NA)<0.45的最小坑长Lμm的记录道。另一方面,为包含Lμm最短坑长的记录道的记录媒体用的光拾波装置配备激光器和物镜。激光器具有λμm的波长。物镜使从激光器来的光束聚焦,并且具有满足式0.4<L/(λ/NA)<0.45的NA的数值孔径。由于最短坑长Lμm,激光器波长λμm以及物镜的数值孔径NA具有如上所述的关系,所以可以抑制不稳定性,得到足够调制度等等,因改善了再现特性。此外,由于只要记录道间距TPμm满足关系0.7<TP/(λ/NA)<0.8或最小坑长Lμm满足关系0.4<L/(λ/NA)<0.45就可以,所以可以使用各种半导体激光器和物镜,其结果使光拾波装置的设计变得容易。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拾波装置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盘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交越失真和TP/(λ/NA)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规一化跟踪误差信号和TP/(λ/NA)之间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TP和λ/NA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调制度和L/(λ/NA)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不稳定性和调制度之间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L(最短坑长)和λ/NA之间关系的图。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此外,在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并不重复其说明。首先说明了以下要描述的第1到第3实施例中共通的光盘及其光拾波装置。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拾波装置10是用于具有CD2倍记录密度的倍密度CD5的信号再现的,它配备有半导体激光器1,准直透镜2,半透明反射镜(或偏振束分离器)3,物镜4,会聚透镜6、光检测器7。半导体激光器1产生具有λμm波长的激光束。准直透镜2使从半导体激光器2来的激光束平行。半透明反射镜3使从准直透镜2来的光束笔直通过,并且使在倍密度CD5上反射的激光束垂直反射到光检测器7上。物镜4具有NA数值孔径,使透过半透明反射镜的激光束聚焦在倍密度CD的信号记录面55上。会聚透镜6使在半透明反射镜上反射的激光束会聚在光检测器7上。光检测器7检测出从会聚透镜6来的激光束并与此相应地产生再现信号、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等。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光拾波装置10中,由半导体激光器1产生的激光束通过准直透镜2平行后,经半透明反射镜3入射到物镜4上。入射到物镜4的激光束被物镜4聚焦并通过倍密度CD5的透明基片56入射到信号记录面55。激光束在该信号记录面55上反射后经物镜4返回到半透明反射镜3。激光束一半沿着与入射方向呈90°的方向反射并被会聚透镜6会聚到光检测器7上。在光检测器7内检测从信号记录面55反射的激光束强度并根据检测的强度产生再现信号、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等等。另一方面倍密度CD5如图2所示具有由聚碳酸脂形成的圆形的透明基片56。在该透明基片56的主表面上以螺旋形方式形成多个坑57。这些坑57串形成记录道58。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螺旋线形式形成一条记录道58。相邻记录道58的间隔称为记录道间距。记录道58具有TPμm的记录道间距。此外,由于原始的记录信号用EFM法调制并根据调制信号形成坑57,所以坑57的长度不一致。当原始的记录信号用3T-11TRLL法编码时,则3位坑59在坑57中是最短的。坑59的这种长度称为最短坑长。在这里用Lμm表示记录道58的最短坑长。在以下的第1到第3实施例中对记录道间距TP以及最短坑长L加以确定以便使记录密度为CD的2倍。根据这样确定的记录道间距TP和最短坑长L,确定适合于倍密度CD5再现的半导体激光器1的波长和物镜4的数值孔径。第1实施例表1示出第1实施例的半导体激光器1的波长λ(μm),物镜4的数值孔径NA,λ/NA,记录道间距TP和TP/(λ/NA)。在该表1内不仅给出了倍密度CD5再现用的上述参数,为了与其比较也给出了CD、LD、MUSE-LD、CD-α、以及DVD再现用的参数。 如表1所示,为了CD的再现,应用波长0.780μm(78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和具有0.45数值孔径的物镜并把轨间距TP设定到1.6μm。在这种情况下λ/NA为1.73和TP/(λ/NA)为0.925。CD的记录道间距例如在‘电子技术’,日刊工业新闻社,1996,Vo1.38,No0.8,P53的表1内给出。为了LD的再现,应用具有0.780μ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具有0.50数值孔径的物镜,记录道间距设定到1.6μm。在这时λ/NA为1.56,而TP/(λ/NA)为1.026。为了MUSE-LD的再现,应用具有0.670μm或0.685μ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具有0.55数值孔径的物镜,记录道间距设定到1.1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媒体,为配备具有λμm波长的激光器(1)和具有NA数值孔径的物镜(4)的拾波装置(10)用的记录媒体(5),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Tpμm间距的记录道(58),其中表达式0.7<TP/(λ/NA)<0.8成立。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4-25 109432/971.一种记录媒体,为配备具有λμm波长的激光器(1)和具有NA数值孔径的物镜(4)的拾波装置(10)用的记录媒体(5),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Tpμm间距的记录道(58),其中表达式0.7<TP/(λ/NA)<0.8成立。2.一种光拾波装置,为包含具有Tpμm间距的记录道(58)的记录媒体用的光拾波装置(10),其特征在于配备具有λμm波长的激光器(1)以及具有使前述激光器(1)的光束聚焦,并满足下式0.7<TP/(λ/NA)<0.8的NA数值孔径的物镜(4)。3.一种记录媒体,为包含具有λμm波长的激光器(1)和具有NA数值孔径的物镜(4)的光拾波装置用的记录媒体(5),其特征在于,具有有满足下式0.40<L/(λ/NA)<0.45的Lμm最短坑长的记录道(58)。4.一种光拾波装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屋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