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26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包括框架、模壳、挤出筒、主流管道、分流管道、分流浇管、排料管、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框架的底板内侧固定有模壳,框架的顶板固定有挤出筒,挤出筒的输出端连接有固定在模壳外侧的主流管道,主流管道的外侧并排设有两层分流管道,分流管道设有连通管、分流浇管和排料管,上层分流浇管与模壳中成型腔的内层区连通,下层分流浇管与成型腔的外层区连通,框架的侧板固定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共设有两层分流管道,每层分流管道的内腔两侧处分别设有两个推杆,利用两个推杆的活动杆位移即可实现对分流管道的快速启闭、间隔包覆注塑以及内腔清理等需求,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二次注塑可通过双色注塑和包胶注塑两种方式来实现。三层成型管由最内层的内树脂层、中层的纤维层与最外层的外覆层组成,外覆层的光滑程度还有外覆层与纤维层的粘合强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传统的外覆层生产方法是通过更换口模、芯模来实现,在开机过程中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壁厚较难调整,经常出现较多的不合格品。
[0003]为此,公开号为CN205767050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包括模壳,模壳上通过设置的通孔连接有过渡体,模壳内设置有模芯,模壳前端的内表面设置有阶梯端面,阶梯端面上压设有口模套,模壳的前端面上压紧固定有压环,压环与口模套接触并压紧,模芯与口模套和模壳之间留有缝隙并形成流动通道,口模套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分流支架,分流支架前端压设有口模,分流支架内设置有分流通道,分流通道与流动通道联通,口模套外固定有前锁紧螺母,前锁紧螺母压紧在口模的轴肩上;通过设置有分流通道,将模料分前后顺序覆盖至纤维层上,首先覆盖的一层较薄,能和纤维层有良好的接触,能紧密贴合至纤维层上。
[0004]但是这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在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流道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其内的流道不能根据需要快速进行启闭;二是其流道的内腔出现堵塞情况时,无法快速清理,影响连续加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包括框架、模壳、挤出筒、主流管道、分流管道、分流浇管、排料管、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框架的底板内侧固定有模壳,所述框架的顶板固定有挤出筒,所述挤出筒的输出端连接有固定在模壳外侧的主流管道,所述主流管道的外侧并排设有两层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的中部设有与主流管道连通的连通管,所述分流管道的下端位于连通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分流浇管和排料管,上层所述分流浇管与模壳中成型腔的内层区连通,下层所述分流浇管与成型腔的外层区连通,所述框架的侧板内壁对称固定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的活动杆分别滑动限制在对应分流管道的内腔中。
[0008]进一步地,上述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中,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为电动推杆。
[0009]进一步地,上述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中,所述分流管道的内腔横截面为圆形。
[0010]进一步地,上述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中,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的活动杆外端安装有圆形活塞。
[0011]进一步地,上述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中,所述排料管外接有废料收集筒。
[0012]进一步地,上述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中,所述模壳的成型腔中夹持固定有待包覆件,所述待包覆件将模壳的成型腔分为内层区和外层区。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共设有两层分流管道,每层分流管道的内腔两侧处分别设有两个推杆,利用两个推杆的活动杆位移即可实现对分流管道的快速启闭、间隔包覆注塑以及内腔清理等需求,操作方便快捷。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分流管道的内腔横截面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
框架,2

模壳,3

挤出筒,4

主流管道,5

分流管道,6

分流浇管,7

排料管,8

第一推杆,9

第二推杆,10

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包括框架1、模壳2、挤出筒3、主流管道4、分流管道5、分流浇管6、排料管7、第一推杆8和第二推杆9。框架1的底板内侧固定有模壳2,框架1的顶板穿设固定有挤出筒3,挤出筒3的输出端连接有固定在模壳2外侧的主流管道4,主流管道4的外侧并排设有两层分流管道5,分别用于两次包覆注塑。
[0025]本实施例中,分流管道5的中部设有与主流管道4连通的连通管10,分流管道5的下端位于连通管10的两侧分别设有分流浇管6和排料管7。模壳2的成型腔中夹持固定有待包覆件,待包覆件将模壳2的成型腔分为内层区和外层区。上层分流浇管5与模壳2中成型腔的内层区连通,下层分流浇管5与成型腔的外层区连通。
[0026]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侧板内壁对称固定有第一推杆8和第二推杆9,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分别滑动限制在对应分流管道5的内腔中。第一推杆8和第二推杆9为电动推杆,能够精确控制活动杆的伸出长度。
[0027]本实施例中,分流管道5的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第一推杆8、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外
端安装有圆形活塞。
[0028]本实施例中,排料管7外接有废料收集筒。
[0029]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0030]当需要作为第一次包覆注塑的上层分流管道5进行分流工作时,控制下层分流管道5中第一推杆8或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堵住连通管10,控制上层分流管道5中第一推杆8的活动杆外端位于分流浇管6的外侧区域,控制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外端位于排料管7的内侧区域(即将排料管7堵住);当需要作为第二次包覆注塑的下层分流管道5进行分流工作时,控制上层层分流管道5中第一推杆8或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堵住连通管10,控制下层分流管道5中第一推杆8的活动杆外端位于分流浇管6的外侧区域,控制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外端位于排料管7的内侧区域(即将排料管7堵住)。
[0031]当需要对分流管道5进行清理时,控制分流管道5中第二推杆9的活动杆位移至排料管7的外侧,再缓慢推动第一推杆8的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管二次包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模壳、挤出筒、主流管道、分流管道、分流浇管、排料管、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框架的底板内侧固定有模壳,所述框架的顶板固定有挤出筒,所述挤出筒的输出端连接有固定在模壳外侧的主流管道,所述主流管道的外侧并排设有两层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的中部设有与主流管道连通的连通管,所述分流管道的下端位于连通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分流浇管和排料管,上层所述分流浇管与模壳中成型腔的内层区连通,下层所述分流浇管与成型腔的外层区连通,所述框架的侧板内壁对称固定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的活动杆分别滑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煜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