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27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光盘装置中,为了消除伴随读出的寻找时所发生的透镜偏移,需要在读出的目标位置的数个扇形区之前进行寻找,访问时间延迟与其相应的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伴随读出的寻找开始时测定透镜的偏移量85,根据透镜偏移量、寻找光道数这两个参数,确定在读出的目标位置82的几个扇形区之前设定寻找位置。由此能够有效设定消除透镜偏移的最佳的寻找位置,改善访问时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CD-ROM驱动器为代表的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有效地进行伴随读出的寻找(出头)处理,使读出的稳定性提高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附图说明图1示出该光盘驱动器的结构例。图1中,11是光盘(以下简单地称为盘),12是使盘11旋转的主轴电机,13是读出盘11的信息的拾光器,14是把来自盘11的反射光在拾光器13上成像的透镜,15是可移动地支撑拾光器13的进给装置,16是通过驱动进给装置15使拾光器13移动的进给电机,17是驱动控制主轴电机12,拾光器13,进给电机16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IC19的驱动IC,18是处理来自拾光器13的RF信号的模拟前端IC,19是处理来自模拟前端IC18的数字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IC,20是把从数字信号处理器IC19输出的数字信号译码的译码器IC,21是控制该光盘驱动器的驱动IC17,模拟前端IC18,数字信号处理器IC19以及译码器IC20的CPU,22是对于该光盘驱动器发出命令的个人计算机本体等的主机。下面说明动作。盘11通过主轴电机12以一定的线速度或者一定的角速度旋转驱动。对于该旋转的盘11,拾光器13从盘的内周侧向外周侧沿着半径方向移动的同时把激光照射在盘面上,从其反射光的变化读取盘面上的数据。在盘面上螺旋形地记录着被称为槽的数据,把其一般称为光道,拾光器13为了正确地读出该数据,与盘面垂直地驱动在拾光器13内的腔中用金属线支撑的透镜14,使得激光在盘面上聚焦。另外,通过来自盘面的激光反射光的变化,检测对于光道中心的偏移,并把透镜14沿着半径方向相对于盘面水平地驱动,从而进行跟踪控制使得激光位于数据(光道)中心。透镜14进行与盘11的聚焦伺服控制以及跟踪伺服控制,拾光器13从盘面读出数据,传送到模拟前端IC18。接着,数字信号处理IC19经过译码器IC20向主机22传送再生数据。而如上所述,由于在盘面上螺旋形地记录着数据,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拾光器13必须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在拾光器13的移动中有2种方法,一种是使透镜14在拾光器13的腔内移动的方法,一种是使固定有拾光器13的进给装置15移动的方法。通常,首先使用使透镜14移动并跟踪光道,在透镜14从腔的中心移动到一定位置以上的时刻,使进给装置15移动并且便透镜14返回到腔的中央的方法。对此,根据来自外部的(例如主机)等的命令,在读取盘面上的任意位置的数据时进行寻找动作。所谓寻找动作,是通过计算求出从当前位置到目的位置的光道数,从而使拾光器13高速地移动相当于该光道数的距离的出头处理。该寻找中的拾光器13的移动有2种处理,一种是通常称为进给寻找的、使进给装置15移动,从而把拾光器13传送到目的位置的寻找处理,一般在比较长距离的移动中使用。另一种是,通常称为突跳寻找的、不移动进给装置15,而把透镜14在拾光器13的腔内移动,从而到达目的位置的寻找处理,一般在较短距离的寻找中使用。寻找动作通过该2种寻找处理的组合来进行。而在上述的光盘装置中,如第2图所示,由于透镜24在拾光器23内用金属线25,26支撑,因此存在着抗外部振动能力非常弱的问题。即,上述的进给寻找处理对于拾光器来讲是属于外部振动,因此如果进给装置移动的加减速度过强,则如第3图所示在进给寻找结束时透镜34将发生从拾光器33内的中心偏离的问题。图3(a)示出因向内周方向的寻找,透镜34在拾光器33内偏离到外周侧的例子,图3(b)示出因向外周方向的寻找,透镜34在拾光器33内偏离到内周侧的例子。另一个问题在于,在进给寻找结束以后,进给装置由于惯性继续移动,从而透镜成为偏离的状态的这一点上。第4图示出进给寻找以后的拾光器内的透镜的位置变动。图4(a)示出刚刚进行完进给寻找后的状态。在该时刻透镜44位于拾光器43的中心。但是,实际上由于进给装置所具有的惯性,进给装置会继续移动,在进行突跳寻找时,如图4(b)那样,透镜44偏移。作为结果,存在与上述的因进给装置移动的加减速度过强而使透镜偏移时相同的问题。接着,在第5图示出透镜的偏移对伺服控制将带来怎样的恶劣影响。通常,透镜位于透镜位置52,即拾光器的中心,且把来自激光器54的光折射在盘51的面上后聚焦。而且,还具有把来自盘51的反射光返回到拾光器的感光元件55中的功能。但是,如果透镜偏离后位于透镜位置53,则来自激光器54的反射光如用虚线所示那样脱离感光元件55。从而在正确数据的读取方面带来障碍,除此以外,由于跟踪伺服从盘的反射光生成位置信号,因此如果透镜偏离则跟踪伺服成为不稳定。而在从图1的主机22传送从任意位置的读出命令时,如第6图那样,理想的是把寻找位置63置为作为任意位置的读出开始位置(目标位置)62的紧前面。该寻找位置63与读出开始位置62的距离比一个扇形区61部分的距离短。但是,实际上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寻找处理有可能发生透镜偏移,因此如第7图所示,把寻找位置73设置在与读出开始位置72相差几个扇形区77的前面(盘的内周侧),直到读出开始位置72为止以与通常再生相同的跟踪速度进行预跟踪,使得把透镜偏移74从寻找结束时的透镜偏移75减少到读出开始时的透镜偏移76。但是,即使是任何一种寻找,由于几个扇形区77之前的状态没有改变,因此读出时间需要多花费几个扇形区77的预跟踪时间。另外,即使进行这样的设定,如果所发生的透镜偏移量非常大,则直到读出开始位置之前为止也不能够消除透镜偏移,有时将发生读出错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中所述的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透镜偏移测定装置和寻找位置设定装置,其中,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在拾光器的寻找时所产生的、在拾光器内透镜从中心的偏移量,而寻找位置设定装置根据由该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的透镜偏移量以及要寻找的寻找光道数这两个参数,对拾光器驱动装置,设定结束拾光器的、向目标位置的寻找的寻找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的结构,在寻找前的透镜偏移少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发生多少透镜偏移的寻找时,通过使寻找位置靠近目标位置,能够有效设定消除透镜偏移的最佳的寻找位置,能够改善读出时的访问时间。因此,如上所述,在寻找前的透镜偏移少时,或者在没有发生多少透镜偏移的寻找时,通过使寻找位置接近目标位置,至目标位置为止能够有效设定消除透镜偏移的最佳的寻找位置,具有能够改善读出时的访问时间,提高读出的可靠性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中记述的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装置,是根据在方案1中记述的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在拾光器的寻找时产生的、在拾光器内透镜从中心的偏移量之外,还测定透镜偏移方向,而上述寻找位置设定装置还把上述透镜偏移方向、以及寻找方向这两个参数作为确定上述寻找位置的参数而使用。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的结构,即使透镜偏移产生某种程度,由于根据偏移方向和上次寻找的方向,能够使寻找位置接近读出开始位置,因此能够有效设定消除透镜偏移的最佳的寻找位置,能够进一步改善读出时的访问时间。因此,如上述那样,即使透镜偏移产生某种程度,也能够通过偏移的方向和上次寻找的方向,使寻找位置接近读出开始位置,因此具有能够有效设定消除透镜偏移的最佳的寻找位置,能够进一步改善读出时的访问时间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偏移测定装置和寻找位置设定装置,其中,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在拾光器的寻找时所产生的、在拾光器内透镜从中心的偏移量,寻找位置设定装置,根据由该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的透镜偏移量 以及要寻找的寻找光道数这两个参数,对拾光器驱动装置设定,结束拾光器的、向目标位置的寻找的寻找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2-9 32207/001.一种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偏移测定装置和寻找位置设定装置,其中,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在拾光器的寻找时所产生的、在拾光器内透镜从中心的偏移量,寻找位置设定装置,根据由该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的透镜偏移量以及要寻找的寻找光道数这两个参数,对拾光器驱动装置设定,结束拾光器的、向目标位置的寻找的寻找位置。2.如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在拾光器的寻找时产生的、在拾光器内透镜从中心的偏移量之外,还测定透镜偏移方向,上述寻找位置设定装置还把上述透镜偏移方向、以及寻找方向这两个参数作为确定上述寻找位置的参数来使用。3.如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寻找位置设定装置根据盘的旋转速度,使对于目标位置的寻找位置发生变化。4.一种光盘装置的拾光器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偏移测定装置和寻找位置设定装置,其中,透镜偏移测定装置,测定并存储在寻找结束时的、在在镜拾光器内透镜从中心的偏移量和偏移方向,寻找位置设定装置,在下一次寻找的寻找光道数是预定值以下时,通过比较该寻找之前的偏移量以及偏移方向与存储在上述透镜偏移测定装置中的偏移量以及偏移方向,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地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