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光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9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电热压力烹饪器具,是电磁加热技术应用产品专利,由锅盖、内锅、外锅、密封圈、弹性臂、开关、电磁加热器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以电磁加热方式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电热盘加热方式,不但可以解决由于电热盘的热惯性大而引起的压力过冲,影响锅内压力控制精度的问题,还可因电磁加热器的热传导效率比电热盘高而节省大量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电热压力烹饪器具,是电磁加热技术应用产品专利。
技术介绍
在我国,以中国ZL91100026.7号专利技术专利的结构特征为基础的电压力锅产品,已开始进入百姓家庭。该专利产品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沿用了电饭锅用的铝电热盘。由于铝电热盘的热惯性较大,导致断电后的压力过冲,使锅内压力控制的精确度受到很大影响。而电磁加热方式具有热效率高、热惯性小等特点,因此用电磁加热方式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铝电热盘加热方式,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以电磁加热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电热盘,一可解决由于电热盘的热惯性大而引起的压力过冲,影响锅内压力控制精度的问题,二由于加热方式和加热原理的不同,电磁加热器的热传导效率比电热盘高十几个百分点,因此可大大节省能源的消耗。本专利技术由锅盖、内锅、外锅、密封圈、弹性臂、开关等组成。其中,锅盖与外锅刚性连接,锅盖与内锅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弹性臂设置在外锅底部和内锅底之间,开关设置在外锅底部接受弹性臂的位移驱动,电磁加热器设置在内锅底并与开关串联接入电源。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开关接通电源后,电磁加热器开始加热内锅中的水和食物。当锅内进入密封状态后压力开始上升。锅内压力同时作用在锅盖和内锅上,由于锅盖与外锅的连接为刚性连接,因此锅盖不能向上位移。作用在内锅上的压力从内锅底部传递到弹性臂上,弹性臂基于其弹性特征便产生向下的位移(形变),该位移驱动开关切断电磁加热器的电源。之后,锅内压力因自然散热而下降,随着压力的减小弹性臂逐渐向上复原,使作用在开关上的驱动力也随之减小,待驱动力减小到开关又复位通电后,内锅被重新加热,锅内压力也从下降转为上升……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锅内的压力值始终被控制在开关与压力位移参数所确定的压力值上。本专利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器由面板、线圈、电磁线路等组成,它是将电能转换成磁能的器件。锅盖与外锅刚性连接是指在设计范围内的安全压力作用下,锅盖与外锅之间的连接被视为不会发生弹性变形或者弹性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二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像旋合式压力锅那样的旋合式,也可以是像连体式电饭锅那样的扣盖式。弹性臂指具备弹性特征的结构体,其功能是以在锅内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开关的通断,它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一个或若干个碟形弹簧组合成的弹簧组件;以多个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组成的弹簧组件或者是用钢板制成的带各种加强结构的弹性体等等。本专利技术提出,弹性臂还可以与外锅底制成一体,呈波纹形状或碟形弹簧板状,如果外锅的桶壁与外锅底的过渡圆弧设计得当,也能得到所需的弹性位移量,可因此省去外锅底上的其余波纹。在弹性臂(外锅底)和内锅底之间设置一个力传递件,其功能是将作用在内锅底的压力传递给弹性臂。本专利技术提出,可以在电路上设置一个电子控制器,它包括计时器、总开关等,当电子控制器接收到开关的第一次断路信号后,便启动计时器开始控制烹饪时间。到预定的烹饪结束时间时,计时器切断总开关,彻底终止电磁加热器的加热电源。本专利技术提出,外壳和锅盖部分可以采取保温措施,目的是增加断电后的保温时间节约能源。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铸铝电热盘,有以下缺点一是它对内锅的加热采用的是接触式热传导方式。这种加热方式是先将电热盘加热升温后,通过电热盘与内锅底之间形成的温度差向内锅输送热能。两者之间的热传导性能与两者之间温度差值的高次方呈正比,通常需要将电热盘加热到200℃以上,才能使内锅的温度达到或者维持在所需的烹饪温度上(100℃~120℃左右),其余的能量则消耗在加热电热盘和热传递的过程中,不仅造成电能的浪费,还使电热盘附近形成一个高温环境,使产品相关零件的耐温要求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成本加大、损坏几率增加等弊病。二是当锅内压力达到控制点,弹性臂的位移驱动开关断电后,电热盘剩余的高温继续传递给内锅,使内锅的压力在压力控制点过后仍继续上升,出现所述的压力过冲现象。这种现象会使锅内压力控制暂时处在失控状态,直接影响锅内压力控制的精确度,在产品安全上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不可忽略不计。三是基于电热盘的接触式导热和承载内锅底压力的双重作用,现有技术对电热盘与内锅底的接触状况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虽然产品在出厂时都能达到要求,但在日常使用中内锅底部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当变形达到某种程度后就会使二者间的接触不良,造成产品性能下降甚至完全不能使用。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电磁加热器,是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锅的,因其自身不需要加热升温,所以断电后没有余热存在,也就不会出现压力过冲现象,可有效地提高压力控制的精确度。另外,由于电磁加热器产生的磁力线直接加热导磁的内锅底,故热效率要比电热盘的加热方式高出十几个百分点,除节省能量消耗外,产品底部的热环境也得到改善。再有,由于电磁加热方式属于非接触式传热,电磁加热器又不需承载内锅底的压力,因此它与内锅底的配合没有严格的要求,不但简化了生产工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既使发生锅底变形也不会影响使用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虽然借鉴了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91100026.7的匚式结构,但本专利技术不是电磁炉与[式结构的简单组合,在实施中需要通过机电一体化设计使二者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适应新的加热方式。机电一体化设计包括内锅锅底的导磁设计、内锅锅底的受力设计、线圈与内锅的形状匹配设计、面板的形状设计、力传递件的力学设计和非导磁设计、弹性臂的防磁设计等等。在结构设计上,因为电磁加热为非接触性加热,所以面板与导磁内锅之间的接触,只需按电磁炉与锅底的接触标准设计即可,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对电热盘的接触热传导设计有严格的要求。也可以按照烹饪的需求设计导磁内锅底加热面的形状与面积,以控制内锅底部的功率分布状况,这不仅可以提高米饭的烹饪质量,在大容量煮米饭时,还可大大减少锅底部米饭焦黄的现象,综上述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中1.锅盖 2.密封圈 3.内锅 4.外锅 5.弹性臂 6.面板 7.线圈 8.力传递件 9.电子控制器 10.电磁线路 11.开关 12.底座 13.外壳 14.固定件 15.引线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锅盖1、密封圈2、内锅3、外锅4、弹性臂5、开关11、面板6、线圈7等之间的结构、位置关系图。图1为剖视图,为使图面简介省去了剖面线及其它视图线条。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锅盖1、密封圈2、内锅3、外锅4、弹性臂5、开关11、面板6、线圈7、力传递件8、固定件14等之间的结构、位置关系图。图2为剖视图,为使图面简介省去了剖面线及其它视图线条。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以内锅3口直径20cm为例。采用厚度2mm的铝板加工内锅3,在其锅底焊接复合导磁不锈钢板,使内锅3的锅底具备导磁性。也可以采用防腐蚀性能好的导磁不锈钢板制成内锅3,不锈钢板材的厚度可在0.7mm左右选择。外锅4采用0.8mm的镀铝钢板,在外锅4的锅口上翻制锅牙,以便与锅盖1上的锅盖牙旋合连接。锅盖1采用1.0mm左右的不锈钢板制作,锅盖牙的翻制必须与外锅4的锅牙相配,使锅盖1的盖牙能与外锅4的锅牙旋合连接。密封圈2用硅橡胶制成。内锅底的形状由于采用电磁加热这种非接触式传热方式而有了更多的自由设计空间,可以将其制作成上凸形,或者中间带有一小部分平底(包括上凸)的下凸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包括锅盖(1)、密封圈(2)、内锅(3)、外锅(4)、弹性臂(5)、开关(11),锅盖(1)与外锅(4)呈刚性连接,锅盖(1)与内锅(3)通过密封圈(2)连接,其特征在于:开关(11)设置在外锅底部接受弹性臂(5)的位移驱动,电磁加热器设置在内锅底并与开关(11)串联接入电源,弹性臂(5)设置在外锅(4)底部和内锅底之间,锅内压力通过内锅底传递到弹性臂(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包括锅盖(1)、密封圈(2)、内锅(3)、外锅(4)、弹性臂(5)、开关(11),锅盖(1)与外锅(4)呈刚性连接,锅盖(1)与内锅(3)通过密封圈(2)连接,其特征在于开关(11)设置在外锅底部接受弹性臂(5)的位移驱动,电磁加热器设置在内锅底并与开关(11)串联接入电源,弹性臂(5)设置在外锅(4)底部和内锅底之间,锅内压力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光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