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507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涉及交通灯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及其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灯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一般由红灯

绿灯

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

非机动车信号灯

人行横道信号灯

方向指示指示灯(箭头信号灯)

车道信号灯

闪光警告信号灯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现有的交通信号灯,一般是位于道路顶部有支撑杆对其进行支撑,车辆可以在其底部行驶,但是现有的交通信号灯体积较小,容易出现违反信号灯的情况。
[0003]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410599717.2中公开有一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虽然,实现了交通灯的灯光输出的智能控制,有效的降低了交通灯闲置时的电能浪费,极具推广价值,但是,该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功能单一使用效果不好的缺点,以及使用时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实用意义不大的问题。
[0004]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及其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及其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功能单一使用效果不好的缺点,以及使用时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实用意义不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包括框架

交通灯与警示器,框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撑板,所述撑板的一侧活动安装有警示牌,所述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端内部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另一端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交通灯包括信号灯支架,所述信号灯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灯,所述信号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信号灯呈水平分布,所述信号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遮光罩,所述信号灯的一侧信号灯支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读秒器,所述信号灯支架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内部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二螺钉。
[0007]可选的,所述警示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空腔。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网,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气管。
[0009]可选的,所述气腔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气阀门,所述气腔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和排气管相适配。
[0010]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水仓,所述水仓的底端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呈矩形阵列分布,多个所述通孔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喷水头,多个所述喷水头的一侧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灯带,所述灯带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灯泡。
[0011]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阀门,所述水阀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
[0012]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的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包括外接信号端

信息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计时器

电源模块

信号输出模块

信号灯开关

读秒器开关与辅助警示器开关。
[0013]可选的,所述外接信号端的输入端与其它信号灯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外接信号端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和计时器相连。
[0014]可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灯开关

读秒器开关与辅助警示器开关相连。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及其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可以使装置与地面连接固定限位,通过支杆与支柱实现了对横梁的安装与固定支撑;通过撑板可以对警示牌进行悬挂,从而可以对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提供附近道路的行驶注意事项,以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0016]2‑
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钉对第一喷水头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可以实现信号灯支架与横梁的连接,从而实现对信号灯的安装,通过遮光罩能够在阳光较强的情况下不影响车辆驾驶员的观看,通过读秒器可以使驾驶员行驶能够根据剩余时间调整车速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0017]3‑
本专利技术通过空气压缩机可以将外部空气进行压缩并存放至气腔内,在黄灯闪烁或红灯亮起时,通过气阀门间歇性或常开向水仓内释放空气,同时在加压泵的作用下经由输水管使水仓内充水,在气腔释放空气的配合下,气水混合物会经由通孔通过喷水头向外喷出,从而形成水墙,以此可以对与信号灯同步发光的灯带上灯泡射的光导流,以此可以通过大面积的导光水墙来对驾驶员警示,同时通过是否有水墙,也可以使一些色弱驾驶员对红绿灯的状态更容易进行判断,通过喷水雾也能够降低城市道路的扬尘,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第一立体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第二立体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C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D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0019]图中:1

框架,11

底座,12

支杆,13

撑板,14

警示牌,15

支柱,16

横梁,17

第一连接柱,18

第一螺钉,19

第二连接柱,2

交通灯,21

信号灯支架,22

信号灯,23

遮光罩,24

读秒器,25

加强筋,26

第二螺钉,3

警示器,31

箱体,32

气腔,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包括框架(1)

交通灯(2)与警示器(3),其特征在于:框架(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12),所述支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撑板(13),所述撑板(13)的一侧活动安装有警示牌(14),所述撑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15),所述支柱(1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梁(16),所述横梁(16)的中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7),所述第一连接柱(17)的底端内部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一螺钉(18),所述第一螺钉(18)的另一端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9),所述交通灯(2)包括信号灯支架(21),所述信号灯支架(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灯(22),所述信号灯(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信号灯(22)呈水平分布,所述信号灯(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遮光罩(23),所述信号灯(22)的一侧信号灯支架(2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读秒器(24),所述信号灯支架(21)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加强筋(25),所述加强筋(25)的内部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二螺钉(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器(3)包括箱体(31),所述箱体(31)的内部开设有气腔(32),所述气腔(3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空腔(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网(34),所述第一空腔(3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气压缩机(35),所述空气压缩机(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气管(3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作技术的智能交通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32)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37),所述第二空腔(3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管(38),所述排气管(38)的底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气阀门(39),所述气腔(32)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36)和排气管(38)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晓军闫立来王静梁燏东尹志雨安改俊孙恒陈华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