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52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使具有波长分离功能的棱镜为1个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调整工作量的光学头。光学头具备有光源(1)、光源(2)、光源(3)及光束分光器(220),光束分光器(220)包含有棱镜(27)、棱镜(28)、棱镜(25)、(26)、光学膜(32、29、30、31),光学膜(29~32)具有用来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三种光束的所希望的光学特性,上述光束一是向棱镜(27)所射入的来自具有第1波长的光源1的光束,二是向第2棱镜(28)所射入的来自具有第2波长的光源2的光束,三是向棱镜(25)所射入的来自具有第3波长的光源3的光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光点投影到盘状记录媒体上并以光学方式记录重放信息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中使用的光学头
技术介绍
近些年,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作为对CD-ROM、CD-R、MD、DVD-RAM及蓝色射线光盘等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重放的装置,其用途随着逐年的多样化,在更加高密度·高性能·高品质·高附加值化的同时,人们正在寻求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特别在可记录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方面,由于在寻求用1台装置来实行多种规格光盘的记录重放的同时,面向携带用·车载用的需求有增大的趋势,因而人们正在谋求更深一层的小型·薄型·高性能化。以往,作为与设置于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中的光学头有关的技术,已发表多个报告(例如,参照特开2000-7669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对有关以往的磁光盘用光学头予以说明。图23是表示以往的光学头90结构的概略图,图24是表示设置于以往的光学头90中的光学检测器95结构的概略图。在图23中,1是发出750nm~850nm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2是发出600nm~700nm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3是发出400nm~500nm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5是具有波长分离膜4的棱镜,7是具有波长分离膜6的棱镜。8是准直透镜,10是具有偏转分离膜9的偏振光束分光器,11是λ/4波片,12是物镜,13是信息记录媒体,14是产生像散的检测透镜,95是检测伺服信号及RF信号的光学检测器。另外在图23中,16和17是因像散而出现的前侧焦点和后侧焦点,该像散是由检测透镜14所产生的。形成于光学检测器15上的受光面15a位于沿着图23所示的Z方向所处的前侧焦点16和后侧焦点17的大致中间。图24表示的是光学检测器95的具体结构,在图24中18、19、20及21是受光区域,22是在受光区域上所形成的光点。通过加法运算器23对所有在受光区域18、19、20及21上所接收到的光的光量进行加法运算,检测出RF信号。另外,通过由减法运算器24对下述的两种信号取得差分,而可以实行用所谓的像散法而做出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该信号一是对在受光区域18及19上所接收到的光的光量进行加法运算后的信号,二是对在受光区域20及21上所接收到的光的光量进行加法运算后的信号。另外,通过由减法运算器250对下述的两种信号取得差分,而可以实行用所谓的推挽法而做出的跟踪误差信号检测,该信号一是对在受光区域19及20上所接收到的光的光量进行加法运算后的信号,二是对在受光区域18及21上所接收到的光的光量进行加法运算后的信号。图25(a)~图25(c)表示的是通过检测透镜14在光学检测器15的受光面15a上所形成的光点形状。图25(a)表示的是在信息记录媒体13和物镜12接近的状态下形成于受光面15a上的光点形状,图25(c)表示的是在信息记录媒体13和物镜12远离的状态下形成于受光面15a上的光点形状。另外,图25(b)表示的是在图25(a)和图25(c)的大致中间并且恰好聚焦的状态下,形成于受光面15a上的光点形状。现对如上所构成的以往的光学头90的动作,予以说明。从半导体激光器1所发出的具有750nm~850nm波长的光束(红外光)通过波长分离膜4被反射,用于CD的重放或者CD-R的记录。此时,波长分离膜4如图26的曲线91所示,其构成为会反射具有约700nm以上波长的光束,并透过具有比700nm更短的波长的光束。从半导体激光器2所发出的600nm~680nm的光束(红色光)会透过波长分离膜4,使用于DVD-ROM的重放及DVD-RAM、DVD-R、DVD-RW等的记录重放。另外,从半导体激光器3所发出的400nm~500nm的光束(蓝色光)通过波长分离膜6被反射,使用于蓝色激光用光盘的记录重放。此时,波长分离膜6如图26所示,其构成会透过具有500nm以上波长的光束。从半导体激光器1~3的任一个所射出的发散光束射入准直透镜8而变换成平行光束,透过光束分光器10上所形成的偏振光分离膜9射入λ/4波片11。半导体1~3的偏振光方向设定成与图23的图面平行的方向(图23中箭头的方向),并且其设定可使发散光束透过偏振光分离膜9。射入λ/4波片11的直线偏振光的平行光束会变成圆偏振光射入物镜12,在信息记录媒体13上形成直径为1微米以下的光点。然后,来自信息记录媒体13的反射光束沿着相反的路径射入λ/4波片11。射入λ/4波片11时是圆偏振光,但因透过λ/4波片11而成为沿着与图23的图面正交的方向所偏振的直线偏振光,并通过偏振光分离膜9被反射而射入检测透镜14。检测透镜14的第1面为凸透镜,第2面是所谓的圆柱形凹透镜并且对与图23的图面平行的面以大致45度的角度设定有圆柱状轴,因此像散产生于圆柱状轴的方向和与圆柱状轴正交的方向(参照图25(a)~图25(c))。透过检测透镜14的光束会射入光学检测器95。物镜12的聚焦伺服如图27(a)所示,会收聚为从减法运算器24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S91(所谓的S时信号)和GND的交点FP。同样,物镜12的跟踪误差信号如图27(b)所示,会收聚为从减法运算器250所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S92和GND的交点TP。另外,RF信号是可以根据来自信息记录媒体13的反射光量变化而检测出的,并且会对来自加法运算器23的输出信号实行运算。专利文献1特开2000-766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不过,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由于为了获得波长分离功能而有必要设置棱镜5、7的2个棱镜,因而会出现不能使光学头小型及薄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还会出现难以将棱镜5、7的2个棱镜精度高地安装于光具座(未图示)上并因温度变化而难以保持精度这样的问题。还有,会出现因需要2个棱镜而不能实现低成本化的问题。另外,由于必须设置棱镜5、7的2个棱镜,因而半导体激光器1、2的位置和准直透镜8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会变远。因此,装在准直透镜8上的半导体激光器1及2的光量会变少,产生记录功率不足的问题,或者为补充记录功率而不得不使用大功率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因此产生使成本大幅提升这样的问题。再者,因使用大功率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而使激光电流升高,增加半导体激光器本身的发热量,因此会产生使半导体激光器本身的可靠性下降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由3个光源所构成的光学头中,也可以将具有波长分离功能的棱镜作为1个来大幅度地减少调整工作量,并实现小型薄型化及低耗电,并提供小型且精度高的光学头,实现小型且精度高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与此同时实现精度高的记录·重放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头,其特征为具备第1光源,具有第1波长和第1光轴;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波长不同的第2波长和与上述第1光轴交叉的第2光轴;第3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波长及上述第2波长不同的第3波长和与上述第1光轴大致平行的第3光轴,光束分光器,其设置成为了透过或者反射来自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及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而由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及上述第3光源所围绕,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束分光器具有下述(A)或者(B)的特征(A)上述光束分光器包含第1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射入;第2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射入;第3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射入;第4棱镜,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头,其特征为:具备第1光源,具有第1波长和第1光轴;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波长不同的第2波长和与上述第1光轴交叉的第2光轴;第3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波长及上述第2波长不同的第3波长和与上述第1光轴大致平行的 第3光轴,光束分光器,其设置成为了透过或者反射来自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及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而由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及上述第3光源所围绕,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束分光器具有下述(A)或者(B)的特征:(A)上 述光束分光器包含:第1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射入;第2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射入;第3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射入;第4棱镜,其设置成在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3棱镜 之间与上述第2棱镜相对;第1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2棱镜之间;第2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2棱镜和上述第3棱镜之间;第3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3棱镜和上述第4棱镜之间;第4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4棱镜和上 述第1棱镜之间,上述第1至上述第4光学膜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三种光束,这三种光束是:向上述第1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1波长的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2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2波长的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3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 上述第3波长的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B)上述光束分光器包含:第1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射入;第2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射入;第3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射入; 第1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2棱镜之间;第2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3棱镜之间,上述第1光学膜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两种光束,这两种光束是:向上述第1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1波长的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向上 述第2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2波长的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上述第2光学膜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三种光束,这三种光束是:向上述第1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1波长的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2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2波长的上述第2光源的光 束;向上述第3棱镜所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3波长的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7 000956/20031.一种光学头,其特征为具备第1光源,具有第1波长和第1光轴;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波长不同的第2波长和与上述第1光轴交叉的第2光轴;第3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波长及上述第2波长不同的第3波长和与上述第1光轴大致平行的第3光轴,光束分光器,其设置成为了透过或者反射来自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及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而由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及上述第3光源所围绕,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束分光器具有下述(A)或者(B)的特征(A)上述光束分光器包含第1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射入;第2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射入;第3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射入;第4棱镜,其设置成在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3棱镜之间与上述第2棱镜相对;第1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2棱镜之间;第2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2棱镜和上述第3棱镜之间;第3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3棱镜和上述第4棱镜之间;第4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4棱镜和上述第1棱镜之间,上述第1至上述第4光学膜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三种光束,这三种光束是向上述第1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1波长的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2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2波长的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3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3波长的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B)上述光束分光器包含第1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射入;第2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射入;第3棱镜,其设置成使来自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射入;第1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2棱镜之间;第2光学膜,形成于上述第1棱镜和上述第3棱镜之间,上述第1光学膜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两种光束,这两种光束是向上述第1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1波长的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2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2波长的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上述第2光学膜透过或者反射下述三种光束,这三种光束是向上述第1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1波长的上述第1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2棱镜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2波长的上述第2光源的光束;向上述第3棱镜所射入的来自具有上述第3波长的上述第3光源的光束。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头,其特征为上述光束分光器具有上述(A)的结构,上述第1至上述第4棱镜大致呈三棱柱形状,上述光束分光器是由上述第1至上述第4棱镜的底面、上面及侧面的1个所形成的大致6面体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头,其特征为上述光束分光器具有上述(A)的结构,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秀辉富田浩稔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