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边式散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12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边式散热板,包括正面板、背面板,正面板、背面板分别同向弯折设有第一折边、第二折边,正面板上设有侧边流道槽,在第一折边的弯折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侧边流道槽同侧凹陷的折边流道槽,侧边流道槽与所述折边流道槽之间设有接触面,接触面与背面板之间设有引流道,第二折边的边缘侧面与第一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当第一折边或第二折边的热源吸热部接触到热源后,可对该热源快速进行吸热散发,以此解决平面式散热板在特定局部空间中难以安装和散热的问题。散热的问题。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边式散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板
,尤其涉及一种折边式散热板。

技术介绍

[0002]5G网络的全面铺设,基站需求全面提高,基站机箱整体使用的液冷板,因均温、性能稳定等也对散热的要求有也不断要求。而各式电子产品的不断迭代变更使得散热式均温板的研究得到深入,均温散热板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0003]但现有均温散热板多为平面式结构,通过导热件将热源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上,在一些特定的局部空间内,不便于安设导热件,也难以单独安装散热板,就需要根据空间结构对散热板进行多维度折弯以适应空间结构的安装和散热。现有对平面式散热板的加工工艺多采用热轧吹胀,而采用该方法在加工带有折弯结构的散热板时,容易在结构转承处出现流道堵死的现象,使其散热性能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折边式散热板。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折边式散热板,包括端面上交错设有平面流道槽的正面板、叠置在所述平面流道槽上以形成封闭流道的背面板,所述正面板、所述背面板靠近边缘处分别同向弯折设有第一折边、第二折边,靠近所述第一折边的正面板上设有朝远离所述背面板一侧凹陷的侧边流道槽,在所述第一折边的弯折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侧边流道槽同侧凹陷的折边流道槽,所述侧边流道槽与所述折边流道槽之间设有与所述背面板抵接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背面板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折边流道槽与所述侧边流道槽的引流道,所述第二折边的边缘侧面与所述第一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以使得所述折边流道槽构成封闭的储液空间,所述第一折边的侧端面、所述第二折边的侧端面均为热源吸热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接触面抵接的侧面上设有朝远离所述正面板凹陷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边流道槽、所述折边流道槽对应。
[0007]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折边流道槽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引流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分别为朝靠近背面板一侧弯折的“L”型结构,所述第一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折边的边缘侧面的底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分别为朝靠近正面板一侧弯折的“L”型结构,所述第二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折边的边缘侧面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折边流道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折边上,折边流道槽与所述第一折边之间设有光顺连接的圆弧台阶。
[0011]进一步的,所述背面板与所述接触面之间、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之间均设有钎焊结构。
[001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正面板上设置第一折边,在第一折边的弯折部上设置可以容置相变介质的折边流道槽,同时,在背面板上也相应的设置第二折边,第二折边与第一折边非折边流道槽的接触面抵接,两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从而形成包围折边流道槽的折边流道,接着,在接触面与背面板之间设有引流道将折边流道槽与侧边流道槽连通,使折边流道中的相变介质的相变空间通过引流道延伸至散热板的平面端面上的流道中,当第一折边或第二折边的热源吸热部接触到热源后,可对该热源快速进行吸热散发,以此解决平面式散热板在特定局部空间中难以安装和散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折边式散热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折边式散热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折边式散热板侧边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7]图中,10、散热板;11、正面板、12、背面板、13、侧边流道槽、14、接触面;15、折边流道槽;16、第一折边;17、第二折边;18、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折边式散热板,包括端面上交错设有平面流道槽的正面板11、叠置在所述平面流道槽上以形成封闭流道的背面板12。平面流道槽设置在正面板11的平面端面上,通过将一待成型板放置在吹胀模具中吹胀而得到带有平面流道槽的正面板11,背面板12为一平面板,盖合于所述正面板11上以使该流道槽形成闭合的流道,为灌注其中的相变液提供相变环境,便于搬运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布置。
[0020]又如图2、图3所示,所述正面板11、所述背面板12靠近边缘处分别同向弯折设有第一折边16、第二折边17,靠近所述第一折边16的正面板11上设有朝远离所述背面板12一侧凹陷的侧边流道槽13,在所述第一折边16的弯折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侧边流道槽13同侧凹陷的折边流道槽15,所述侧边流道槽13与所述折边流道槽15之间设有与所述背面板12抵接的接触面14,所述接触面14与所述背面板12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折边流道槽15与所述侧边流道槽13的引流道,所述第二折边17的边缘侧面与所述第一折边16的边缘侧面抵接,以使得所述折边流道槽15构成封闭的储液空间,所述第一折边16的侧端面、所述第二折边17的侧端面均为热源吸热部。交错设于正面板11平面端面上的流道槽靠近边缘的支流与上述侧边流道槽13连通,侧边流道槽13的设置方向可以沿正面板11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正面板11两端流道槽之间延伸至边缘的流道的流动回路。
[0021]现有的散热板10为平面式结构,需要安装在导热座上并对导热座所传导热量进行相变散热,散热板10特别是散热板10上的吸热端并不直接接触热源,对于空间结构复杂或处于狭窄区域的热源而言,导热座安装不便,且热量传导并不能将热源的热量全部传导到散热板10的吸热端,制约了该热源处的散热效果。对于此,本技术通过在正面板11上设置第一折边16,在第一折边16的弯折部上设置可以容置相变介质的折边流道槽15,同时,在背面板12上也相应的设置第二折边17,第二折边17与第一折边16非折边流道槽15的接触面
14抵接,两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从而形成包围折边流道槽15的折边流道,接着,在接触面14与背面板12之间设有引流道将折边流道槽15与侧边流道槽13连通,使折边流道中的相变介质的相变空间通过引流道延伸至散热板10的平面端面上的流道中。
[0022]本技术通过设置折边式结构,解决了狭窄空间处热源不便安装导热座的问题,通过折边式结构可直接安装在热源上,也即同步解决了散热板10在狭窄空间的安装问题和对特殊结构的散热问题。例如,在第一折边16和第二折边17的边缘上设置安装孔位,通过锁紧件穿过安装孔位与热源连接,进而热源的热量直接被本技术的散热板10吸收,相较以往热传导的方式其散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边17与所述接触面14抵接的侧面上设有朝远离所述正面板11凹陷的引流槽18,所述引流槽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边流道槽13、所述折边流道槽15对应。在正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边式散热板,包括端面上交错设有平面流道槽的正面板、叠置在所述平面流道槽上以形成封闭流道的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所述背面板靠近边缘处分别同向弯折设有第一折边、第二折边,靠近所述第一折边的正面板上设有朝远离所述背面板一侧凹陷的侧边流道槽,在所述第一折边的弯折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侧边流道槽同侧凹陷的折边流道槽,所述侧边流道槽与所述折边流道槽之间设有与所述背面板抵接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背面板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折边流道槽与所述侧边流道槽的引流道,所述第二折边的边缘侧面与所述第一折边的边缘侧面抵接,以使得所述折边流道槽构成封闭的储液空间,所述第一折边的侧端面、所述第二折边的侧端面均为热源吸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接触面抵接的侧面上设有朝远离所述正面板凹陷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振星彭典明黄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