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28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端子、引脚、D型插口、金属法兰、灌封壳、绝缘板和紧固件等,所述端子分为带喇叭口的劈槽收口空心结构的插针型端子或锥头圆棒结构的插孔型端子,均匀分布于所述金属法兰上的D型插口内并通过所述绝缘板固定,所述引脚从所述灌封壳底部引出,所述金属法兰和灌封壳有机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了绝大多数电连接器如J63一般会在插头和插座的配合处安装橡胶密封垫圈进行防水,但由于经常需要插拔插头与插座,橡胶密封垫圈的密封效果逐渐变差,空气中的水汽经插头和插座配合处进入电连接器内造成短路故障的技术问题。入电连接器内造成短路故障的技术问题。入电连接器内造成短路故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轻量化、小型化的技术发展强烈需要具有高度可靠性的超小型矩形电连接器的支持,而现有国产超小型矩形J63型电连接器(端子间距0.635mm)的研制尚不成熟,现有国产品J63(端子间距0.635mm)研制尚不成熟,其物理外观借用进口MIL

C

32139标准,但端子使用微型化“麻花针”插针(8线绞合、碰撞隆起、激光粘合头部形成),导致J63存在以下三项技术缺陷而可靠性差:其一,“麻花针”插针采用多线绞合、碰撞隆起、激光粘合头部形成,受工艺制约,“麻花针”结构一致性差,插拔力离散性大,往往采取过大的插拔力设置弥补,连接性能差、插合金层易损;其二,使用小而不可卸的紧固件,易发生滑扣且修复困难;其三,在插头和插座的配合处安装橡胶密封垫圈进行防水,但由于经常需要插拔插头与插座,橡胶密封垫圈的密封效果逐渐变差,空气中的水汽经插头和插座配合处进入电连接器内造成短路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采用一种新的微小型端子组合和新的电连接器结构,能解决背景中提出的全部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端子、引脚、D型插口、金属法兰和灌封壳,所述金属法兰一侧设有D型插口,所述金属法兰另一侧设有灌封壳,所述D型插口内均匀排列有若干端子,若干所述端子终端通过引脚安装部连接有若干引脚,若干所述引脚输出端贯穿所述灌封壳底部,所述灌封壳内填充有灌封体;
[0005]所述金属法兰上设有金属0型圈,所述金属0型圈嵌入在所述金属法兰内,所述金属0型圈为不锈钢金属软管。
[0006]优选的,所述D型插口远离所述金属法兰的一端设有绝缘板和密封垫圈,所述绝缘板上均匀排列有若干端子,所述灌封壳上均匀排列有若干引脚,所述端子和所述引脚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且两者的输出方向互为90度。
[0007]优选的,所述端子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1.06
±
0.02mm,所述引脚的行间距为1.50
±
0.02mm,列间距为1.27
±
0.02mm,所述端子分为插针型端子和插孔型端子,所述插针型端子为锥头圆棒结构,所述插孔型端子起始端端口为空心喇叭口,且收口处设有劈槽。
[0008]优选的,所述D型插口上设有若干对称布置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均为拱形结构;
[0009]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使用时需与插头电连接器配合使用,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D型插口的所述导向轨相匹配的若干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均为拱形结构,且所述导向槽内径略大于所述导向轨外径。
[0010]优选的,所述灌封壳远离所述金属法兰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圆弧缺角。
[0011]优选的,所述D型插口内设有电容滤波板,所述引脚贯穿所述电容滤波板。
[0012]优选的,所述金属法兰后端面与所述灌封壳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灌封壳外侧设有防潮壳,所述防潮壳包括上封盖、下封盖,和连接上封盖和下封盖的侧封盖,所述侧封盖包括侧整盖和两对称布置的侧分盖,所述两对称布置的侧分盖分别位于所述灌封壳左右两侧;
[0013]所述上封盖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凸块,所述上封盖顶部设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上表面设有若干辅助推杠,所述侧整盖上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左右两侧壁对称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封盖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两所述第一凸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侧整盖内壁与所述灌封壳外壁重合,所述侧整盖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侧整盖底部设有阶梯;
[0014]两所述侧分盖顶部均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侧分盖顶部设有阶梯,所述侧整盖底部的阶梯与所述侧分盖顶部的阶梯相互插接配合,两所述侧分盖通过所述下封盖连接,所述下封盖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卡钩,两所述侧分盖侧面均设有与所述卡钩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钩安装在所述卡槽内,所述下封盖上设有引脚通孔;
[0015]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将所述侧整盖与所述侧分盖连接,所述灌封壳外壁与所述防潮壳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垫。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电容滤波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防潮壳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上封盖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下封盖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侧整盖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侧分盖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防潮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插口;100、绝缘板;101、密封垫圈;102、插头电连接器;1000A、导向轨;1000B、导向槽;1001、电容滤波板;2、灌封壳;200、弧缺角;3、金属法兰;300、安装螺孔;4、端子;5、引脚;6、安装螺栓;7、金属0型圈;8、安装螺母;9、防潮壳;900、上封盖;9000、第一凸块;9001、推拉板;9002、辅助推杠;901、下封盖;9010、卡钩;9011、卡槽;9012、引脚通孔;902、侧封盖;903、侧整盖;9030、第一安装槽;9031、第一凹槽;9032、第一螺纹孔;904、侧分盖;9040、第二螺纹孔;9041、螺栓;905、密封垫;10、灌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实施例1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4)、引脚(5)、D型插口(1)、金属法兰(3)和灌封壳(2),所述金属法兰(3)一侧设有D型插口(1),所述金属法兰(3)另一侧设有灌封壳(2),所述D型插口(1)内均匀排列有若干端子(4),若干所述端子(4)终端通过引脚安装部(105)连接有若干引脚(5),若干所述引脚(5)输出端贯穿所述灌封壳(2)底部,所述灌封壳(2)内填充有灌封体(10);所述金属法兰(3)上设有金属0型圈(7),所述金属0型圈(7)嵌入在所述金属法兰(3)内,所述金属0型圈(7)为不锈钢金属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型插口(1)远离所述金属法兰(3)的一端设有绝缘板(100)和密封垫圈(101),所述绝缘板(100)上均匀排列有若干端子(4),所述端子(4)和所述引脚(5)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且两者的输出方向互为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4)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1.06
±
0.02mm,所述引脚(5)的行间距为1.50
±
0.02mm,列间距为1.27
±
0.02mm,所述端子(4)分为插针型端子和插孔型端子,所述插针型端子为锥头圆棒结构,所述插孔型端子起始端端口为空心喇叭口,且收口处设有劈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型插口(1)上设有若干对称布置的导向轨(1000A),所述导向轨(1000A)均为拱形结构;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使用时需与插头电连接器(102)配合使用,所述插头电连接器(102)上设有与所述D型插口(1)的所述导向轨(1000A)相匹配的若干导向槽(1000B),所述导向槽(1000B)均为拱形结构,且所述导向槽(1000B)内径略大于所述导向轨(1000A)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超小型矩形弯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壳(2)远离所述金属法兰(3)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杰曾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荣俊恺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