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介质及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28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种光盘介质中,在一个特定的径向位置处通过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耦合脊记录轨道(1)以形成一个倾斜检测标记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较小的光点来记录和再现信息或数据的光盘介质,还涉及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具有微米量级厚度的记录层,通常使用光学系统来完成光盘的数据记录/再现(读/写)操作。具体地说,利用物镜通过一个透明的光盘基板来形成小光点,对于CD(高密度盘),所述光盘基板具有1.2mm的厚度,对于DVD(数字化视频光盘),所述光盘基板具有0.6mm的厚度。已知在上面所提到的光学系统中,在光盘基板和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可能会引起光学波前像差,其结果是导致光点的放大或不匀称性,而这将使记录/再现(读/写)性能恶化。光盘介质一般为碟状或圆形。因此,当光盘介质的中间部分被置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转轴上时,光盘介质经常在径向上发生与以螺旋方式形成的记录轨道相垂直的倾斜。为了抑制由上述的倾斜所造成的记录/再现性能的恶化,光盘介质的标准限定了制作光盘介质的一个容许倾斜度。另一方面,所述光盘记录/再现装置采用倾斜控制,在该倾斜控制中检测光盘介质的倾斜度,并根据光盘介质的倾斜度来改变和调整物镜的倾斜度,从而确保稳定的记录/再现性能。在所述倾斜控制中,如何检测光盘介质的倾斜度是个难题。作为一种已知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DVD-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的预留凹坑来检测倾斜度的方法。参见图1,DVD-RAM的预留凹坑部分具有一种轨道结构,该结构将在下文中被描述。脊记录轨道1和槽记录轨道2被交替排列。在脊记录轨道1和槽记录轨道2之间的边界线上形成多个第一预留凹坑14和多个第二预留凹坑15。第一和第二预留凹坑14和15在从每个脊记录轨道1和槽记录轨道2的角度观察的左侧和右侧交替排列。一旦光盘介质在径向上发生垂直于记录轨道的倾斜,在像差的影响下,光点的强度分布在相对于记录轨道中心的左侧和右侧变得不对称。例如,假设光点沿着如图中用虚线所画的槽记录轨道。在发生倾斜之前,经过每个第一预留凹坑14的第一推挽信号的幅度等于经过每个第二预留凹坑15的第二推挽信号,且符号相反。一旦发生倾斜,第一和第二推挽信号的幅度就会不同,这是因为光点是不对称的。因此,通过在光点经过第一和第二预留凹坑时检测推挽信号的信号电平,就能够检测到所述倾斜。然而,不仅可以通过倾斜光盘介质来改变推挽信号的信号电平,而且当第一和第二预留凹坑没有在相对于记录轨道中心的左侧和右侧的对称位置处精确地形成、而是被移位或偏离该位置时,也能使推挽信号的电平发生改变。在具有亚微米量级记录轨道间隔的光盘介质中,很难在精确的凹坑位置处形成预留凹坑。因此,不可能判别出推挽信号的信号电平的改变实际是由光盘介质的倾斜所产生的,还是由预留凹坑的定位误差产生的。在利用蓝光光源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盘中,进一步降低了容许倾斜度。因此,需要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检测方法。公开号为(JP-A)No.2001-118274的日本专利中披露了一种槽,其包括交替耦合的摆动槽部件和直槽部件,以用于检测光盘介质的倾斜。所述摆动槽部件有具有摆动结构的相对侧壁。所述直槽部件具有不需被摆动的、直形的相对侧壁。公开号为(JP-A)No.H10-302319的日本专利中披露了一种光学记录介质,其脊部分或槽部分具有这样一种部件,其平行于轨道方向的中心线偏离所述记录轨道中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光盘介质和一种能够获取倾斜检测信号的、适于实际使用并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学记录介质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如下(1)一种光盘介质(6),其具有一种螺旋形记录轨道(8),其中所述光盘介质包括多个在介质上的多个径向位置处形成的倾斜检测区域(7),每个倾斜检测区域具有多个特殊标记(SM),用于在介质的单圈旋转中检测介质的多个倾斜度。(2)一种根据(1)中的光盘介质,其中所述螺旋形记录轨道在介质的径向上被分成多个区域(9),其中每个倾斜检测区域都位于一个区域(10)中,其中所述区域(10)是在区域之间的区域边界附近所形成的,并且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不使用该区域。(3)一种根据(1)中的光盘介质,其中所述具有预定的线性记录密度的螺旋形记录轨道被分成具有预定段长的多个段(11),并被添加了地址信息,其中每个检测区域都位于径向位置附近的记录轨道上,其中在该处介质的单圈的记录轨道长度对应于段长的整数倍。(4)一种根据(1)中的光盘介质,其中在所述介质的径向上周期性地形成多个槽,所述光盘介质具有作为所述记录轨道的所述槽或所述槽之间的多个脊,或具有作为所述记录轨道的所述槽和所述脊这两者;每个特殊标记由在记录轨道所延伸于的寻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地排列的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形成,作为耦合槽而形成的第一耦合部分(3)的深度基本上等于槽深度且在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槽的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一耦合部分用于耦合特定的一个槽和在相对两侧上与该特定槽相邻的两个槽中的一个槽,作为耦合槽而形成的所述第二耦合部分(4)的深度基本上等于槽深度且在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二耦合部分用于耦合特定的槽和两个槽中的另一个槽。(5)一种根据(1)中的光盘介质,其中在介质的径向上周期性地形成多个槽,所述光盘介质具有作为记录轨道的槽和在槽之间的脊;每个特殊标记由在记录轨道所延伸于的寻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地排列的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形成,作为耦合脊而形成的第一耦合部分(3)的高度基本上等于脊的高度且在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槽的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一耦合部分用于耦合特定的一个脊和在相对两侧上与该特定脊相邻的两个脊中的一个脊,作为耦合脊而形成的所述第二耦合部分(4)的高度基本上等于脊的高度且在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二耦合部分用于耦合特定的脊和两个脊中的另一个脊。(6)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在光盘介质上记录或再现数据,所述光盘介质包括多个槽,作为记录轨道;和多个特殊标记(SM),每个特殊标记由在记录轨道所延伸于的寻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地排列的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形成,所述第一耦合部分(3)用于耦合特定的一个槽和在相对两侧上与该特定槽相邻的两个槽中的一个槽,所述第二耦合部分(4)用于耦合特定的槽和两个槽中的另一个槽,其中当光点沿着记录轨道移动时,所述装置根据每个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处的反射光线的变化量来检测介质的介质倾斜度。(7)一种根据(6)中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中利用介质倾斜度的平均值来执行倾斜控制,其中所述倾斜度是在介质单圈旋转中在特殊标记处检测到的。(8)一种根据(6)中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中当对记录轨道执行记录操作或再现操作时,利用在记录轨道的内侧上最近倾斜检测区域中所检测到的介质倾斜度的值来执行倾斜控制。(9)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在光盘介质上记录或再现数据,所述光盘介质包括多个脊,作为记录轨道;和多个特殊标记(SM),每个特殊标记由在记录轨道所延伸于的寻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地排列的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形成,所述第一耦合部分(3)用于耦合特定的一个脊和在相对两侧上与该特定脊相邻的两个脊中的一个脊,所述第二耦合部分(4)用于耦合特定的脊和两个脊中的另一个脊,其中当光点沿着记录轨道移动时,所述装置根据每个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处的反射光线的变化量来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螺旋形记录轨道(8)的光盘介质(6),其中:    所述光盘介质包括在所述介质的多个径向位置上形成的多个倾斜检测区域(7),每个所述的倾斜检测区域具有多个特殊标记(SM),用来在所述介质的单圈旋转中检测所述介质的多个倾斜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3-10 62803/03;JP 2004-1-30 24519/041.一种具有螺旋形记录轨道(8)的光盘介质(6),其中所述光盘介质包括在所述介质的多个径向位置上形成的多个倾斜检测区域(7),每个所述的倾斜检测区域具有多个特殊标记(SM),用来在所述介质的单圈旋转中检测所述介质的多个倾斜度。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介质,其中所述螺旋形记录轨道在所述介质的径向上被分成多个区域(9),其中每个所述倾斜检测区域都位于一个区域(10)内,所述区域(10)是在所述区域之间的区域边界附近形成的且不被用来记录数据。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介质,其中所述螺旋形记录轨道具有预定的线性记录密度,并被分成具有预定段长并带有地址信息的多个段(11),其中每个所述检测区域都位于这样一个径向位置附近的记录轨道上,在所述径向位置处,所述介质的单圈记录轨道长度对应于所述段长的整倍数整数倍。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介质,其中在所述介质的径向上周期性地形成多个槽,所述光盘介质具有作为所述记录轨道的所述槽或所述槽之间的多个脊,或具有作为所述记录轨道的所述槽和所述脊这两者;每个所述的特殊标记由在所述记录轨道所延伸于的寻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地排列的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形成,作为耦合槽而形成的第一耦合部分(3)的深度基本上等于所述槽的深度且在所述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槽的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一耦合部分用于耦合特定的一个槽和在相对两侧上与所述特定槽相邻的两个槽中的一个槽,作为耦合槽而形成的所述第二耦合部分(4)的深度基本上等于所述槽的深度且在所述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二耦合部分用于耦合所述特定的槽和所述两个槽中的另一个槽。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介质,其中在所述介质的径向上周期性地形成多个槽,所述光盘介质具有作为所述记录轨道的所述槽和所述槽之间的脊;每个特殊标记由在记录轨道所延伸于的寻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地排列的第一和第二耦合部分(3和4)形成,作为耦合脊而形成的所述第一耦合部分(3)的高度基本上等于所述脊的高度且在所述寻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槽的槽间距的两倍,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丰片山龙一柴床刚玄小川雅嗣江藤大辅能弹长作佐藤裕治大泽英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