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及线束技术

技术编号:30648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及线束,包括:步骤S110: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绝缘载体;步骤S120:将至少一个导体铺设于绝缘载体上;步骤S130:采用3D打印技术在绝缘载体上打印绝缘层,以将导体封闭在绝缘载体和绝缘层之间。线束由上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制造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方式制造线束的方法,通过交替打印绝缘层和铺设导体,即可得到线束,制造方法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大批量快速生产,并且加工速度快,精度高,极大的降低了线束的成本,提高了线束的合格率。提高了线束的合格率。提高了线束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及线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尤其是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及线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气连接使用的线束,是由电线、端子、护套、定位件和支架等零件加工组装而成,其中电线又包括导线和绝缘层,组装时需要将电线裁切成指定长度,再在两端压接端子,并将多根电线捆扎在一起,线束加工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效率低,导致线束生产成本高,不良率也居高不下。
[0003]另外,目前电器更新换代频繁,功能繁多,所对应的线束也从以前的大批量制式生产,变更为小批量,柔性化生产,以往的线束生产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型线束的多样化生产。随着电器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对线束空间布置的要求也逐步增大,能够直接生产3D结构的空间线束,成为目前电气连接
的需求。
[0004]因此,线束生产行业急需一种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进行柔性化生产,实现生产空间线束的线束生产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及线束,以解决目前线束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包括:步骤S110: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绝缘载体;步骤S120:将至少一个导体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步骤S130:采用3D打印技术在所述绝缘载体上打印绝缘层,以将所述导体封闭在所述绝缘载体和所述绝缘层之间。
[0007]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用于制备具有n层导体的线束,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30之后的步骤S140:(n

1)次重复执行所述步骤S120~步骤S130,直至得到具有n层导体的线束;其中,每一次重复执行的所述步骤S120中的所述绝缘载体,为前一次执行的所述步骤S130中打印的所述绝缘层。
[0008]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将至少一个导体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包括:将多个导体以预设排列方式,依次或同步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
[0009]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排列方式包括平行间隔排列方式和交叉排列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0010]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125:将同一层的多个所述导体中指定的不同导体通过压接或焊接的方式电连接。
[0011]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20之后的步骤S126:将至少一个空心冷却管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
[0012]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40之后的步骤S150:通过向所述绝缘层内打孔并向孔内灌注导电材料的方式,将所述n层导体中预定的不同层导体电连接。
[0013]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110中打印绝缘载体的步骤完成之前,开始执行所述步骤S120中铺设导体的步骤;在所述步骤S120中铺设导体的步骤完成之前,开始执行所述步骤S130中打印绝缘层的步骤。
[0014]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导体为采用3D打印技术预制而成的导体。
[0015]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导体为导线,在所述步骤S120中,采用送丝机构将所述导线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
[0016]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导体为带屏蔽层的导线。
[0017]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30之后的步骤S160:在所述导体的终端,压接或焊接连接端子,通过连接端子的互插,实现不同线束之间,或者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电气连接。
[0018]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60之后的步骤S170:在所述导体的终端,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护套,将所述连接端子容纳在所述护套内,通过护套之间的对插,实现护套内所述连接端子的互插。
[0019]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26之后的步骤S180:在所述空心冷却管的终端,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密封连接头,用来连接气泵或水泵,使冷却气或冷却液能够在所述空心冷却管内循环。
[0020]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30之后的步骤S190:在最外侧的所述绝缘载体或/和绝缘层上,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线束固定件。
[0021]如上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30之后的步骤S200:在最外侧的所述绝缘载体或/和绝缘层上,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线束密封件。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线束,其由上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制造而成。
[0023]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导体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为镍或其合金、镉或其合金、锆或其合金、铬或其合金、钴或其合金、锰或其合金、铝或其合金、锡或其合金、钛或其合金、锌或其合金、铜或其合金、银或其合金、金或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导体的材质包括非金属材料,所述非金属材料为导电陶瓷、含碳导体、固体电解质、混合导体、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5]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含碳导体为石墨粉、碳纳米管材料、石墨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导体的截面积为0.1mm2‑
260mm2。
[0027]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绝缘载体的材质和所述绝缘层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聚氨酯、尼龙、聚丙烯、硅橡胶、交联聚烯烃、合成橡胶、聚氨酯弹性体、交联聚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绝缘材料的击穿强度为0.3KV/mm

35KV/mm。
[0029]如上所述的一种线束,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3mm

5mm。
[0030]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及线束的特点和优点是:
[003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方式制造线束的方法,通过交替打印绝缘层和铺设导体,即可得到线束,制造方法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大批量快速生产,并且加工速度快,精度高,极大的降低了线束的成本,提高了线束的合格率;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逐层交替打印和铺设多层绝缘层和多层导体,得到多层绝缘层和多层导体交替设置的线束,制造方法简单,制造效率高,降低复杂线束的制造成本;
[0033]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不同层的导体电连接,优化了电气回路的设计方案,能够制造导电回路更加复杂的线束;
[0034]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打印绝缘载体的步骤、铺设导体的步骤和打印绝缘层的步骤依次同步执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包括:步骤S110: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绝缘载体;步骤S120:将至少一个导体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步骤S130:采用3D打印技术在所述绝缘载体上打印绝缘层,以将所述导体封闭于所述绝缘载体和所述绝缘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用于制备具有n层导体的线束,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30之后的步骤S140:(n

1)次重复执行所述步骤S120~步骤S130,直至得到具有n层导体的线束;其中,每一次重复执行的所述步骤S120中的所述绝缘载体,为前一次执行的所述步骤S130中打印的所述绝缘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将至少一个导体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包括:将多个导体以预设排列方式,依次或同步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列方式包括平行间隔排列方式和交叉排列方式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125:将同一层的多个所述导体中指定的不同导体通过压接或焊接的方式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20之后的步骤S126:将至少一个空心冷却管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40之后的步骤S150:通过向所述绝缘层内打孔并向孔内灌注导电材料的方式,将所述n层导体中预定的不同层导体电连接。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10中打印绝缘载体的步骤完成之前,开始执行所述步骤S120中铺设导体的步骤;在所述步骤S120中铺设导体的步骤完成之前,开始执行所述步骤S130中打印绝缘层的步骤。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导体为采用3D打印技术预制而成的导体。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导线,在所述步骤S120中,采用送丝机构将所述导线铺设于所述绝缘载体上。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带屏蔽层的导线。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线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线束的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130之后的步骤S160:在所述导体的终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苗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