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22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包括液压机、减阻板,液压机与减阻板之间连接有传动模块,传动模块包括活塞杆,液压机的内部设置有回油腔、缓冲腔,回油腔的内部嵌入有活塞,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的靠近缓冲腔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套,活塞杆嵌入在缓冲套的内部,回油腔的横截面大于缓冲腔的横截面,缓冲套适于嵌入缓冲腔的内部,缓冲套与缓冲腔的内壁互不接触,缓冲腔上连接有排液管。通过在回油腔内设置缓冲套,使缓冲套与缓冲腔形成一个节流孔,从而降低活塞的运动速度,控制了减阻板的运动速度,最终降低减阻板与止挡板之间的机械冲击噪声。该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结构简单、不需要改变原有的管路布置且缓冲效果较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实艇调研情况,减阻板在打开的过程中,会与止挡板发生机械碰撞,产生较大的噪声,严重影响潜艇的隐蔽性,因而迫切需要降低减阻板的开启噪声。穿舱杆通过法兰与减阻板启闭装置液压机活塞杆连接在一起。减阻板启闭装置液压机的活塞杆通过穿舱杆、转臂、连杆等部件带动减阻板动作。当活塞杆在液压机内移动时,通过上述机械部件带动发射管前盖和减阻板开关动作。因此,控制液压机活塞杆到达行程末端的运动速度,就能控制减阻板的运动速度,最终降低减阻板与止挡板之间的机械冲击噪声。
[0003]当液压机活塞杆运动到行程末端时,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活塞杆的运动速度:一种是外置式缓冲装置,一种是内置式缓冲装置。外置式缓冲装置就是在液压机的回路中增加相应的流量控制元件进行控制活塞运动速度,就是在回路中增加一个节流阀来控制液压机的运动速度,这种缓冲方式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改动原有的管路布置;内置式缓冲装置就是在液压机的内部设计缓冲装置进行控制活塞速度,本技术为内置式缓冲结构,这种控制方法的结构简单、不需要改变原有的管路布置且缓冲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包括液压机、减阻板,所述液压机与所述减阻板之间连接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活塞杆,所述液压机的内部设置有回油腔、缓冲腔,所述回油腔的内部嵌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靠近所述缓冲腔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套,所述活塞杆嵌入在所述缓冲套的内部,所述回油腔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缓冲腔的横截面,所述缓冲套适于嵌入所述缓冲腔的内部,所述缓冲套与所述缓冲腔的内壁互不接触,所述缓冲腔上连接有排液管。
[0006]优选地,上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套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侧为圆柱状,所述缓冲套的远离所述活塞的一侧为横截面递减的圆台状。
[0007]优选地,上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套呈圆柱状。
[0008]优选地,上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套呈圆台状,所述缓冲套的右端面面积小于左端面面积。
[0009]优选地,上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套的轴截面侧边呈抛物线状。
[0010]优选地,上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套的侧面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排阻尼孔。
[0011]优选地,上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中所述传动模块还包括转臂、穿舱杆、多个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穿舱杆固定连接,所述穿舱杆与左端的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
之间连接有转臂,位于右端的所述连杆与所述减阻板铰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通过在液压机的内部设置缓冲套,在活塞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当缓冲套进入缓冲腔后,回油腔内的油液被“挤入”到缓冲腔内,回油腔内的油液通过缓冲腔的过流面积减小,缓冲套与缓冲腔形成了一个节流孔,从而降低活塞的运动速度,控制了减阻板的运动速度,最终降低减阻板与止挡板之间的机械冲击噪声。该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结构简单、不需要改变原有的管路布置且缓冲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圆柱与圆台结合形式的缓冲套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圆柱状缓冲套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圆台状缓冲套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抛物线状缓冲套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开设有阻尼孔的圆柱状缓冲套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减阻板,2、活塞杆,3、液压机,4、穿舱杆,5、连杆,6、转臂,7、缓冲腔,8、止挡板,9、活塞,10、缓冲套,11、阻尼孔,12、回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包括液压机3、减阻板1,液压机3与减阻板1之间连接有传动模块,传动模块包括活塞杆2,传动模块还包括转臂6、穿舱杆4、多个连杆5,活塞杆2与穿舱杆4固定连接,穿舱杆4与左端的连杆5连接,连杆5之间连接有转臂6,位于右端的连杆5与减阻板1铰接。图1是减阻板1的传动机构原理图,穿舱杆4通过法兰与活塞杆2连接在一起,活塞杆2通过穿舱杆4、转臂6、连杆5等部件带动减阻板1动作。当活塞杆2在液压机3内移动时,通过上述机械部件带动发射管前盖和减阻板1开关动作。因此,控制液压机3的活塞杆2到达行程末端的运动速度,就能控制减阻板1的运动速度,最终降低减阻板1与止挡板8之间的机械冲击噪声。
[0023]液压机3的内部设置有回油腔12、缓冲腔7,回油腔12的内部嵌入有活塞9。活塞杆2与活塞9固定连接,活塞9的靠近缓冲腔7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套10,活塞杆2嵌入在缓冲套10的内部。回油腔12的横截面大于缓冲腔7的横截面,缓冲套10在运行过程中会嵌入缓冲腔7的内部,缓冲套10与缓冲腔7的内壁互不接触。缓冲腔7上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用于将缓冲腔7内的液压油排出。在活塞9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当缓冲套10进入缓冲腔7后,回油腔12内的油液被“挤入”到缓冲腔7内,回油腔12内的油液通过缓冲腔7的过流面积减小,缓冲套10与缓冲腔7形成了一个节流孔,从而降低活塞9的运动速度。
[0024]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五种不同的缓冲装置结构。图3中缓冲套10呈圆柱状,圆柱形缓冲装置相当于是一个固定的“节流孔”。其他四种结构形式是可变节流缓冲形式。圆柱形缓冲套进入缓冲腔以后,过流面积变化大,回油腔的液压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压
力,产生冲击。如图4,缓冲套10呈圆台状,缓冲套10的右端面面积小于左端面面积。图5,缓冲套10的轴截面侧边呈抛物线状。圆台形与抛物线形缓冲结构的过流面积随着缓冲套进入缓冲腔长度的变化而变化,活塞越接近缓冲腔末端,速度越低。其中,抛物线形缓冲装置加工难度更大,圆台形缓冲装置结构加工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图6中“笛”形缓冲结构有一排阻尼孔11,随着缓冲行程的增加,阻尼孔的过流孔不断减少,过流面积随之减少,从而使活塞速度降低。这种形式的过流面积是阶跃性变化,其结构比较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0025]如图2所示,圆柱形缓冲套结构减速效果明显,但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圆台形缓冲套结构可以减小冲击,且加工难度不大。结合两者的特点,采用圆柱与圆台形结合的缓冲套结构形式,来避免产生较大的冲击,同时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其结构如图2所示,缓冲套10的靠近活塞9的一侧为圆柱状,缓冲套10的远离活塞9的一侧为横截面递减的圆台状,因此优选该方案。该减阻板启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机(3)、减阻板(1),所述液压机(3)与所述减阻板(1)之间连接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活塞杆(2),所述液压机(3)的内部设置有回油腔(12)、缓冲腔(7),所述回油腔(12)的内部嵌入有活塞(9),所述活塞杆(2)与所述活塞(9)固定连接,所述活塞(9)的靠近所述缓冲腔(7)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套(10),所述活塞杆(2)嵌入在所述缓冲套(10)的内部,所述回油腔(12)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缓冲腔(7)的横截面,所述缓冲套(10)适于嵌入所述缓冲腔(7)的内部,所述缓冲套(10)与所述缓冲腔(7)的内壁互不接触,所述缓冲腔(7)上连接有排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阻板启闭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10)的靠近所述活塞(9)的一侧为圆柱状,所述缓冲套(10)的远离所述活塞(9)的一侧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存生楼京俊王璐张振海王晓强仝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