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49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教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教学装置运行的控制系统,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外部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的外部设置有放置盒,放置盒的内部放置有脊髓模型;脊髓模型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依次排列在脊髓模型的内部,通过点评系统中的纠正模块、指引模块与感觉判断模块可以对针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并进行引导,通过感觉判断模块对针刺过程中对穴位的“针刺觉”与“轻触觉”进行判断,通过指引模块与纠正模块对针刺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并且也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便于对进行学习的学生们进行演示,帮助其更好的掌握脊髓损伤感觉功能的评估方法。功能的评估方法。功能的评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技能操作教学
,尤其涉及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损伤或疾病导致脊髓结构和/或功能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以下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缺血、自由基增多、微环境紊乱等所造成的脊髓的继发性损害。
[0003]对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平面的判断,目前通用的是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主要包括感觉平面、运动平面的判读。正确的判读损伤平面和程度有利于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及残损定级。在常规医学教学过程脊髓损伤教学只能通过图像来进行演示,缺乏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的锻炼,在对传统通用教具进行脊髓损伤评估教学中,只能通过老师肉眼观察才能对学生的手法进行指正教学,大大较低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只能一对一进行教学,教学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脊髓损伤教学专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进行高效的指正与演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教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教学装置运行的控制系统,所述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外部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部放置有脊髓模型;
[0007]所述脊髓模型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依次排列在所述脊髓模型的内部。
[0008]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感应系统、网络连接模块、中央处理系统和点评系统,所述感应系统与所述网络连接模块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感应系统将感应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所述网络连接模块中,所述网络连接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网络连接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中,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所述点评系统之间通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驱动所述点评系统开始工作。
[0009]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系统通信连接有操作记录模块,所述操作记录模块对所述中央处理系统进行传递的信息进行记录。
[0010]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系统通信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使得所述显
示模块开始工作,所述点评系统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点评系统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处理后结果传输到所述显示模块中。
[0011]优选地,所述感应系统包括压力传感模块与定位模块,所述压力传感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内部,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对外界的压力进行接收测量,所述定位模块对外界压力的作用处进行定位,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将外界压力的大小传输到所述感应系统中,所述定位模块将外界压力所作用的位置传输到所述感应系统中,所述感应系统再将外界的压力信息与压力作用点通过所述网络连接模块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将外界的压力信息与压力作用点传输到所述点评系统中。
[0012]优选地,所述点评系统包括语音响应模块、评分模块、纠正模块、指引模块与感觉判断模块,所述感觉判断模块对压力作用的信息进行判,判断出针具刺入的深度与位置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所述指引模块对压力作用的信息进行识别,然后对将正确的作用位置与力度传输到所述纠正模块中,所述纠正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指引模块所传输的信息后再将信息传输到语音响应模块与评分模块中,所述语音响应模块对按压位置偏差的距离与按压的深度进行语音播放,并且通过所述评分模块来对此次针刺结果进行评分。
[0013]优选地,所述评分模块、纠正模块、指引模块与感觉判断模块均会将检测的信息传输到所述显示模块中,所述显示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通过所述显示屏对检测出的信息进行展示,以图像的方式指引学生针刺正确的位置与深度。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专利技术设置在光纤传感器内部的感应系统可以对针刺时的位置以及深度进行监测,感应系统中的压力传感模块与定位模块在工作过程中对触觉压力、针刺深度以及位置进行详细监测,同时感应系统会将检测的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中,再通过显示模块将针刺存在的问题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便于指出针刺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点评系统中的纠正模块、指引模块与感觉判断模块可以对针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并进行引导,通过感觉判断模块对针刺过程中对穴位的“针刺觉”与“轻触觉”进行判断,通过指引模块与纠正模块对针刺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并且也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便于对进行学习的学生们进行演示,帮助其更准确的掌握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方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感应系统的系统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点评系统的系统框图。
[0022]图中:1、支撑架;2、显示屏;3、放置盒;4、脊髓模型;5、光纤传感器;6、感应系统;7、网络连接模块;8、操作记录模块;9、中央处理系统;10、显示模块;11、点评系统;12、压力传感模块;13、定位模块;14、语音响应模块;15、评分模块;16、纠正模块;17、指引模块;18、感觉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5,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教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教学装置运行的控制系统,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外部安装有显示屏2,显示屏2的外部设置有放置盒3,放置盒3的内部放置有脊髓模型4;
[0025]脊髓模型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光纤传感器5,光纤传感器5依次排列在脊髓模型4的内部,工作时,通过针具来对脊髓模型4上方的预先设定位置(28对,左右各一)进行触觉和针刺刺激,在检查过程中对触觉压力和针刺的深度与位置通过光纤传感器5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到数据通过显示屏2进行展示,并且光纤传感器5在阵列设置在脊髓模型4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检查触觉压力和针刺作用位置与深度进行精确监测;
[0026]进一步的,控制系统包括感应系统6、网络连接模块7、中央处理系统9和点评系统11,感应系统6与网络连接模块7之间通信连接,感应系统6将感应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网络连接模块7中,网络连接模块7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教学装置运行的控制系统,所述教学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外部安装有显示屏(2),所述显示屏(2)的外部设置有放置盒(3),所述放置盒(3)的内部放置有脊髓模型(4);所述脊髓模型(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光纤传感器(5),所述光纤传感器(5)依次排列在所述脊髓模型(4)的内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感应系统(6)、网络连接模块(7)、中央处理系统(9)和点评系统(11),所述感应系统(6)与所述网络连接模块(7)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感应系统(6)将感应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所述网络连接模块(7)中,所述网络连接模块(7)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网络连接模块(7)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中,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与所述点评系统(11)之间通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根据接收到的信号驱动所述点评系统(11)开始工作;所述点评系统(11)包括语音响应模块(14)、评分模块(15)、纠正模块(16)、指引模块(17)与感觉判断模块(18),所述感应系统(6)包括压力传感模块(12)与定位模块(13),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通信连接有显示模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通信连接有操作记录模块(8),所述操作记录模块(8)对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进行传递的信息进行记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感觉功能评估教学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9)使得所述显示模块(10)开始工作,所述点评系统(11)与所述显示模块(10)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点评系统(1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红霞丁明甫蒋春燕杨悦宗慧燕黄亚琴欧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