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及其跟踪保持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81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光盘装置及其跟踪保持控制方法,提供在偏心大的光盘场合也能防止跟踪控制时的失控,并能稳定地进行跟踪控制。在跟踪保持中监视透镜的偏移,在超过跟踪保持位置的场合,借助于用偏移最小的定时进行突跳处理,使跟踪控制时的偏移最小,在跟踪控制中进行移行时透镜没有偏移,并进行稳定的跟踪保持处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小型光盘以及小型光盘-ROM等的光盘进行驱动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个人计算机的光盘装置的标准装载迅速地进展,这种光盘装置与硬盘驱动器一起作为个人计算机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当初,虽然即使在光盘装置中,小型光盘(CD)-ROM驱动器占据其大半,但最近比CD-ROM驱动器容量更高的DVD-ROM驱动器和能写入或者重写的CD-R/CD-RW驱动器在个人计算机中已经成为标准装载,此外,DVD-R和DVD-RAM驱动器进入市场,但不清楚光盘驱动器的高性能、高功能化会达到什么程度。下面,对这种光盘装置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前述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在这种光盘装置中,利用主轴电动机12用一定的线速度或者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控制光盘11。对于这种旋转的光盘11拾象头13从光盘11的内周侧向外周侧的半径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激光照射在光盘11的记录面上,并由这种反射光的变化读取光盘11的记录面上的数据。在光盘面上螺旋状地记录被称为坑点的数据,并一般地将其称谓光迹,拾象头13为了正确的读出这种光迹上的数据,对于光盘面垂直地驱动拾象头13内的外壳中用钢丝支承的透镜14,使激光聚焦于光盘面。此外,利用来自光盘面的激光反射光的变化,检测对于光盘11的记录面上的照射光的光迹中心的偏移,并对于光盘面在半径方向水平地驱动透镜14,进行跟踪控制,以便对于光迹上的数据使激光位于中心。透镜14控制由驱动器IC驱动的光盘11的聚焦和跟踪伺服,从光盘面上读出数据,并将这种数据送到模拟前置IC18。接着,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IC19和解码器IC20,将数据传送到主机22中。如前所述,因为螺旋状地记录数据,所以拾象头13内的透镜14随着时间从内周移动到外周。透镜14的移动有2种方法,使透镜14在拾象头13的外壳内动作进行移动的方法,以及利用送进电动机16使固定拾象头13的送进器15动作,使透镜14与拾象头13一起移动的方法。通常,用首先使透镜14动作并跟踪光迹,在透镜14由外壳的中心移动一定位置以上的时刻,利用送进电动机16使送进器15动作,并使透镜14返回到外壳中央的方法。但是,当拾象头13按照数据从内周移动到外周时,拾象头13就从光盘11的最外周离开光盘。因此,在没有读数据时使拾象头13不动作,进行保持在当前位置的处理。将这种处理称谓跟踪保持处理。跟踪保持处理,是设定希望保持的位置的时间信息,并在跟踪数据的同时如超过当前位置设定的保持位置时,进行若干光迹的内周方向突跳(kick)处理的处理。如图2所示,在前述以往的光盘装置中,在拾象头23内用钢丝25、26支承透镜24,当重放偏心成分多的光盘时进行跟踪控制,以便在拾象头23的外壳内对于光盘面在半径方向水平地驱动透镜24,并随着时间对于由于光盘的偏心而周期弯曲的数据中心线27,使激光位于正上方。图3示出了这时从透镜24的拾象头23内的中心的偏移量的变化。在图3中,波形31是比波形32偏心大的光盘的特性,当在这种偏心大的光盘进行跟踪保持控制时,例如箭头33所示,利用定时能在偏移量大的地方进行突跳处理。若这种透镜24在拾象头23内偏移大时进行突跳处理,则有时突跳后的跟踪控制会不稳定。这里,图4示出了透镜42的偏移会给予伺服控制什么样的坏影响,但通常透镜42位于拾象头的中心,使来自激光器44的光曲折并聚焦在光盘41的面上。而且,透镜42具有将来自光盘41的反射光返回到受光元件45的功能。但是,如果透镜偏移到透镜43的位置,则因为来自激光器44的反射光如虚线所示脱离受光元件45,并且由光盘41的反射光跟踪伺服生成位置信号,透镜一偏移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数据,所以有跟踪伺服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前述的问题,提供在偏心大的光盘场合也能防止跟踪控制时的失控,并能稳定地进行跟踪控制的。专利技术概述为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特征为在跟踪保持中监视透镜的偏移,在超过跟踪保持位置的场合,借助于用偏移最小的定时、或者偏移最小前规定的定时进行突跳处理,使跟踪控制时的偏移最小,在跟踪控制中进行移行时透镜没有偏移,并进行稳定的跟踪保持处理。由前所述,在偏心大的光盘场合也能防止跟踪控制时的失控,并能稳定地进行跟踪控制。本专利技术第1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的拾象头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的偏移量,当这种偏移量在规定值以下时、进行所述突跳。本专利技术第7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的跟踪保持控制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的拾象头的跟踪保持的场合,在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的偏移量,当这种偏移量在规定值以下时、进行所述突跳。采用这种装置和方法,则因为在透镜的偏移最小的区域中进行突跳处理,所以在跟踪控制中位移时透镜的偏移小,能进行稳定的跟踪保持处理。本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构成如第1专利技术点所述的控制单元,使得与测定的偏移量进行比较的规定值、根据突跳的光迹根数进行变化。本专利技术第8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的跟踪保持控制方法,使得与如第7专利技术点所述测定的偏移量进行比较的规定值、根据突跳的光迹根数进行变化。采用这种装置和方法,则不受突跳根数的影响,在跟踪控制中位移时透镜的偏移小,能进行稳定的跟踪保持处理。本专利技术第3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的拾象头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后进行的跟踪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的偏移量,在这种偏移量到达规定值以下之前、不进行跟踪处理。本专利技术第9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的跟踪保持控制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的拾象头的跟踪保持的场合,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后进行的跟踪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的偏移量,在这种偏移量到达规定值以下之前、不进行跟踪处理。采用这种装置和方法,则因为在透镜的偏移最小的区域中进行突跳处理,所以能进行稳定的跟踪保持处理。本专利技术第4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的拾象头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多次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的偏移量,在这种偏移量规定的范围内用每次所述测定减少的定时、进行所述突跳。本专利技术第10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的跟踪保持控制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的拾象头的跟踪保持的场合,在所述跟踪保持处理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多次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的偏移量,在这种偏移量规定的范围内用每次所述测定减少的定时、进行所述突跳。采用这种装置和方法,则因为作为结果在透镜的偏移最小的区域前进行突跳处理,所以在跟踪控制中位移时透镜的偏移区域最小,因此能进行更加稳定的跟踪保持处理。本专利技术第5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构成如第4专利技术点所述的控制单元,使得与多次测定的偏移量进行比较的规定值、根据突跳的光迹根数进行变化。本专利技术第11专利技术点的光盘装置的跟踪保持控制方法,使得与如第10专利技术点所述多次测定的偏移量进行比较的规定值、根据突跳的光迹根数进行变化。采用这种装置和方法,则不受突跳根数的影响,在跟踪控制中位移时透镜的偏移区域最小,因此能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11)的拾象头(13,23)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14,24)的偏移量,当这种偏 移量在规定值以下时、进行所述突跳。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2-27 368555/99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11)的拾象头(13,23)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14,24)的偏移量,当这种偏移量在规定值以下时、进行所述突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控制单元,使得与测定的偏移量进行比较的规定值、根据突跳的光迹根数进行变化。3.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11)的拾象头(13,23)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后进行的跟踪时、在所述拾象头内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14,24)的偏移量,在这种偏移量到达规定值以下之前、不进行跟踪处理。4.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对于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11)的拾象头(13,23)的跟踪保持的控制单元,构成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在所述跟踪保持控制的突跳开始时、在所述拾象头内多次测定对于其中心的透镜(14,24)的偏移量,在这种偏移量规定的范围内用每次所述测定减少的定时、进行所述突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控制单元,使得与多次测定的偏移量进行比较的规定值、根据突跳的光迹根数进行变化。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地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