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80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涉及雨水排水工程领域。所述工艺由集渗单元、雨水花园以及回用单元组成。雨水通过排水沟和溢流雨水口收集汇入旋流式沉砂雨水井;在旋流式沉砂雨水井中经过初步沉淀后排入雨水输送渠中,由雨水输送渠将雨水输送至雨水花园;经过雨水花园中固定化多层复合菌群材料和介质层填料处理后,收集进入地下式集水池中;最后通过回用泵将地下式集水池中的雨水回用各个用水点。旋流式沉砂雨水井和雨水输送渠都由海绵混凝土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码头初期雨水的水质特点,实现了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避免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成本低、易于控制、雨水回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环境友好等优点。环境友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属于雨水排水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而码头存在着煤炭、矿石等物料的装卸作业,容易产生粉尘飘洒在码头面上,当遇到降雨时,初期雨水中悬浮物含量高达1000—3000mg/L。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收集与处理,可能会因为流入河流中,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污染。
[0003]而码头对初期雨水的收集一般采用在码头横向设置排水沟的方式,即平行于码头横梁的方向设置排水沟,由码头两侧向中间排水沟排水。而这种方法对于码头面初期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很低,使得大部分初期雨水直接流入自然水体中,造成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也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因此无论是从水环境保护还是雨水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都是必需的。
[0004]本专利技术秉承着绿色、生态、环保的原则,针对码头初期雨水的水质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码头雨水悬浮物浓度高、对水体污染严重、利用率不高、容易引起洪水灾害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成本低、绿色环保、易于控制且雨水回用率高的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由集渗单元(1)、雨水花园(2)以及回用单元(3)组成。所述集渗单元(1)由排水沟(1

1)、溢流雨水口(1

2)、雨水管(1

3)、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以及雨水输送渠(1

9)组成;所述回用单元(3)由地下式集水池(3

1)、回用泵(3

2)以及回用管网(3

7)组成;所述工艺的基本流程为:

雨水通过码头路面(1

10)的排水沟(1

1)和溢流雨水口(1

2)收集进入雨水管(1

3)中,再汇集至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在所述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中,雨水经过初步沉淀后从出水管排入雨水输送渠(1

9)中,由雨水输送渠(1

9)将雨水输送至雨水花园(2);

然后经过雨水花园(3)中固定化多层复合菌群材料(2

7)和介质层填料(2

6)处理,由集水管收集进入地下式集水池(3

1)中;

最后通过回用泵(3

2)将所述地下式集水池(3

1)中的雨水回用到堆场用水点(3

3)、道路用水点(3

4)、绿化带用水点(3

5)和生活区用水点(3

6)。
[0007]在上述的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中,所述排水沟(1

1)和溢流雨水口(1

12)与雨水管(1

3)相连接,溢流雨水口(1

2)采用平篦式结构,按长宽比1:0.6设计,限定长度为40—60cm;所述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由圆形池体(1

5)、集砂斗(1

6)、进水管(1

7)和出水管(1

8)组成,其容积为当地最大日降雨量的0.3—0.8倍;所述圆形池体(1

5)由海绵混凝土制成,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下部与集砂斗(1

6)相连接;所述进水管(1

7)与所述出水管(1

8)与圆形池体(1

5)上部相切,出水管(1

8)与圆形池体(1

5)接口位于进水管(1

7)与圆形池体(1

5)接口的上方;所述雨水输送渠(1

9)由渠体和盖板组成;所述渠体由海绵混凝土制成。
[0008]在上述的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中,所述雨水花园(2)从上至下依次由种植层(2

1)、介质层(2

2)、排水层(2

4)组成;所述种植层(2

1)厚度为300—400mm,种植层(2

1)设置有泥土,厚度为100mm,种植层(2

1)上种植有挺水植物(2

5),并均匀填充有固定化多层复合菌群材料(2

7),与挺水植物(2

5)根部共同作用构建强化脱氮系统;所述挺水植物(2

5)为芦苇、细叶芒或黄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固定化多层复合菌群材料(2

7)主要由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4

1)、反硝化颗粒污泥(4

2)、好氧硝化颗粒污泥(4

3)和包埋剂(4

4)组成;所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4

1)为内核,粒径为3—8mm;所述反硝化颗粒污泥(4

2)和好氧硝化颗粒污泥(4

3)为外层包埋物,反硝化颗粒污泥(4

2):好氧硝化颗粒污泥(4

3)质量比为1:1;所述包埋剂(4

4)由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水按照6—12:0.5—2:100的质量比调制而成;所述介质层(2

2)厚度为400—500mm,介质层填料(2

6)为90%生物滞留介质+5%小陶粒+5%玉米秸秆;所述生物滞留介质包括土壤、河沙和松树皮;所述小陶粒与所述玉米秸秆均为改性剂,小陶粒易挂膜,能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玉米秸秆透水性和持水性好、天然环保、节水节肥;所述雨水花园(2)在上方种植层(2

1)形成了溶解氧含量为2—3mg/L的富氧环境,在下方介质层(2

2)形成了溶解氧含量为0.2—0.5mg/L的缺氧/厌氧环境,对污染物进行好氧加厌氧的处理,以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所述排水层(2

4)厚度为300—400mm,从上至下依次填充有Φ3—8mm碎石、Φ15—30mm碎石、Φ30—50mm碎石;所述排水层(2

4)内设有集水管(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由集渗单元(1)、雨水花园(2)以及回用单元(3)组成;所述集渗单元(1)由排水沟(1

1)、溢流雨水口(1

2)、雨水管(1

3)、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以及雨水输送渠(1

9)组成;所述回用单元(3)由地下式集水池(3

1)、回用泵(3

2)以及回用管网(3

7)组成;所述工艺的基本流程为:

雨水通过码头路面(1

10)的排水沟(1

1)和溢流雨水口(1

2)收集进入雨水管(1

3)中,再汇集至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在所述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中,雨水经过初步沉淀后从出水管排入雨水输送渠(1

9)中,由雨水输送渠(1

9)将雨水输送至雨水花园(2);

然后经过雨水花园(3)中固定化多层复合菌群材料(2

7)和介质层填料(2

6)处理,由集水管收集进入地下式集水池(3

1)中;

最后通过回用泵(3

2)将所述地下式集水池(3

1)中的雨水回用到堆场用水点(3

3)、道路用水点(3

4)、绿化带用水点(3

5)和生活区用水点(3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式沉砂雨水井(1

4)由圆形池体(1

5)、集砂斗(1

6)、进水管(1

7)和出水管(1

9)组成,其容积为当地最大日降雨量的0.3—0.8倍;所述圆形池体(1

5)由海绵混凝土制成,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下部与集砂斗(1

6)相连接;所述进水管(1

7)与所述出水管(1

8)与圆形池体上部相切,出水管(1

8)与圆形池体接口位于进水管(1

7)与圆形池体接口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输送渠(1

9)由渠体和盖板组成;所述渠体由海绵混凝土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码头雨水的集蓄净化与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2)从上至下依次由种植层(2

1)、介质层(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杨恩喆周璐谢敏邓征宇阮敏贺卫宁包正铎章乘峰徐哲承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