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54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顶部连接板这样与主体分开,以便当插入记录介质时,顶部连接板处于升起状态,以防记录介质在输送期间于缝隙中受挤压,然后,顶部连接板下降以夹紧记录介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是记录介质插入缝隙中而不在其中受挤压,并有效地减少装置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厚度减小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使用光盘或磁盘作为盘式记录介质。通过光束可读出和记录光盘记录介质的数据,而利用磁性能,通过磁盘表面的相位变化可读出和记录磁盘记录介质的数据。光盘记录介质有各种尺寸,主要是小型光盘(CD)和数字通用盘(DVD)。光盘记录介质通过另外的驱动装置记录或读出所希望的信息,并可以根据所记录的信号和数据内容分成音频、视频、或数据记录用光盘。驱动光盘记录介质的装置装载和转动记录介质,并同时移动一个光学拾取装置以便读出和记录信号。这种装置可以根据装载记录介质的方法分为托盘式和插槽式。在托盘式装置中,如果按压按钮,则托盘从主体的内部伸出。因此,如果在记录介质安放在伸出的托盘上之后按压按钮,则托盘被拉回到主体中并承载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插槽式是在带缝隙(没有托盘)的前面形成,并且其外观为类似箱体的壳体C。参见图2,如果将记录介质插入前面缝隙1中,则安装在缝隙1入口处的传感器(未示出)检测插入记录介质2的情况。缝隙1内部的移动机构3通过电力开始运行,并将记录介质2输送到缝隙中。参见图3,通过移动机构3在缝隙内部输送记录介质2之后,顶部连接板4降下,设置在顶部连接板4中央处的夹具5向下夹紧记录介质2。一个转盘(未示出)旋转以转动记录介质,并且一个光学拾取装置工作以从记录介质2中读出或向其中记录信号。由于没有用分开的托盘,如上所述构成的插槽式驱动装置厚度比托盘式薄。然而,常规的插槽式驱动装置应在其中保留使顶部连接板4能在装置中垂直移动的空间(Δt01),和安装移动机构3的空间(Δt02),所述移动机构3通过电力启动,因而在减少其厚度方面受到限制(Δt0=Δt01+Δt02+Δt03,其中Δt03指记录介质的厚度)。作为参考,需要顶部连接板4垂直移动的空间以防止移动机构3和记录介质2在移动期间在主体中被挤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插槽式装置厚度的减少。在当今的电子产品中,已经把各种功能组合起来,例如电视机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声频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盒式放像机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电视机顶盒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以及汽车监视器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等。为了利用相关电子产品的有限空间,插槽式驱动装置通常用作光盘记录介质的驱动装置,上述插槽式驱动装置适用于上述各种电子产品的组合。最近的电子产品都倾向于比轻而小型的结构中专用的常规产品更轻、更细长和更小体积。然而,光盘式驱动装置的一个缺点是,其内部机构的结构在减小厚度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调整结构以便使厚度减至最小。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提供一种其厚度减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顶部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板在一侧处具有一个缝隙和一个夹具,一种记录介质穿过上述缝隙插入和排出,而上述夹具用于夹紧该记录介质。主体与顶部连接板分开,并形成为具有使记录介质转动的旋转装置。控制装置成形为通过检测记录介质插入顶部连接板的情况控制顶部连接板降下并启动旋转装置,并且它还成形为根据命令排出记录介质的信号的输入控制顶部连接板升起并停止旋转装置的启动。升降装置将顶部连接板连接到主体上,用于垂直移动并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升降顶部连接板。升降装置包括将顶部连接板枢轴式固定到主体一端的铰接件耦合部件。升降设备使顶部连接板从主体绕枢轴旋转。升降驱动器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启动升降设备。顶部连接板包括移动装置,它在缝隙的入口和内部之间承载记录介质。移动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和一个杠杆装置,其中弹性件装备在缝隙入口的内壁处,并具有一个伸出部分,上述弹性件成形为朝两个斜方向产生弹性力并接触记录介质的侧表面,其中各斜的部件设置成分别面对缝隙的入口和内部,并且杠杆装置将记录介质从缝隙的内部向入口方向推出。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性质和目的,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常规的典型插槽式驱动装置外部透视图;图2是在取下壳体情况下图1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记录介质在图2装置中的插入状态;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的外部透视图;图5a示出了在插入记录介质之前的顶部连接板;图5b示出了与图5a有关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图4所示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方框流程图;图7a示出了从图5a的状态插入顶部连接板的记录介质;图7b是与图7a有关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图8a示出了从图7a的状态降下的顶部连接板;图8b是与图8a有关的主要部件侧视图;及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的透视图。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顶部连接板10和主体20,其中主体20通过铰接件10a与顶部连接板10的一端枢轴式连接。盒形顶部连接板10使记录介质(M)通过在板的一侧处形成的缝隙11滑动进出板的内部。用于夹紧记录介质的夹具12在顶部连接板10的上部旋转式形成,而顶部连接板10的下表面被分段式切去,使主体20的转盘22和拾取部分23(后面说明)接触记录介质的底表面。盒形主体20的前面形成了多个用于功能操作的操作钮21。参见图5a和5b,主体20的顶部部分形成转盘22和拾取部分23,其中转盘22使记录介质(M)旋转,拾取部分23从记录介质(M)的记录表面读出和记录数据。主体20中装备有升降装置30和31,用于升降顶部连接板10。升降装置30和31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装置,只要该装置能利用杠杆、齿轮装置,电动机等升起和降下物体就可以。图6是图4所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方框流程图。流程图包括操作器40,检测器50,信号处理器60,控制器70,传递装置80,升降驱动器90,转盘驱动器100和进给驱动器110。在操作装备在主体20前面的操作按钮21之后,操作器40产生相应的操作信号,然后将该信号输入到控制器70中。检测器50分别检测记录介质(M)插入顶部连接板10的缝隙11入口中的情况和记录介质(M)朝夹具12安装部分方向运动的情况,并产生相应的检测信号。信号处理器60处理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器60通过拾取部分23从记录介质(M)中读出信号,并把信号输入到控制器70。信号处理器60还处理从控制器70输出的记录数据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拾取部分23。控制器70根据从操纵器40和检测器50输入的信号,控制拾取部分23、信号处理器60、传递装置80、升降装置90、转盘驱动器100和进给驱动器110。当把记录介质被插入顶部连接板10的缝隙11的入口时,传递装置80将记录介质(M)朝夹具12部分输送,并同样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将记录介质(M)从夹具12部分输送到缝隙11的入口。传递装置80包括运动装置和动力产生装置,该运动装置用于夹持和输送记录介质(M),而该动力产生装置用于将动力提供给移动装置。升降装置驱动器90启动升降装置30和31,用于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升降顶部连接板10。转盘驱动器100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起动转盘22。进给驱动器110包括进给器,所述进给驱动器110使拾取部分23相对于记录介质(M)的记录表面移动到规定的方向。进给驱动器110通过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启动进给器来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适于通过缝隙插入或排出盘式记录介质,该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顶部连接板,在一侧具有缝隙,并具有夹具,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缝隙插入和排出,而所述夹具用于夹紧上述记录介质;主体,所述主体与所述顶部连接板分开 ,并具有旋转装置用于旋转所述记录介质;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通过检测所述记录介质插入上述顶部连接板而控制所述顶部连接板下降,并启动所述旋转装置,并且还构造成根据输入的命令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信号控制所述连接板上升,并停止启动所述旋转装置; 及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到所述主体上用于垂直移动,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升降所述顶部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2-5 0007516/20041.一种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适于通过缝隙插入或排出盘式记录介质,该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顶部连接板,在一侧具有缝隙,并具有夹具,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缝隙插入和排出,而所述夹具用于夹紧上述记录介质;主体,所述主体与所述顶部连接板分开,并具有旋转装置用于旋转所述记录介质;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通过检测所述记录介质插入上述顶部连接板而控制所述顶部连接板下降,并启动所述旋转装置,并且还构造成根据输入的命令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信号控制所述连接板上升,并停止启动所述旋转装置;及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到所述主体上用于垂直移动,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升降所述顶部连接板。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铰接连接件,枢轴式将所述顶部连接板固定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一端上;降升装置,用于使所述顶部连接板从上述主体枢轴旋转;及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
申请(专利权)人:雷美蒂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