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863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通过排泥管依次连通的浓缩池、消化池、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和练泥机;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所述曝气池、所述二次沉淀池、所述浓缩池和所述消化池密封设置;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分别通与所述浓缩池连通;所述曝气池连通有用于净化臭气的生物净化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净化污水,而且能够去除臭味,避免臭味散发。避免臭味散发。避免臭味散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厂的进水池,格栅池,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以及污泥处理环节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既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一些建设较早,周围过去是农田、水池、远离市区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成为市区,污水处理厂周围盖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区,污水厂的周边百姓身受其害。另外,大多数曝气池通常是露天设置,臭气散发,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净化污水,而且能够去除臭味,避免臭味散发。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通过排泥管依次连通的浓缩池、消化池、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和练泥机;
[0007]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所述曝气池、所述二次沉淀池、所述浓缩池、所述消化池和所述脱水机房密封设置,所述消化池连通有沼气储存罐,所述练泥机连通有熟泥储存罐;
[0008]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泥口,各所述出泥口上分别连接有出泥支管,各所述出泥支管共同连接至一条出泥管上,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浓缩池连通,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出泥支管以及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浓缩池连通,所述出泥管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排泥的第一污泥泵,各所述出泥支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泥支管的通断的出泥阀;
[0009]所述曝气池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对所述曝气池充氧并使得所述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悬浮的曝气器;
[0010]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去除臭气的生物净化塔,所述生物净化塔内填充有至少一层多孔填料,所述填料表面具有微生物区系形成的用于净化臭气的生物膜,所述生物净化塔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气体的排气口,所述生物净化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喷洒营养液的花洒,所述花洒处于所述多孔填料的上方,所述生物净化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引进臭气的进气口和便于循环输送所述营养液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花洒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通断的第一通断阀和用于抽取所述生物净化塔底部的所述营养液的液泵;所述生物净化塔外设置有用于容装并补充所述营
养液的补液箱,所述补液箱通过补液管与所述液泵以及所述出液口之间的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补液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补液箱补液的第二通断阀;所述生物净化塔的底部还设置有便于更换所述营养液的换液口,所述换液口连接有换液管,所述换液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换液管通断的第三通断阀;
[0011]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所述曝气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对应设置的出气口;各所述出气口分别连接有出气支管,各所述出气支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对应所述出气支管通断的出气阀,各所述出气支管共同连接至一条出气管上,所述出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一个便于将臭气抽取至所述生物净化塔内的气泵,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所述曝气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浓缩池通过对应的所述出气支管以及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生物净化塔连通;
[0012]所述脱水机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脱水机房连通的除臭剂添加罐,所述除臭剂添加罐内具有用于去除所述脱水机房内的污泥的臭气的除臭剂。
[0013]所述曝气池的顶部还设置有若干个鼓风机,各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便于均匀出风的风道。
[0014]所述生物净化塔还通过所述排气口连通有二次净化箱,所述二次净化箱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
[0015]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槽,所述二次沉淀池的所述出泥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槽的底部,所述沉淀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回收活性污泥的回泥口,所述回泥口与所述曝气池通过回泥管连通,所述回泥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回泥管通断的回泥阀以及便于所述二次沉淀池内的活性污泥回收的第二污泥泵。
[0016]所述格栅池内设置有盖状的格栅,所述格栅具有用于储存过滤后的污水的中空腔,所述格栅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经过滤留下的异物的边沿部,用于连通所述格栅池与所述初次沉淀池的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格栅池的所述出泥口处于所述中空腔之内。
[0017]所述格栅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提拉所述格栅的拉环,所述边沿部的外周沿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格栅提拉时所述边沿部上的异物掉落的翘曲部,所述翘曲部紧贴所述格栅池的侧壁设置。
[0018]所述补液箱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多孔填料的底面。
[0019]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污水经过了格栅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沉淀过滤,工作时,向曝气池添加活性污泥,可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从而使得污水净化;由于格栅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浓缩池、消化池和脱水机房密封设置,因此可以防止污水的臭气外泄;格栅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分别通过对应的出气支管以及出气管与生物净化塔连通,生物净化塔的设置可对污水中产生的臭气进行了净化处理,通过除臭剂添加罐向脱水机房内添加除臭剂,可去除脱水机房内的污泥的臭气,符合健康环保的需求。
[0020]进一步的,鼓风机和鼓风机的出风口上的风道的设置便于曝气池进一步的充氧,且充氧均匀,避免局部曝气量过高或过低,均匀出风的风道可使用公知常用的均匀出风部件,如采用空心圆柱状的出风盘。
[0021]进一步的,二次净化箱的设置使得经过生物净化塔净化后的气体得以再经过二次
净化箱内的活性炭的净化过滤。
[0022]进一步的,回泥口与回泥管的设置,使得流入二次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得以回收至曝气池中重复利用;而活性污泥长久使用,活性污泥易于与污染物结成大体积的絮状物,大体积的絮状物易于沉淀在沉淀槽内,当活性污泥失去活性或活性降低难以达到净化效果时,则通过沉淀槽底部的出泥口排至浓缩池中。
[0023]进一步的,格栅的设置使得格栅能够将格栅池内的异物隔绝在中空腔外,避免格栅池与初次沉淀池之间的排水管堵塞,边沿部的设置便于经格栅过滤留下的的异物沉降在边沿部上,便于后续取出异物。
[0024]进一步的,格栅顶部的拉环的设置便于提拉格栅,格栅的边沿部上的翘曲部的设置使得格栅提拉时,边沿部上的异物不易掉落,便于异物的清理。
[0025]进一步的,由于补液箱的设置位置高于多孔填料的底面,因此,当补液箱内充有营养液,而生物净化塔需要补充营养液时,打开第二通断阀和第一通断阀,无需启动液泵,补液箱内的营养液即可在大气压下自然流入生物净化塔中。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通过排泥管依次连通的浓缩池、消化池、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和练泥机;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所述曝气池、所述二次沉淀池、所述浓缩池、所述消化池和所述脱水机房密封设置,所述消化池连通有沼气储存罐,所述练泥机连通有熟泥储存罐;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泥口,各所述出泥口上分别连接有出泥支管,各所述出泥支管共同连接至一条出泥管上,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浓缩池连通,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出泥支管以及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浓缩池连通,所述出泥管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排泥的第一污泥泵,各所述出泥支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出泥支管的通断的出泥阀;所述曝气池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对所述曝气池充氧并使得所述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悬浮的曝气器;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去除臭气的生物净化塔,所述生物净化塔内填充有至少一层多孔填料,所述填料表面具有微生物区系形成的用于净化臭气的生物膜,所述生物净化塔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气体的排气口,所述生物净化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喷洒营养液的花洒,所述花洒处于所述多孔填料的上方,所述生物净化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引进臭气的进气口和便于循环输送所述营养液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花洒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通断的第一通断阀和用于抽取所述生物净化塔底部的所述营养液的液泵;所述生物净化塔外设置有用于容装并补充所述营养液的补液箱,所述补液箱通过补液管与所述液泵以及所述出液口之间的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补液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补液箱补液的第二通断阀;所述生物净化塔的底部还设置有便于更换所述营养液的换液口,所述换液口连接有换液管,所述换液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换液管通断的第三通断阀;所述格栅池、所述初次沉淀池、所述曝气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的顶部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宏张静云陈建文汪可涛陈文成伊礼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