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27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光源,波长是λ1、λ2(λ1<λ2)、λ3(λ2<λ3);聚焦光学系统有物镜光学元件,通过把第一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1的保护层聚焦在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并通过把第二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2的保护层聚焦在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并通过把第三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3(t1<t3且t2<t3)的保护层聚焦在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在对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把无限平行光束对物镜光学元件射入,光拾取装置有矫正球差功能和抑制色差变动的色差矫正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拾取装置和它使用的光学元件,特别是涉及使用从光源波长不同的3个光源射出的光束对3个不同的光信息记录媒体能分别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光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波长400nm左右的兰紫色半导体激光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高密度光盘系统的研究·开发在急速进展。作为一例,以NA0.85、光源波长405nm的规格进行信息记录和/或再现的光盘(以下把本说明书中的该光盘叫做“高密度DVD”)对与DVD(NA0.6、光源波长650nm、存储容量4、7GB)同样大小的直径12cm的光盘,每一面能记录20~30 GB的信息。仅是对这种高密度DVD能适当记录/再现信息,还不能说作为光拾取装置制品的价值就充足了。根据现在记录各种各样信息的DVD和CD在销售的现实情况,对高密度DVD仅能进行适当的记录/再现信息就不够了,例如对用户拥有的现有的DVD或CD也同样地能进行适当的记录/再现信息就与作为互换型的光拾取装置而提高制品的价值相联系。根据这种背景,在互换型的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聚焦光学系统希望对高密度DVD、现有形式的DVD、CD的任一种都能进行适当的记录/再现信息。作为这种互换型的光拾取装置的例子,例如公开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特开2001-43559号公报对这种高密度DVD能使用的光源有限,所以使用的波长大致被决定,但保护基板厚度、存储容量、NA等规格尚未统一。例如对高密度DVD若考虑大幅度提高记录密度的话,则首先应该加大物镜的NA并随之尽量缓和由严格的精度误差而引起的像差恶化,希望光盘的保护基板(也叫做保护层)厚度变薄。相反,若把物镜的NA变成与DVD等现有的光盘标准相同的话,则虽然不大幅度增加物理上的记录密度,但作为光学系统被要求的性能变得比较宽松,所以把保护基板厚度变薄的必要性降低。作为具体的规格,对保护基板的厚度提案有0.1mm和比现有的DVD再薄些和与现有的DVD相同是0.6mm。为了把光拾取装置的聚焦光学系统简单化的同时,还达到记录和/或再现高密度信息,有在把使用高密度DVD时物镜的NA制作成比使用现有DVD时的NA大(例如0.85)时,例如对物镜设置高密度DVD、DVD、CD的共用区域,高密度DVD、DVD的共用区域,高密度DVD的专用区域等这3个光学功能区域,通过使通过的光束根据光源波长闪光化而能使像差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良好的技术。但如所述,由于有高密度DVD的规格不统一和对高密度DV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时使用的短波长的光源对由光学元件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折射率变化和光源波长不稳定(方式跳跃等)等,其容许值严格等的问题等,所以在单一的物镜上即使对高密度DVD、现有形式的DVD、CD都给予为了进行适当的记录/再现信息所需要的光学特性,理论上姑且不论,实际上也可以说有许多的困难问题。而且在上述的物镜上设置3个光学功能区域的技术仅仅是一例,设置何种光学功能区域是随着光盘规格的不同而不同的。而且光拾取装置自身也被要求小型化、重量轻和特别是薄型化,所以对元件部件,特别是对光学元件要求有非常严格的性能。一般来说若使装置薄型化就不能确保工作间隔(物镜光学元件与光盘的距离)长。相反地,通过提高聚焦光学系统的倍率能加大工作间隔,但这样有可能像高特性恶化,所以有不理想的问题。而且若高密度DVD、现有形式的DVD、CD的工作间隔差变大时则聚焦时传动装置的负担变大,消耗电力也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有关这些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在缓和对物镜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制造公差的限制的同时,还能对例如所有的高密度DVD、现有形式的DVD、CD进行适当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具有第一光源,波长是λ1;第二光源,波长是λ2(λ1<λ2);第三光源,波长是λ3(λ2<λ3);聚焦光学系统,包括物镜光学元件,所述聚焦光学系统能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1的保护层聚焦在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而且能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2的保护层聚焦在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能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3(t1<t3且t2<t3)的保护层聚焦在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其中,在对所述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是把无限平行光束对所述物镜光学元件射入,并且所述光拾取装置具有把由所述第一~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保护层厚度差和由所述第一~第三光源的波长差的至少一方产生的球差进行矫正的功能,从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配置在通过的光路中,具有抑制根据所述第一光源波长变动的色差变动的色差矫正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在对所述3种不同的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时,进行由条件变化引起的色差矫正,物镜光学元件具有另一个设置的所述色差矫正元件。通过把根据条件变化的色差矫正由物镜光学元件用另一个设置的所述色差矫正元件来进行色差矫正,从而能缓和对物镜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制造公差的限制。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具有把由多个光源间的波长差和由多个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保护层厚度差的至少一方引起的球差进行矫正的功能。通过具有这种功能就能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源和具有不同厚度保护层的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现。这种球差矫正功能也可以具有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但最好由另一个设置的球差矫正元件来进行。通过由所述色差矫正元件进行色差矫正、由所述球差矫正元件进行球差矫正,能不在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上设置矫正像差用的衍射结构等而形成例如仅由折射面构成的光学面,缓和对其设计和制造公差的限制,从总体来看提供更低成本的光拾取装置。本专利技术中不限定于所述色差矫正元件进行全部的色差矫正,也可以由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承担一部分色差矫正。同样地,所述球差矫正元件不进行全部的球差矫正,也可以由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担保一部分球差矫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拾取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保护层t1与所述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保护层t2最好满足以下的关系。0.9·t1<t2<1.1·t1通过满足这种关系,在第一和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再现时就不需要矫正由各自保护层厚度引起的球差,而容易设计。所述色差矫正元件和所述球差矫正元件既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开的,但至少所述色差矫正元件最好配置在最需要矫正色差的从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通过的光路中。而所述球差矫正元件配置在来自各光源的光束通过的共同光路或单独光路的任一个之中都可以。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再现和/或记录时,在对像差特性上最严格,所以通过对所述物镜光学元件射入无限平行光束,能把跟踪时像差恶化的影响抑制小。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对所述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再现和/或记录时,对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最好射入有限发散光束。根据这种结构,能把由第三信息记录媒体的保护层厚度比其他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保护层厚度厚所引起的产生的过多的球差通过由对物镜光学元件射入有限发散光束所产生的不足球差至少消除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对所述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再现和/或记录时,对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最好射入有限发散光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具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分别发出具有波长λ1、波长λ2(λ1<λ2)、波长λ3(λ2<λ3)的光束;包括物镜光学元件的聚焦光学系统,通过把来自第一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1的第一保护层聚焦在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第一信息记录面上,对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2的第二保护层聚焦在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第二信息记录面上,对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3(t1<t3且t2<t3)的第三保护层聚焦在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第三信息记录面上,对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其中,当信息从第一信息记录媒体再现或记录于第一信息记录时,聚焦光学系统把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作为射入物镜光学元件的无限平行光束而导入,其中,聚焦光学系统包括:球差矫正结构,其矫正至少由第一至第三保护层中的厚度差和从第一光源至第三光源中光束的波长差之一所引起的球差,色差矫正元件,其设置在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的光路中,并且抑制基于第一光源发出光束的波长变化的色差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3-18 074527/031.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具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分别发出具有波长λ1、波长λ2(λ1<λ2)、波长λ3(λ2<λ3)的光束;包括物镜光学元件的聚焦光学系统,通过把来自第一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1的第一保护层聚焦在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第一信息记录面上,对第一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2的第二保护层聚焦在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第二信息记录面上,对第二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通过把来自所述第三光源的光束通过厚度t3(t1<t3且t2<t3)的第三保护层聚焦在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第三信息记录面上,对第三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其中,当信息从第一信息记录媒体再现或记录于第一信息记录时,聚焦光学系统把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作为射入物镜光学元件的无限平行光束而导入,其中,聚焦光学系统包括球差矫正结构,其矫正至少由第一至第三保护层中的厚度差和从第一光源至第三光源中光束的波长差之一所引起的球差,色差矫正元件,其设置在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的光路中,并且抑制基于第一光源发出光束的波长变化的色差的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t1和t2的厚度满足列关系式0.9t1<t2<1.1t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包括,球差矫正元件,其在从第一光源至第三光源发出的全部光束通过的共同光路中具有球差矫正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球差矫正元件具有球差矫正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物镜光学元件具有球差矫正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第二和第三光源附着在相同的基板上。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第二和第三光源附着在相同的基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当信息从第三信息记录媒体再现或记录于第三信息记录时,聚焦光学系统把从第三光源发出的光束作为射入物镜光学元件的无限平行光束而导入。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当信息从第三信息记录媒体再现或记录于第三信息记录时,聚焦光学系统把从第三光源发出的光束作为射入物镜光学元件的无限平行光束而导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中,当信息从第二信息记录媒体再现或记录于第二信息记录时,聚焦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勇一池中清乃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