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897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包括箱体和循环泵,所述箱体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进水口处的水抽吸至所述排水口上方。由于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从排水口的下方的进水口进入箱体,之后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抽吸至所述排水口上方,然后抽吸至排水口上方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水口流出,因此下层的水经过箱体后可排入上层,从而通过水箱和循环泵可实现下层水和上层水的循环流动,进而实现水的环流,以改善地下水修复井的环流,提高地下水修复井的修复能力。地下水修复井的修复能力。地下水修复井的修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污染,其中,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地下水污染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污染地下水的安全修复已刻不容缓。
[0003]地下水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大类,与异位修复技术相比,原位修复技术具有适用性强、环境干扰小、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地下水循环井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之一,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循环井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循环井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且循环井技术可与其他修复技术联合使用,提高修复效果;(2)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较低,不易造成污染物扩散;(3)污染地下水不需抽出地表,配套设备设施较少,运行成本较低。
[0004]目前,国内高校院所和修复公司对地下水循环井开展了部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中国专利文献CN201910551168.4公开了一种高净化效率地下水循环井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井、内井、安装管、过滤管、金属波纹软管、活性炭吸附装置、曝气管、抽气管、注药管等。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内井底部与地下水含水层相通,注药管注入的药剂易扩散至含水层中,具有二次污染风险;(2)该装置仅靠气体抽提系统形成的负压作用来保证内井水位高于周围地下水水位,水位差较小,且稳定性较差,导致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3)未考虑药剂和地下水的快速搅拌,仅靠药剂和地下水的自然溶解实现污染物的去除,造成修复周期较长。中国专利文献CN201922264996.8公开了一种原位反应型地下水循环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井管、井盖、固定支架、循环箱、水泵、拉绳、输药管、药剂制备装置等。该装置的固定支架无法实现阻隔功能,造成修复药剂和污染地下水横向扩散具有二次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地下水修复井环流功能受限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包括箱体和循环泵,所述箱体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进水口处的水抽吸至所述排水口上方。
[0007]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进水腔、修复腔和排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与所述修复腔连通,所述修复腔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所述修复腔位于所述排水腔的上方,所述进水腔位于所述排水腔的下方,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进水腔的水抽吸至所述修复腔。
[0008]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自上而下的三个储水腔,位于最上方的储水腔为修复腔,位于中间的储水腔为排水腔,位于下方的储水腔为进水腔,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修复腔和所述排水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0009]可选的,还包括修复组件,所述修复组件用于修复所述修复腔内的水。
[0010]可选的,所述循环泵包括水泵和取水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修复腔内,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取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取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水腔内。
[0011]可选的,还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修复腔内且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所述螺旋桨包括转轴和桨叶,所述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桨叶转动。
[0012]可选的,还包括进水管和调节装置,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的第二通孔,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水腔内且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箱体外和缩回至进水腔内。
[0013]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拉杆、连接块、连接件和导向块,所述拉杆穿过所述箱体的顶板与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的连接块相连,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且所述进水管可相对所述导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
[0014]可选的,所述进水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进水管也对称设置,两组所述连接件关于所述连接块对称设置。
[0015]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所述拉杆包括凸缘和杆部,所述凸缘与所述杆部的顶部连接,且自所述杆部的外周面向远离所述杆部的方向凸出,当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上方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且用于限制所述凸缘向下移动。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首先,由于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从排水口的下方的进水口进入箱体,之后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抽吸至所述排水口上方,然后抽吸至排水口上方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水口流出,因此下层的水经过箱体后可排入上层,从而通过水箱可实现下层水和上层水的循环流动,进而实现水的环流。
[0018]其次,通过修复组件修复修复腔内的水,且修复腔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仅通过修复腔与排水腔的连通处流入排水腔,因此可使得修复腔内的水在修复腔内充分停留,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修复组件对水质进行改善,提高水质修复的效率。
[0019]再次,由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可在所述调节装置的驱动下伸出所述箱体和缩回至进水腔内,因此当有异物覆盖在进水口上时,可通过调节装置驱动进水管伸出所述箱体外和缩回至进水腔内,在箱体和进水管的共同作用下,将异物从进水口处清除。另外,将进水管缩回至进水腔内时,可方便将地下水修复装置放入地下水修复井内,以及从地下水修
复井内将地下水修复装置取出。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下水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下水修复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3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三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施例中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

箱体;110

进水口;120

排水口;130

进水腔;140

修复腔;150

排水腔;16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循环泵,所述箱体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进水口处的水抽吸至所述排水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进水腔、修复腔和排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与所述修复腔连通,所述修复腔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所述修复腔位于所述排水腔的上方,所述进水腔位于所述排水腔的下方,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进水腔的水抽吸至所述修复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三个储水腔,位于最上方的储水腔为修复腔,位于中间的储水腔为排水腔,位于下方的储水腔为进水腔,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修复腔和所述排水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复组件,所述修复组件用于修复所述修复腔内的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包括水泵和取水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修复腔内,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取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取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水腔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修复腔内且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所述螺旋桨包括转轴和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亭亭王平孔繁亮赵颖石德升宁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