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86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包括液压缸;油箱,油箱独立设置在液压缸的一侧;液压阀组,液压阀组包括:双向泵、电机、平衡阀、电磁阀、节流子、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溢流阀和第一节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可以对液压系统的压力进行多等级调节,使得液压缸可实现多种动作状态,通过第一滤油器和第二滤油器的设置可以对油液进行过滤,避免油液中的污物造成卡阀故障,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对液压回路进行远程健康监控,提高促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促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促动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

技术介绍

[0002]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所使用的液压促动器是望远镜反射面主动变形的驱动设备。促动器的可靠性和寿命对望远镜的调试和观测至关重要。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10362917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速度控制装置的液压促动器,包括步进电机、双向齿轮泵、手动泵和液压缸;步进电机与双向齿轮泵连接,控制双向齿轮泵的输出方向和流量;该液压促动器设置有一个调速阀,调速阀一端与第一电磁两通阀连接,另一端与液压缸有杆腔一端连接。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压促动器虽然可以对液压缸进行促动,但是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多等级的压力调节;并且双向泵的油口未加入滤油器,油液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被过滤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卡阀故障;系统中只安装了1个压力传感器,并且不能对整个液压回路进行远程健康监控,在液压回路发生故障时,不便于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影响了促动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促动器无法对液压系统的压力进行多等级调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可以对液压系统的压力进行多等级的调节,使得液压缸可以实现多种动作状态,便于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
>[0007]油箱,所述油箱独立设置在液压缸的一侧;
[0008]液压阀组,所述液压阀组包括:双向泵、电机、平衡阀、电磁阀、节流子、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溢流阀和第一节流阀,所述双向泵设有A油口和B油口,所述平衡阀的进口与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平衡阀的出口与双向泵的B油口通过内部油路相相连通,所述双向泵的A油口与第一溢流阀的进口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第一节流阀的进口的相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口与液压缸的无杆腔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的进口通过内部油路与平衡阀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节流子安装在连通电磁阀与液压缸无杆腔的内部油路上,所述双向泵的B油口与油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与油箱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双向泵的B油口相连通,所述双向泵的A油口与油箱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通过内部油路与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双向泵的A油口相连通,所述油箱通过内部油路与第一节流阀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电机与双向泵传动
连接。
[0009]本技术的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可以对液压系统的压力进行多等级的调节,使得液压缸可以实现多种动作状态,便于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使得液压缸活塞杆实现以下几种状态:
[0010]1、差动伸出,此时电机正转,油液通过内部油路流向第二单向阀处,油液经过第二单向阀之后沿内部油路进入双向泵的A油口,然后由双向泵的B油口排出,通过平衡阀后沿内部油路流到电磁阀处,电磁阀开启,油液进入到液压缸的无杆腔内,在油液对活塞的压力作用下,活塞杆伸出,同时,液压缸有杆腔的油液也沿内部油路流到电磁阀处,然后通过内部油路流入到无杆腔内,此时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在双向泵的作用下,油箱内的油液持续进入到液压缸无杆腔内,组成了差动液压回路,活塞杆缓慢伸出。
[0011]2、静止保位,当电机和双向泵不工作时,关闭平衡阀、电磁阀,液压缸有杆腔内的油液无法流出,液压缸活塞杆无动作,保持静止状态。
[0012]3、被动伸出,当促动器在负载拉力的作用下伸出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液压缸有杆腔内的油液通过内部油路进入平衡阀处,此时电机反转,油箱内的油液通过内部油路流到第一单向阀处,经过第一单向阀后进入双向泵的B油口,油液加压后由A油口排出,当压力达到第一溢流阀的调定值时,打开平衡阀,在负载拉力的作用下无杆腔内的油液流出平衡阀后进入双向泵的B油口,然后通过A油口排出,然后通过第一溢流阀进入到液压缸无杆腔内,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控制双向泵的流量,从而控制活塞杆的伸出速度。
[0013]4、主动缩回,此时电机正转,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油箱内的油液通过内部油路流到第二单向阀处,经过第二单向阀后沿内部油路进入双向泵的A油口,由双向泵的B油口排出,开启平衡阀后,油液通过平衡阀进入液压缸的有杆腔内,在油液对活塞的压力作用下,活塞杆缩回,液压缸无杆腔内的油液通过第一节流阀流入油箱中,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控制双向泵的流量,从而控制活塞杆缩回速度。
[0014]5、随动伸出,此时电机不工作,电磁阀打开,第一节流阀打开,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油箱相连通,活塞在负载拉力的作用下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
[0015]进一步,连通所述液压缸无杆腔与有杆腔的内部油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进口与电磁阀进口处的内部油路的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出口与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通。将第二节流阀与电磁阀并联,在电磁阀出现故障无法打开时,手动开启第二节流阀,实现液压回路的流通。
[0016]进一步,所述平衡阀进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口与平衡阀进口处的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的出口与油箱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双向泵B油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溢流阀,所述第三溢流阀的进口与第一单向阀出口处的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三溢流阀的出口与油箱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可对液压回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当负载作用较大时,液压回路压力过高,液压回路中的油液通过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排出到油箱中,对液压回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0017]进一步,连通所述油箱与第一单向阀的内部油路上安装有第一滤油器。第一滤油器可以对油箱中流出的油液进行过滤,将油液中的污物过滤掉,避免油液中的污物进入到
双向泵中引起双向泵发生故障。
[0018]进一步,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内部油路上安装有第二滤油器。第二滤油器对液压回路中的油液进行过滤,过滤掉油液中的污物和气泡等,避免污物和气泡等造成卡阀故障。
[0019]进一步,连通所述双向泵B油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内部油路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液压缸有杆腔与平衡阀的内部油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油箱的一侧安装有对油箱内部压力进行监测的第三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与第一溢流阀的内部油路上安装有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可对从第一单向阀流出的油液进行压力检测,第二压力传感器可对液压缸有杆腔流出的油液进行压力检测,第三压力传感器可对油箱内部进行压力检测,第四压力传感器可对第二单向阀出口处的油压进行检测,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1),所述液压缸(1)内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油箱(2),所述油箱(2)独立设置在液压缸(1)的一侧;液压阀组,所述液压阀组包括:双向泵(3)、电机(4)、平衡阀(5)、电磁阀(6)、节流子(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第一溢流阀(10)和第一节流阀(11),所述双向泵(3)设有A油口和B油口,所述平衡阀(5)的进口与液压缸(1)的有杆腔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平衡阀(5)的出口与双向泵(3)的B油口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双向泵(3)的A油口与第一溢流阀(10)的进口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10)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第一节流阀(11)的进口的相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与液压缸(1)的无杆腔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电磁阀(6)的进口通过内部油路与平衡阀(5)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6)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液压缸(1)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节流子(7)安装在连通电磁阀(6)与液压缸(1)无杆腔的内部油路上,所述双向泵(3)的B油口与油箱(2)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8),所述第一单向阀(8)的进口与油箱(2)通过内部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8)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双向泵(3)的B油口相连通,所述双向泵(3)的A油口与油箱(2)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所述第二单向阀(9)的进口通过内部油路与油箱(2)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9)的出口通过内部油路与双向泵(3)的A油口相连通,所述油箱(2)通过内部油路与第一节流阀(11)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电机(4)与双向泵(3)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控双作用液压促动器,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液压缸(1)无杆腔与有杆腔的内部油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12),所述第二节流阀(12)的进口与电磁阀(6)进口处的内部油路的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与液压缸(1)的无杆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平姜鹏孙炳玉雷政靳凯旋甘恒谦汤安东姚蕊顾佳鎏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