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87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所述弯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底部左侧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弯板的左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左侧间隙配合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左侧与壳体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横筒的右侧和弯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缸孔加工技术领域,通过圆棒、弯杆和滑套之间的配合,使用者可先按压梯形块,之后将缸体放置在壳体的内壁底部,此时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为压缩状态,之后松开梯形块,此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失去外力带动弯板将缸体进行定位,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方便找到固定位置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缸孔加工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在发动机加工缸孔时,就需要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
[0003]但是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方便找到固定位置,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对缸体的固定不够稳定,容易发生运动,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方便找到固定位置,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包括壳体、支柱和镗孔机,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柱,所述壳体的顶部通孔间隙配合有镗孔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定位装置;
[0006]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圆棒、梯形块、第一弹簧、弯杆、滑套、滑轨、弯板、第二弹簧、横杆和横筒;
[0007]所述圆棒的顶部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棒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梯形块,所述圆棒的外壁上方间隙配合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底部和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梯形块的左侧贴合有弯杆,所述弯杆的顶部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顶部固接有弯板,所述弯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底部左侧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弯板的左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左侧间隙配合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左侧与壳体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横筒的右侧和弯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滑套与滑轨构成滑动限位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弯杆的右侧安装有圆轮。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固定装置;
[00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横板、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杆、套筒、滑块、圆杆、方杆和斜板;
[0012]所述横板的左侧与壳体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啮合相连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
的内壁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左侧通过轴承与壳体的内壁左侧转动相连,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相连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壁滑动卡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部与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顶部固接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右侧贴合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左侧通过销轴与壳体的内壁左侧转动相连。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螺杆以壳体的中心为基准呈左右对称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斜板的右侧安装有橡胶垫。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通过圆棒、弯杆和滑套之间的配合,使用者可先按压梯形块,之后将缸体放置在壳体的内壁底部,此时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为压缩状态,之后松开梯形块,此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失去外力带动弯板将缸体进行定位,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方便找到固定位置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套筒、螺杆和电机之间的配合,使用者将电机接通外部电源,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在转动时可带动套筒和方杆运动,方杆带动斜板将缸体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对缸体的固定不够稳定,容易发生运动的问题,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圆棒、弯杆和滑套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梯形块、弯杆和壳体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套筒、螺杆和电机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支柱,3、镗孔机,4、定位装置,401、圆棒,402、梯形块,403、第一弹簧,404、弯杆,405、滑套,406、滑轨,407、弯板,408、第二弹簧,409、横杆,410、横筒,5、固定装置,501、横板,502、电机,503、第一齿轮,504、第二齿轮,505、螺杆,506、套筒,507、滑块,508、圆杆,509、方杆,510、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由图1

4可知,本案中的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包括壳体1、支柱2和镗孔机3,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柱2,壳体1的顶部通孔间隙配合有镗孔机3,壳体1的内部设有定位装置4,定位装置4包括圆棒401、梯形块402、第一弹簧403、弯杆404、滑套405、滑轨406、弯板407、第二弹簧408、横杆409和横筒410,圆棒401的顶部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圆棒401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梯形块402,梯形块402可在圆棒401的外壁运动,圆棒401的
外壁上方间隙配合有第一弹簧403,第一弹簧40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底部和梯形块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梯形块402的左侧贴合有弯杆404,弯杆404的顶部固接有滑套405,滑套405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406,滑套405可在滑轨406的外壁运动,滑轨406的顶部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套405的顶部固接有弯板407,弯板407的外壁与壳体1的底部左侧通孔间隙配合,弯板407的左侧固接有横杆409,横杆409的外壁左侧间隙配合有横筒410,横筒410的左侧与壳体1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横杆409的外壁间隙配合有第二弹簧408,第二弹簧408的两端分别与横筒410的右侧和弯板407的左侧固定连接,滑套405与滑轨406构成滑动限位机构,使弯杆404运动稳定,弯杆404的右侧安装有圆轮,保证弯杆404与梯形块402始终贴合;
[00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使用者可先按压梯形块402,之后将缸体放置在壳体1的内壁底部,此时的第一弹簧403和第二弹簧408为压缩状态,之后松开梯形块402,此时第一弹簧403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包括壳体(1)、支柱(2)和镗孔机(3),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柱(2),所述壳体(1)的顶部通孔间隙配合有镗孔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定位装置(4);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圆棒(401)、梯形块(402)、第一弹簧(403)、弯杆(404)、滑套(405)、滑轨(406)、弯板(407)、第二弹簧(408)、横杆(409)和横筒(410);所述圆棒(401)的顶部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棒(401)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梯形块(402),所述圆棒(401)的外壁上方间隙配合有第一弹簧(403),所述第一弹簧(40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底部和梯形块(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梯形块(402)的左侧贴合有弯杆(404),所述弯杆(404)的顶部固接有滑套(405),所述滑套(405)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406),所述滑轨(406)的顶部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套(405)的顶部固接有弯板(407),所述弯板(407)的外壁与壳体(1)的底部左侧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弯板(407)的左侧固接有横杆(409),所述横杆(409)的外壁左侧间隙配合有横筒(410),所述横筒(410)的左侧与壳体(1)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杆(409)的外壁间隙配合有第二弹簧(408),所述第二弹簧(408)的两端分别与横筒(410)的右侧和弯板(407)的左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体缸孔复合式加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405)与滑轨(406)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博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