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35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7
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底板上设槽钢A,底板上设槽钢B,底板上设承托板A,承托板A上设耳板A,承托板B上设耳板B,底板上设弹簧,底板上设挡板A,底板上侧壁右侧固定设挡板B,挡板B左侧壁均与槽钢A和槽钢B的右端固定连接,耳板A上铰接支撑臂A,耳板B上铰接支撑臂B,承托板C设耳板C,支撑臂A上端与耳板C铰接,承托板D设耳板C,支撑臂B上端与耳板C铰接,槽钢B正上方设槽钢D,承托板C上设竖板A,承托板D上设竖板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聚酰亚胺薄膜卷材自身重量下压的力使得支撑臂A与支撑臂B张开,货物搬卸时货物逐步减少通过弹簧使得支撑臂A与支撑臂B合拢至初始位置,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聚酰亚胺薄膜使用率逐渐增多,然而在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过程中,聚酰亚胺薄膜被镀膜完成后形成成品的卷材,需要把聚酰亚胺薄膜卷材从较高的位置倒运到需要转移的地方,然而生产车间并没有合适的转运装置,从而使得从高处搬运聚酰亚胺薄膜卷材时较为费力,不易搬运,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解决了现有聚酰亚胺薄膜卷材从较高的位置倒运到需要转移的地方,然而生产车间并没有合适的转运装置,从而使得从高处搬运聚酰亚胺薄膜卷材时较为费力,不易搬运,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包括底板1、槽钢A2、槽钢B3、承托板A4、耳板A5、承托板B6、耳板B7、弹簧8、挡板A9、挡板B10、支撑臂A11、支撑臂B12、转轴13、槽钢C14、槽钢D15、承托板C16、耳板C17、承托板D18、耳板D19、挡板C20、挡板D21、竖板A22、竖板B23和聚酰亚胺薄膜卷材24,底板1上侧壁左、右方向固定设置槽钢A2,所述底板1上侧壁左、右方向固定设置槽钢B3,所述槽钢A2与槽钢B3槽口相对设置,且所述槽钢A2与槽钢B3之间存留有空隙,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置承托板A4,所述承托板A4位于所述槽钢A2和槽钢B3的凹槽之间滑动设置,所述承托板A4上侧壁固定设置耳板A5,所述承托板B6上侧壁固定设置耳板B7,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置弹簧8,所述弹簧8位于所述槽钢A2和槽钢B3的之间,所述弹簧8左端与所述承托板A4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右端与所述承托板B6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侧壁左侧固定设置挡板A9,所述挡板A9右侧壁均与槽钢A2和槽钢B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侧壁右侧固定设置挡板B10,所述挡板B10左侧壁均与槽钢A2和槽钢B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耳板A5上铰接支撑臂A11,所述耳板B7上铰接支撑臂B12,所述支撑臂A11与支撑臂B12交叉设置,所述支撑臂A11与支撑臂B12交叉处通过转轴13旋转连接,承托板C16下侧壁固定设置耳板C17,所述支撑臂A11上端与耳板C17铰接,承托板D18下侧壁固定设置耳板C17,所述支撑臂B12上端与所述耳板C17铰接,所述槽钢A2正上方设置槽钢C14,所述承托板C16和承托板D18的前部均与槽钢C14的凹槽滑动配合,所述槽钢B3正上方设置槽钢D15,所述承托板C16和承托板D18的后部均与槽钢D15的凹槽滑动配合,挡板C20右侧壁均与槽钢C14和槽钢D15的左端固定连接,挡板D21左侧壁均与槽钢C14和槽钢D15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C16上侧壁竖直向上固定设置竖板A22,所述承托板D18上侧壁竖直向上固定设置竖板B23,所述槽钢C14和槽钢D15之间上放置聚酰亚胺薄膜卷材24,且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卷材24均与竖板A22、竖板B23相配合。
[0005]所述的承托板A4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A25,所述承托板B6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B26,所述转轮A25和转轮B26均与槽钢A2的凹槽旋转配合,所述承托板A4后侧壁旋转设置转轮C27,所述承托板B6后侧壁旋转设置转轮D28,所述转轮C27和转轮D28均与槽钢B3的凹槽旋转配合,所述承托板C16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E29,所述承托板D18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F30,所述轮E29和转轮F30均与槽钢C14的凹槽旋转配合,所述承托板C16后侧壁旋转设置转轮G31,所述承托板D18侧壁旋转设置转轮H32,所述转轮G31和转轮H32均与槽钢D15的凹槽旋转配合,通过转轮A25、转轮B26、转轮C27、转轮D28、转轮E29、转轮F30、转轮G31和转轮H32更好的使承托板A4、承托板B6、承托板C16和承托板D18左、右滑动。
[0006]所述的转轮A25、转轮B26、转轮C27、转轮D28、转轮E29、转轮F30、转轮G31和转轮H32的数量均为两个。
[0007]所述的底板1上侧壁左部上、下方向开设内螺纹通孔A101,丝杆A33下部旋转贯穿所述底板1上侧壁,所述丝杆A33与内螺纹通孔A101螺纹连接,所述丝杆A33上端固定套设手轮A34,所述底板1上侧壁右部上、下方向开设内螺纹通孔B102,丝杆B36下部旋转贯穿所述底板1上侧壁,所述丝杆B36与内螺纹通孔B102螺纹连接,所述丝杆B36上端固定套设手轮B37,通过丝杆A33与丝杆B36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0008]所述的丝杆A33下端固定设置防滑板A35,所述丝杆B36下端固定设置防滑板B38,通过防滑板A35与防滑板B38有效的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
[0009]所述的底板1下侧壁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万向轮39,通过万向轮39便于移动整个装置。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工作人员将整个装置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工作人员旋转丝杆A上端固定套设的手轮A,从而使得防滑板A与地面接触,然后再旋转丝杆B上端固定套设的手轮B,使得防滑板B与地面接触,然后通过工作人员将聚酰亚胺薄膜卷材逐个放置在槽钢C和槽钢D的上侧壁上,通过聚酰亚胺薄膜卷材的堆放使得竖板A和竖板B向外撑开,使得承托板A和承托板B背向位移拉伸弹簧,然后通过工作人员旋转丝杆A上端固定套设的手轮A,从而使得防滑板A离开地面,然后再旋转丝杆B上端固定套设的手轮B,使得防滑板B离开地面,然后通过工作人员握住手轮A或手轮B,拉动带有聚酰亚胺薄膜卷材的整个装置进行转运,将聚酰亚胺薄膜卷材运送至合适位置,然后再通过工作人员旋转丝杆A上端固定套设的手轮A,从而使得防滑板A与地面接触,然后再旋转丝杆B上端固定套设的手轮B,使得防滑板B与地面接触,然后通过工作人员将聚酰亚胺薄膜卷材逐个搬运至合适位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聚酰亚胺薄膜卷材自身重量下压的力使得支撑臂A与支撑臂B张开,货物搬卸时货物逐步减少通过弹簧使得支撑臂A与支撑臂B合拢至初始位置,便于从高处搬运聚酰亚胺薄膜卷材时较为省费力,提高生产效率。2、承托板A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A,所述承托板B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B,所述转轮A和转轮B均与槽钢A的凹槽旋转配合,所述承托板A后侧壁旋转设置转轮C,所述承托板B后侧壁旋转设置转轮D,所述转轮C和转轮D均与槽钢B的凹槽旋转配合,所述承托板C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E,所述承托板D前侧壁旋转设置转轮F,所述轮E和转轮F均与槽钢C的凹槽旋转配合,所述承托板C后侧壁旋转设置转轮G,所述承托板D侧壁旋转设置转轮H,所述转轮G和转轮H均与槽钢D的凹槽旋转配合,通过转轮A、转轮B、转轮C、转轮D、转轮E、转轮F、转轮G和转轮H更好的使承托板A、承托板B、承托板C和承托板D左、右滑动。3、转轮A、转轮B、转轮C、转轮D、转轮E、转轮F、转轮G和
转轮H的数量均为两个。4、底板上侧壁左部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槽钢A(2)、槽钢B(3)、承托板A(4)、耳板A(5)、承托板B(6)、耳板B(7)、弹簧(8)、挡板A(9)、挡板B(10)、支撑臂A(11)、支撑臂B(12)、转轴(13)、槽钢C(14)、槽钢D(15)、承托板C(16)、耳板C(17)、承托板D(18)、耳板D(19)、挡板C(20)、挡板D(21)、竖板A(22)、竖板B(23)、聚酰亚胺薄膜卷材(24),底板(1)上侧壁左、右方向固定设置槽钢A(2),所述底板(1)上侧壁左、右方向固定设置槽钢B(3),所述槽钢A(2)与槽钢B(3)槽口相对设置,且所述槽钢A(2)与槽钢B(3)之间存留有空隙,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置承托板A(4),所述承托板A(4)位于所述槽钢A(2)和槽钢B(3)的凹槽之间滑动设置,所述承托板A(4)上侧壁固定设置耳板A(5),所述承托板B(6)上侧壁固定设置耳板B(7),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置弹簧(8),所述弹簧(8)位于所述槽钢A(2)和槽钢B(3)的之间,所述弹簧(8)左端与所述承托板A(4)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右端与所述承托板B(6)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侧壁左侧固定设置挡板A(9),所述挡板A(9)右侧壁均与槽钢A(2)和槽钢B(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侧壁右侧固定设置挡板B(10),所述挡板B(10)左侧壁均与槽钢A(2)和槽钢B(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耳板A(5)上铰接支撑臂A(11),所述耳板B(7)上铰接支撑臂B(12),所述支撑臂A(11)与支撑臂B(12)交叉设置,所述支撑臂A(11)与支撑臂B(12)交叉处通过转轴(13)旋转连接,承托板C(16)下侧壁固定设置耳板C(17),所述支撑臂A(11)上端与耳板C(17)铰接,承托板D(18)下侧壁固定设置耳板C(17),所述支撑臂B(12)上端与所述耳板C(17)铰接,所述槽钢A(2)正上方设置槽钢C(14),所述承托板C(16)和承托板D(18)的前部均与槽钢C(14)的凹槽滑动配合,所述槽钢B(3)正上方设置槽钢D(15),所述承托板C(16)和承托板D(18)的后部均与槽钢D(15)的凹槽滑动配合,挡板C(20)右侧壁均与槽钢C(14)和槽钢D(15)的左端固定连接,挡板D(21)左侧壁均与槽钢C(14)和槽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欣
申请(专利权)人:复尔德新材料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