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器装置及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48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提供可以进行低密度光盘的记录再生以及高密度光盘的记录再生,且形成了薄型的光拾取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光拾取器装置的光盘装置。光拾取器装置的特征为:具有短波长LDA(11)、长波长LDB(12)、光束分离器(41)、将光轴变换成垂直于光盘的光轴的上反棱镜(23)、物镜(32),且与物镜(32)一体地配置复合滤光片(33),对峙并相互平行地配置了复合滤光片(33)的面和上反棱镜(23)的斜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或者从光记录介质中再生信息而使用的光拾取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光拾取器装置的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计算机装置在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另一方面,光记录介质也因其存储容量的大容量化和易于使用而广泛普及开来并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装置的存储装置。进而,伴随着计算机装置的小型化,使用光记录介质的光盘装置也同样地达成了大幅度的小型化。在小型化光盘装置方面,小型化光拾取器装置是最重要的。因此,出现了在小型化方面有用的各种各样的提案。例如,已经有报告使用三角形状的上反棱镜提供薄的光盘装置的例子(例如,参照特开平11-134701号公开专利)或改善波面像差的效果(例如,参照特开2000-195085号公开专利2)。此外,作为光记录介质的光盘也同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作为低密度的光盘,CD-ROM已经普及,作为其记录系统,CD-R/RW也已经普及。与此同时,高密度的光盘也被开发出来,紧随着再生系统的DVD-ROM,记录系统的DVD-R/RW以及DVD-RAM也已经开始普及。这里,本专利技术的所谓光盘是指可以利用光束再生或者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的总称,是不管记录密度的疏密或所使用的光束的波长如何以及是否并用磁性的不同方式、不问是否收纳在壳罩内的实际封装如何、进而也不管外径的大小或名片状的矩形外形等怎样的形状的、广义含意地使用的光盘。但是,由于已经普及了众多种类的媒介,故市场要求能够对应这些介质并可伴随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的普及进一步薄型化光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对应这样的市场要求,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进行低密度光盘的记录再生以及高密度光盘的记录再生,且形成了薄型化的厚度的光拾取器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拾取器装置从而形成薄型化了的框架厚度的光盘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出射具有第1波长的第1激光的第1光源、出射具有第2波长的第2激光的第2光源、将第1激光的光轴和第2激光的光轴导向共用的光轴的光束分离器、将共用的光轴变换成垂直于光盘的光轴的上反棱镜、使第1激光和第2激光分别会聚到光盘上的物镜,且与物镜一体地配置控制第1激光和第2激光各自的光束直径和偏光方向的复合滤光片,对峙并相互平行地配置了复合滤光片的面和上反棱镜的斜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进行低密度光盘的记录或者再生以及高密度光盘的记录或者再生,且可以提供形成了薄型化的厚度的光拾取器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拾取器装置薄型化了的光盘装置。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光拾取器的整体的斜视图;图2是构成LDB的单元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说明上反棱镜和物镜单元的关系的图;图4是说明短波长系统的动作的图;图5是说明集成棱镜的动作的图;图6是说明长波长系统的动作的图;图7所示是有关光束分离器的实施形态2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图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这里,为了减化下面的说明,用DVD光盘(以下简称为DVD)作为高密度光盘的例子、用CD光盘(以下简称为CD)作为低密度光盘的例子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是说就只限定于这些例示的介质进行解释。例如,也可以将红色波长系列的DVD光盘作为低密度光盘,将兰色波长系列的DVD光盘作为高密度光盘等等。(实施形态1)图1所示是光拾取器整体的斜视图。图1中,1以及2是光记录介质,1是DVD(DVD光盘),2是CD(CD光盘)。同时圆盘形状地形成作为光盘的DVD1、CD2并同心圆(更为准确地说是螺旋线)状地形成有信息光道。在从光盘侧看时,称信息光道的排列方向为接线方向(切线方向),半径方向(径向方向)为道跟踪方向。其整体我们称之为光拾取器9,其具有以下的主要构成部件。即,11是LDA(半导体激光器A),出射DVD用光源的短波长激光。12是LDB(半导体激光器B),出射CD用光源的长波长激光。从LDA11出射的短波长激光被反射镜42改变方向,入射到CLA(平行光透镜A)21中。被CLA21从发散光变换成了平行光的短波长激光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1上。从LDA12出射的长波长激光经集成棱镜13入射到CLB22中。被CLB22从发散光变换成了平行光的长波长激光也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1上。光束分离器41具有对短波长的激光透过P偏振光的光、反射S偏振光的光,或者对长波长的激光全部反射这样的、随光的波长和偏光方向而或透过或反射的功能。更为具体地说,就是使用形成了平行平板的高透过性树脂材料或者光学玻璃(下面简称为光透过构件),并在其一侧的面上通过成膜具有随光的波长和偏光方向而或透过或反射的功能的光学薄膜来实现上述功能。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1中的两种波长的激光被导向同一光轴(参照图3H)并入射到上反棱镜23中。在此前的光路中,两种波长的激光大致平行于光盘的面地并排行进。两种波长的激光在上反棱镜23的内部反射并改变进路,同时,将FFP(法菲尔德图案)的光强分布近似整形为圆形,并相对于光盘面垂直地出射(参照图3F)。从上反棱镜23出射的两种波长的激光入射到物镜单元31,由物镜单元31调整成对应了各自的波长的激光束的直径并变换成会聚光,垂直地入射到光盘面上。51是PDA(作为感光装置的光电探测器A),接收并检测被光束分离器41提取出来的LDA11以及LDB12的出射光的一部分。被PDA51检测出来的光被反馈给通过控制IC61进行的LDA11以及LDB12的发光功率的控制。53是HFM(高频模块),用于高频调制LDA11。这里,也可以与控制IC61一起实际安装HFM53。VOLA(调谐器A)62和VOLB(调谐器B)63是分别调整LDA11以及LDB12的发光功率用的可变电阻器(调谐器)。包含被光盘的记录层反射的信号成分的返回反射光沿着上述的相反路线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1中。在光束分离器中41中再次反射两种波长的返回反射光。这样,包含被光盘的记录层反射的信号成分的返回反射光经由CLB22和集成棱镜13被PDB52检测出来。PDB52是作为感光装置的光电探测器B,用于对应各自的波长检测包含被各种规格光盘的记录层反射的信号成分的返回反射光。另一方面,调节器8可变换位置地支撑着物镜单元13。这是因为为了使光束对焦在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聚焦)而需要进行微小的道跟踪方向的追踪。以上说明过的构成部件搭载在承载架7上。因此,超过道跟踪方向的追踪控制的移动将使承载架7整体在光盘的半径(径向)方向对应移动。下面,顺序地说明各构成要素。LDA11是出射DVD用光源的短波长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A。即使是薄型化了其厚度的光拾取器装置,在形状、特性方面一般地也都使用市场上销售的通用半导体激光器。图2是构成LDB的单元的分解斜视图。图2中,LDB12是出射CD用光源的长波长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B。一般地,LDB12也和LDA11同样地使用市场上销售的通用半导体激光器。因而,可以与LDA11一并,将最昂贵的必须部件调整到最便宜的价格,提供廉价的光拾取器装置。此外,LDB12包含集成棱镜13、基础构件19和PDB52构成一个单元。其既可以中介于规定了相互的位置的构件相互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由承载架7兼做隔断构件,或者,还可以相互直接地固定在一起。一般地,LDB12的发光点(图示省略)的位置,其中心点一致于晶体管基座1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出射具有第1波长的第1激光的第1光源、出射具有第2波长的第2激光的第2光源、将上述第1激光的光轴和上述第2激光的光轴导向共用的光轴的光束分离器装置、将上述共用的光轴变换成垂直于光盘的光轴的上反棱镜、使上述第1激光和上述第2激光分别会聚到光盘上的物镜,且与上述物镜一体地配置控制上述第1激光和上述第2激光各自的光束直径和偏光方向的复合滤光片,对峙并相互平行地配置了上述复合滤光片的面和上述上反棱镜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3-29 096525/20021.一种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出射具有第1波长的第1激光的第1光源、出射具有第2波长的第2激光的第2光源、将上述第1激光的光轴和上述第2激光的光轴导向共用的光轴的光束分离器装置、将上述共用的光轴变换成垂直于光盘的光轴的上反棱镜、使上述第1激光和上述第2激光分别会聚到光盘上的物镜,且与上述物镜一体地配置控制上述第1激光和上述第2激光各自的光束直径和偏光方向的复合滤光片,对峙并相互平行地配置了上述复合滤光片的面和上述上反棱镜的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波长或者上述第2波长的至少某一方的光源具有出射可在光盘上进行记录的激光的光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共用的光轴成规定的倾斜角度地配置上述上反棱镜,将光束整形倍率设定在1.1~1.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波长具有比上述第1波长长的波长,在上述第1波长入射到上述光束分离器装置侧的位置上配置了像散校正构件。5.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6.一种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出射具有第1波长的第1激光的第1光源、出射具有第2波长的第2激光的第2光源、将上述第1激光的光轴和上述第2激光的光轴导向共用的光轴的光束分离器装置、将上述共用的光轴变换成垂直于光盘的光轴的上反棱镜、使上述第1激光和上述第2激光分别会聚到光盘上的物镜,且上述第1波长或者上述第2波长的至少某一方的光源具有出射可在光盘上进行记录的激光的光输出,与上述物镜一体地配置控制上述第1激光和上述第2激光各自的光束直径和偏光方向的复合滤光片,对峙并相互平行地配置了上述复合滤光片的面和上述上反棱镜的斜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共用的光轴成规定的倾斜角度地配置上述上反棱镜,将光束整形倍率设定在1.1~1.3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波长具有比上述第1波长长的波长,在上述第1波长入射到上述光束分离器装置侧的位置上配置了像散校正构件。9.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光拾取器装置。10.一种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出射具有第1波长的第1激光的第1光源、出射具有第2波长的第2激光的第2光源、将上述第1激光的光轴和上述第2激光的光轴导向共用的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之内昇吾后藤博志森泰一春口隆高牟礼久宜田中伸治麻生淳也深草雅春古贺稔浩松元充裕古川文信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