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77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驱动背板;阳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层图形,设置于所述阳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一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二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采用不透光导电材料形成,围成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开口区;彩膜层,设置于第二阴极图形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开口区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显示基板的出光角度,并同时可以减低阴极的电阻。阻。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当前显示领域对柔性可折叠屏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在显示市场中的竞争力,开发出柔性超薄、高寿命、高色域、高刷新率、高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低功耗的OLED器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0003]COE技术是在封装层上方沉积黑矩阵(BM)和彩膜层(CF)构成COE膜层,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光谱的窄化和对色坐标、亮度的调控,有效提升色域,且受益于彩膜材料应力低,能够实现更小的卷曲半径并改善折痕,提高弯曲信赖性等特点,在当前火热的柔性OLED显示领域的竞争中极具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于解决具有COE膜层的显示器件功耗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0007]驱动背板;
[0008]阳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0009]发光层图形,设置于所述阳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0010]第一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0011]第二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采用不透光导电材料形成,围成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开口区;
[0012]彩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3]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背向所述第一阴极层的表面凹凸不平。
[0015]可选的,所述不透光导电材料为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
[0016]可选的,所述彩膜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内。
[0017]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0018]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9]可选的,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0020]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0021]光取出层,设置于第一阴极层和所述第二阴极图形之间,所述光取出层上具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
[0022]和/或
[0023]保护层,设置于第一阴极层和所述第二阴极图形之间,所述光取出层上具有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
[002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0025]提供驱动背板;
[0026]在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阳极图形;
[0027]在所述阳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发光层图形,
[0028]在所述发光层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图形,所述第二阴极图形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采用不透光导电材料形成,围成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开口区;
[0029]在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30]在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
[0031]可选的,在所述发光层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图形包括:
[0032]蒸镀形成第一阴极层;
[0033]使用蒸镀掩膜板,在所述第一阴极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蒸镀形成第二阴极图形;
[0034]或者
[0035]蒸镀形成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层;
[0036]使用光掩膜板,通过激光技术对所述第二阴极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二阴极图形;
[0037]或者
[0038]蒸镀形成第一阴极层;
[0039]使用蒸镀掩膜板,在所述第一阴极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不设置第二阴极图形的区域蒸镀形成抑制剂材料,所述抑制剂材料与用于形成第二阴极图形的不透光导电材料互斥;
[0040]蒸镀所述不透光导电材料,形成第二阴极图形。
[004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基板。
[004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了双阴极膜层的器件结构,双阴极膜层的器件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图形,其中第一阴极层是靠近发光层的阴极,为正常阴极,同时该阴极可以起到保护下层真空蒸镀层的作用;第二阴极图形是图形化后的第二阴极,可以有效降低阴极方阻从而降低电流电阻压降(IR drop,IR drop是指出现在集成电路中电源和地网络上电压下降或升高的一种现象),减小功耗。另外,将彩膜层置于封装层之下,彩膜层距离发光层更为接近,出光角度更大,可以进一步降低大视角亮度衰减,改善大视角亮度偏暗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44]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基板的出光效果对比示意图;
[004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阴极图形的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5]请参考图1,为相关的显示基板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阳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层图形,设置于所述阳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一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二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采用不透光导电材料形成,围成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开口区;彩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背向所述第一阴极层的表面凹凸不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导电材料为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黑矩阵,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阴极图形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取出层,设置于第一阴极层和所述第二阴极图形之间,所述光取出层上具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阴极图形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阴极层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磊孔超邵智猛黄高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