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663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可使装置薄型化,并且可以适合于大小不同的盘的装盘装置。它配备有:配置在盘的插入口处,为使运入到插入口内的盘可以通过保持盘的外缘的外杆单元(509),把盘运送到规定位置的辊单元(503),配置在插入口的远端侧保持由辊单元(503)运送的盘的外缘的夹持器单元(506),以及在预定位置使盘旋转的盘马达(17)。(*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光等在盘上记录信息或从盘上再生信息或者在盘上记录并再生信息的装置,即,处理记录再生盘的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记录媒体,大多采用CD-ROM等再生专用型盘,以及光磁式和相变式的可改写式的盘。例如,作为圆盘状媒体的装盘装置的现有技术例,特开平10-25536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被传送的盘的对中机构,该机构配备有与盘的外周缘接触、对盘进行对中、并随着所要进行对中的盘的大小,其位置有所不同的至少两个对中构件;以及,测出盘的大小,并且根据检测的盘的大小控制对中构件的位置的检测构件。采用这种装盘装置,在所谓插入式的装盘装置中,可以对大小不同的盘进行对中。而且,不论是对于大直径的盘还是小直径的盘,从插槽一直到记录再生装置的转盘上,利用转盘支承盘的外周缘,并且用辊支承盘厚度方向,在把盘载置到转盘上时,将支承盘的下表面的辊向下降,并利用被推压片的弹性力将盘的外周缘稍稍向回推。在这种结构中,不仅要求机构有很高的精度,而且由于在把盘载置到转盘上时,实质上盘在倾斜的状态下利用一个推压力,所以,有可能把盘的信息面划伤,而在夹紧盘时仍然不能抑制盘的偏心。此外,在夹紧盘时,后部的销与盘接触,但前侧的销与盘脱离,因此,对盘的拔除不起任何作用,并且对于盘的对中,只有后面的销起作用。在保持盘的外缘进行盘的运送的现有技术实例的驱动器中,利用锥形橡胶辊和锥形树脂构件夹持盘的厚度方向,由于驱动器内的盘的保持面为由保持盘的橡胶辊和树脂构件的任意三个部位构成的平面,所以,依据盘的插入位置的不同,盘的前端或向上下方向偏移,或向左右方向靠近,装置内的其它构件有可能接触盘的表面,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必须在其它构件与被运送的盘之间设置足够的间隙。特别是在处理大小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盘的驱动器中,容易造成盘的外形的位置偏移。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以及上面所描述的问题,不会伤及大小不同的盘的表面并使装置薄型化。其次,为了不伤及盘的表面而且高精度地把盘配合主轴马达上,在运送盘的过程中,接触并保持盘的外缘在将盘与主轴马达配合时,为了不使盘的偏心过大,保持在稍稍离开盘的外缘的位置上,在盘与主轴马达配合完毕时,必须退避到远离盘的外缘的位置处,一般说来,这将使机构复杂化,并有可能损及其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通过采用简单的杆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不伤及盘,使盘开始运送,通过检测出盘的外缘已进入装置内,必须先使盘运送装置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不伤及盘将盘从装置中取出,有必要在不让盘的弹出位置离开盘的保持机构的情况下移动盘的运送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问课题。为了不伤及盘进行盘的运送,在运送盘时有必要限制盘的左右位置。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需要根据盘的外径改变盘的保持机构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需要按照盘的外径高精度地改变盘的保持机构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防止在输送时的下落等冲击造成的保持机构的传送偏移及驱动系统的破坏,需要在未装盘时设定保持机构的锁定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基座进行升降动作、以及夹持部的升降动作,有必要在盘的运送机构上设置动作切换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不伤及盘对盘进行运送,并且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和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需要设置与盘的运送机构连动的动作切换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使用一个马达稳定地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从盘进入完毕时一直到盘排出开始时,有必要切断盘的进入及排出用的驱动机构与马达的驱动传动。本专利技术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使用一个马达稳定地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有必要在隔着盘的中心、相对于该中心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一对相互向相反方向滑动的滑动齿条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在不通电时将驱动器内的盘机械式取出,需进行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下降动作、夹持器的上升及保持动作,以及盘的排出动作用的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不伤及盘对其进行运送,并且为了使夹持盘马达及盘并与之对向的夹持器不与正在运送当中的盘接触,需要设置与运送机构连动的夹持器限制构件。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高精度地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持器的升降动作,需要利用可在两个方向上自由滑动的一对滑动齿条对各种动作进行机械控制。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缩短驱动器的长度并简化驱动器的结构,有必要在装置底架的内部设置容纳机构部的装置底架和框架的配合保持部。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根据PC(个人计算机)的OS(操作系统)的不同,有些PC制造商禁止利用硬件将盘排出。但是,从机械的角度很难同时满足PC制造商提出的“不用常用的排出钮,需要电气强制的排出功能”的要求和制造商提出的“在组装工艺过程中需要常用的排出钮”。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并且降低装盘时的噪音,需要改变各个动作的控制电路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在常温下使用时降低装载时的噪音,在低温下使用时,对应于负荷的增加提高马达的转矩,有必要改变控制电路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在常温下使用时降低装载噪音,并且当随时间的推移装载负荷增加时提高马达的转矩,有必要改变控制电路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装盘装置包括配置在盘的插入口上、为了使插入到插入口内的盘能够通过,保持盘的外缘的第一保持机构;将由该第一保持机构保持的盘运送到规定位置的运送机构;配置在插入口的深部侧、保持由第一保持机构保持并且运送机构运送的盘的外缘的第二保持机构;以及,使盘在规定的位置处旋转的旋转机构。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盘的运送过程中用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保持盘的外缘,所以可限制装置内的盘的高度及位置。因此,由于可以避免装置内的构件与盘接触,不会伤及各个盘的表面,所以不必将被运送的盘与装置内的构件的距离设计得很大,从而可使装置薄型化,且可以适用于大小不同的盘。在上述结构中,由运送机构所进行的盘的运送高度及用旋转机构对盘旋转的高度之间的偏差极小。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盘的运送高度及盘的旋转高度的偏差极小,可使装置进一步薄型化,并且通过减少盘的移动量减少对盘的损伤。在上述结构中,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装盘装置,它配备有:配置在盘插入口处、为使插入到前述插入口内的前述盘能够通过而保持前述盘的外缘的第一保持机构;将由该第一保持机构保持的前述盘运送到规定的位置处的运送机构;设置在前述插入口的远端侧,对由前述第一保持机构所保持并由前述运送机构所运送的前述盘的外缘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机构;以及使前述盘在前述规定位置旋转的旋转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8-31 262448/001.装盘装置,它配备有配置在盘插入口处、为使插入到前述插入口内的前述盘能够通过而保持前述盘的外缘的第一保持机构;将由该第一保持机构保持的前述盘运送到规定的位置处的运送机构;设置在前述插入口的远端侧,对由前述第一保持机构所保持并由前述运送机构所运送的前述盘的外缘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机构;以及使前述盘在前述规定位置旋转的旋转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盘装置,它减少运送机构的盘运送高度和旋转机构的前述盘的旋转高度的偏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盘装置,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具有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到盘的外缘上的槽形接触部,当前述盘开始与旋转机构配合时,该接触部保持在前述接触部的槽底稍稍离开前述盘的外缘的位置上,当与前述旋转机构的配合完成时,所述接触部退避到离开盘的外缘一个较大的距离的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利用可自由滑动地把持前述盘的外缘、并且设置在相对于前述盘的运送方向对称的位置处的一对杆构成第一保持机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一对杆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在盘被插入到装盘装置内时首先与盘接触的臂。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一对臂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把盘从装盘装置运出时最后与盘接触的臂。7.如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一对杆利用一个杆运动时另一个杆也运动的联杆机构构成。8.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用三个杆构成第二保持机构。9.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第二保持机构由三个杆以及与这些杆配合并决定盘的运送轨迹的凸轮板构成。10.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三个杆构成将第二和第三个杆安装到第一个杆上的结构。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第二个杆和第三个杆上设置可自由滑动地保持盘的外缘的转动臂。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凸轮板由固定在装盘装置上的第一凸轮板和可动的第二凸轮板构成。13.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盘运送机构由仅仅推压保持前述盘的外周的运送机构,驱动该运送机构的一个马达及齿轮系,以及与前述齿轮系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齿轮可自由配合和脱离的齿条构成。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运送机构由与盘的运入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对盘、并摩擦移动盘的外周的一对旋转保持构件构成。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运送机构由面对盘的厚度方向、与前述盘的外周滑动接触的固定构件以及摩擦移动前述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真一太田秀彦古川博文福山三千雄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