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设备以及用于控制该光盘设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169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安装单元(19),所述安装单元(19)配置为有选择性地安装其记录膜(42)的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以及判别单元(36),所述判别单元(36)配置为基于通过再现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的第一或第二光盘(11a,11b)的最内周部分而获得的再现信号的电平,判别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中哪一个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光盘执行信息记录/再现的光盘设备以及一种用于控制所述光盘设备的方法,并且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判别光盘规格的光盘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近年来,已经开发高密度记录信息的技术,并且在一面上具有4.7GB(千兆字节)记录容量的光盘已经投入实际使用。对于此种类型的光盘,有各种规格,如只再现类型的DV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AM(随机存取存储器)、DVD-RW(可重写)、可重写类型的DVD+RW以及写一次类型的DVD-R。在可执行记录/再现以便有选择性地安装几种规格的光盘的光盘设备中,提供自动判别所安装光盘的规格并基于判别结果而改变各个部分的调整或设置的功能,其中,通过利用光盘的光反射率因其规格而不同的事实来自动判别所安装光盘的规格。顺便提一下,当前具有相同规格的可重写型光盘根据所用记录膜的特性而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型。从而,重要的是光盘设备具有以下功能不仅判别DVD-RAM、DVD-RW或DVD+RW等的基本规格,而且自动判别所用记录膜的特性,并改变各个部分的调整和设置。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266367中公开一种配置,其中对所安装光盘应用焦点搜索,根据基于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而测量的光盘的光反射率,在CD(光盘)-ROM、CD-R和CD-RW之间执行判别,并且根据判别结果而切换用于再现/记录的各个电路。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266367中没有以下描述对具有相同规格的可重写型光盘,基于所用记录膜的特性而进一步自动判别类型。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考虑上述情况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设备以及一种用于控制所述光盘设备的方法,在所述光盘设备中,不仅判别光盘的基本规格,而且,对具有相同规格的可重写型光盘,基于其记录膜的特性而自动判别类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包括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配置为有选择性地安装其记录膜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光盘;以及判别单元,所述判别单元配置为基于通过再现安装在安装单元上的第一或第二光盘的最内周部分而获得的再现信号的电平,判别第一和第二光盘中哪一个安装在安装单元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光盘设备的方法,包括有选择性地安装其记录膜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光盘;以及,基于通过再现所安装的第一或第二光盘的最内周部分而获得的再现信号的电平,判别安装了第一和第二光盘中的哪一个。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且是用于解释单层可重写型光盘中信息记录区的配置的视图;图2为用于解释以条形码将信息写入光盘的BCA中的视图;图3为用于解释以条形码写入光盘的BCA中的信息的细节的视图;图4为用于解释光盘中系统导入区、连接区和数据导入区的数据配置的视图;图5为用于解释对光盘执行信息记录/再现的光盘设备的框图;图6为用于解释在光盘设备中通过自动判别光盘而执行记录/再现处理的操作的流程图;图7用于解释光盘上BCA中条形码信息的写模式的一个实例与光盘设备中的再现信号之间的关系;图8用于解释光盘上BCA中条形码信息的写模式的另一个实例与光盘设备中的再现信号之间的关系;图9为用于详细解释在光盘设备中通过自动判别光盘而执行记录/再现处理的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以及图10为用于解释根据光盘类型在初始状态下光反射率的设置状态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示出单层可重写型光盘11上信息记录区的配置。在光盘11中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形成BCA(成组切割区)12、系统导入区13、连接区14、数据导入区15、数据区16以及数据导出区17。在数据导入区15、数据区16和数据导出区17上,使用由信息记录层上的凹/凸形成信息记录轨道的平面组体系。此外,从最内周的BCA 12向外周侧读取所记录的信息。如图2所示,用条形码在光盘11的BCA 12中写信息。如图3所示,在用条形码写的信息中包括规格说明的书版本(book version)和与版权保护有关的信息。为了用条形码在BCA 12上写信息,有两种技术。一种技术包括在整个光盘11上的记录膜被初始化之后通过激光微调而除去反射膜和记录膜,另一种技术包括利用初始化状态和未初始化状态的光反射率之差。图4示出上述系统导入区13、连接区14和数据导入区15的数据配置。在系统导入区13上配置四个区域初始区13a、缓冲区13b、控制数据区13c和缓冲区13d。连接区14仅配置有连接区14a。在数据导入区15上配置六个区域保护轨道区15a、盘测试区15b、驱动测试区15c、保护轨道区15d、盘标识区15e和DMA1 & DMA2 15f。图5示出对上述光盘11执行信息记录/再现的光盘设备18。即,在盘驱动单元19上安装光盘11。盘驱动单元19旋转所安装的光盘11,并通过用光头19a而对光盘11执行信息记录/再现。首先,在盘驱动单元19上读取的信息提供给数据处理器单元20,对其应用纠错处理,随后,在轨道缓冲器20a中储存信息。在储存在轨道缓冲器20a中的信息中,管理信息被记录在存储单元21中,并用于再现时的控制和用于管理各种信息等。此外,在储存在轨道缓冲器20a中的信息中,与主视频、音频、副图像等有关的信息提供给多路分离器单元22,被分离为每个主视频包、音频包和副图像包。主视频包的信息提供给视频解码器单元23,音频包的信息提供给音频解码器单元24,并且副图像包的信息提供给副图像解码器单元25,并且对它们分别执行解码处理。在这些信息中,在视频解码器单元23中解码的主视频信息和在副图像解码器单元25中解码的副图像信息提供给视频处理器单元26,对其应用叠加处理。随后,所述信息在D/A(数字/模拟)变换器27中变换为模拟信息,并作为视频信号而输出到光盘设备18的外部。此外,在上述音频解码器单元24中解码的音频信息在D/A(数字/模拟)变换器28中变换为模拟信息,并作为音频信号而输出到光盘设备18的外部。另一方面,在光盘设备18中,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从外部输入,并且分别在A/D(模拟/数字)变换器29和30中变换为数字信息。其中,在A/D变换器29中数字化的视频信息提供给视频处理器单元31,并且产生主视频包和副图像包。接着,在视频处理器单元31中产生的主视频包在视频编码器单元32中编码,并且,副图像包在副图像编码器单元33中编码。此外,在A/D变换器30中数字化的音频信息提供给音频编码器单元34,并对每个音频包进行编码。随后,已经分别在各个编码器单元32、33和34中编码的主视频、副图像和音频的各个包提供给多路复用器单元35,并合成。合成的包基于数据处理器单元20的控制,通过盘驱动单元19而记录在光盘11上。上述记录/再现操作系列由MPU(微处理单元)单元36总体控制。MPU单元36基于储存在ROM单元37中的控制程序而控制各个单元19-25,以便反映在键输入单元38上输入的操作信息。这里,对于可重写型光盘11,已经根据目标用途,如关注记录/再现信息的可靠性、关注可重写次数、关注记录速度等,而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记录膜。从而,即使可重写型光盘11具有相同的规格,可重写型光盘11根据所用记录膜的特性而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型。具体地,光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设备,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单元(19),所述安装单元(19)配置为有选择性地安装其记录膜(42)的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以及判别单元(36),所述判别单元(36)配置为基于通过再现安装在安装单 元(19)上的第一或第二光盘(11a,11b)的最内周部分而获得的再现信号的电平,判别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中哪一个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16 323403/20031.一种光盘设备,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单元(19),所述安装单元(19)配置为有选择性地安装其记录膜(42)的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以及判别单元(36),所述判别单元(36)配置为基于通过再现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的第一或第二光盘(11a,11b)的最内周部分而获得的再现信号的电平,判别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中哪一个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36),所述控制单元(36)配置为基于判别单元(36)的判别结果而控制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的信号处理单元(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安装单元(19)配置为有选择性地安装第一光盘(11a)和第二光盘(11b),其中,在第一光盘(11a)上,通过将具有第一光反射率的第一记录膜(42)改变为比第一光反射率更低的第二光反射率而记录信息,在第二光盘(11b)上,通过将具有第二光反射率的第二记录膜(42)改变为比第二光反射率更高的第一光反射率而记录信息,以及判别单元(36)配置为通过再现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的第一或第二光盘(11a,11b),基于可获得的在与具有第一光反射率的区域相应的电平下的再现信号的比率和可获得的在与具有第二光反射率的区域相应的电平下的再现信号的比率,而判别安装了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中的哪一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判别单元(36)配置为当可获得的在与具有第一光反射率的区域相应的电平下的再现信号的比率高于可获得的在与具有第二光反射率的区域相应的电平下的再现信号的比率时,判别为第一光盘(11a),并且,判别单元(36)配置为当可获得的在与具有第二光反射率的区域相应的电平下的再现信号的比率高于可获得的在与具有第一光反射率的区域相应的电平下的再现信号的比率时,判别为第二光盘(11b)。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控制单元(36)配置为通过比较再现信息和判别单元(36)的判别结果而判别第一和第二光盘(11a,11b)中哪一个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其中,通过再现记录在第一或第二光盘上的表示盘类型的信息而获得所述再现信息,第一或第二光盘安装在安装单元(19)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第一光盘(11a)的第一光反射率的范围设定得与第二光盘(11b)的第二光反射率的范围不重叠。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第一光盘的第一光反射率的范围设定为大约12-40%,并且,第二光盘的第二光反射率的范围设定为大约4-10%。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通过将具有第一光反射率的第一记录膜(42)改变为第二光反射率而记录在第一光盘(11a)上的信息用条形码记录在第一光盘(11a)的BCA(12)上,并且包括表示盘本身类型的信息,以及通过将具有第二光反射率的第二记录膜(42)改变为第一光反射率而记录在第二光盘(11b)上的信息用条形码记录在第二光盘(11b)的BCA(12)上,并且包括表示盘本身类型的信息。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设备,特征在于安装单元(19)配置为有选择性地安装第一光盘(11a)和第二光盘(11b),其中,在第一光盘(11a)上,根据具有第一光反射率的第一记录膜(40)的部分和没有第一记录膜(40)且其第三光反射率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亮介梅泽和代石泽良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