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51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8
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置有单片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选用的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通过4*4按键矩阵模块,也就是说通过16个按键实现了61个音符的输入,从而能大大降低音乐键的个数并能减低连线复杂程度。复杂程度。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音乐演奏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单片机与音乐结合产生的电子产品也层出不穷,人们通过单片机来实现真正的音乐微型化,从电子琴到各种儿童玩具,都能听到单片机所负责的各式旋律。因为音乐乐器需要61个音符,现有技术中的音乐演奏控制器使用61个单独音乐键盘,从而需要62根连接线都能实现连接61个单独音乐键的连接,从而造成需要多个按键及造成连线复杂的缺点。
[000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该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减少音乐键的个数并能减低连线复杂程度。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6]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置有单片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0007]优选的,上述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1、排阻H1、晶振X1、耦合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和按键K0,芯片U1的1脚至7脚分别与4*4按键矩阵模块连接,芯片U1的12脚和13脚分别与切换模块连接,芯片U1的14脚和15脚分别与光提示模块连接,芯片U1的17脚与扬声器模块连接,芯片U1的26脚至28脚和32脚至39脚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芯片U1的9脚串连电阻R1接地,芯片U1的9脚还与按键K0的1脚连接,芯片U1的9脚还与耦合电容C1的负极连接,按键K0的4脚和耦合电容C1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8脚串连接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19脚串连接电容C3接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芯片U1的18脚和19脚连接,芯片U1的20脚接地,芯片U1的31脚和40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40脚与排阻H1的1脚连接,芯片U1的39脚与排阻H1的2脚连接,芯片U1的38脚与排阻H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37脚与排阻H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36脚与排阻H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35脚与排阻H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34脚与排阻H1的7脚连接,芯片U1的33脚与排阻H1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2脚与排阻H1的9脚连接。
[0008]优选的,上述4*4按键矩阵模块设置有按键K1、按键K2、按键K3、按键K4、按键K5、按键K6、按键K7、按键K8、按键K9、按键K10、按键K11、按键K12、按键K13、按键K14、按键K15和按键K16,按键K1的3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按键K1的2脚、按键K5的2脚、按键K9的2脚和按键K13的2脚均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按键K1的4脚与按键K2的3脚连接,按键K2的2脚、按键K6的2脚、按键K10的2脚和按键K14的2脚均与芯片U1的7脚连接,按键K2的4脚与按键K3的3脚连
接,按键K3的2脚、按键K7的2脚、按键K11的2脚和按键K15的2脚均与芯片U1的6脚连接,按键K3的4脚与按键K4的3脚连接,按键K4的2脚、按键K8的2脚、按键K12的2脚和按键K16的2脚均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按键K5的3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按键K5的4脚与按键K6的3脚连接,按键K6的4脚与按键K7的3脚连接,按键K7的4脚与按键K8的3脚连接,按键K9的3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按键K9的4脚与按键K10的3脚连接,按键K10的4脚与按键K11的3脚连接,按键K11的4脚与按键K12的3脚连接,按键K13的3脚与芯片U1的1脚连接,按键K13的4脚与按键K14的3脚连接,按键K14的4脚与按键K15的3脚连接,按键K15的4脚与按键K16的3脚连接。
[0009]优选的,上述扬声器模块设置有扬声器L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芯片U1的17脚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2与扬声器L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扬声器L1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
[0010]优选的,上述显示模块设置有显示器U2、电阻R6和电阻R7,显示器U2的1脚接地,显示器U2的2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显示器U2的3脚串连电阻R7接地,显示器U2的3脚还串连电阻R6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显示器U2的4脚与芯片U1的28脚连接,显示器U2的5脚与芯片U1的27脚连接,显示器U2的6脚与芯片U1的26脚连接,显示器U2的7脚与芯片U1的39脚连接,显示器U2的8脚与芯片U1的38脚连接,显示器U2的9脚与芯片U1的37脚连接,显示器U2的10脚与芯片U1的36脚连接,显示器U2的11脚与芯片U1的35脚连接,显示器U2的12脚与芯片U1的34脚连接,显示器U2的13脚与芯片U1的33脚连接,显示器U2的14脚与芯片U1的32脚连接,显示器U2的15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显示器U2的16脚接地,
[0011]优选的,上述切换模块设置有按键K17和按键K18,按键K17的3脚与芯片U1的12脚连接,按键K18的3脚与芯片U1的13脚连接,按键K18的2脚和按键K17的2脚分别接地。
[0012]优选的,上述光提示模块设置有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5和电阻R4,芯片U1的14脚串连电阻R4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芯片U1的15脚串连电阻R5与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
[0013]优选的,上述芯片U1的型号为STC89C51单片机,电阻R6、电阻R3、电阻R1、排阻H1的电阻值为10千欧,晶振X1的频率为12兆赫兹,耦合电容C1的电容值为10微发,电容C2和电容C3的电容值为30皮法,电阻R2的电阻值为30欧,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型号为8050,显示器U2的型号LCD1602,电阻R7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5的电阻值为2.2千欧,电阻R4的电阻值为220欧。
[0014]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置有单片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本技术选用的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通过4*4按键矩阵模块,也就是说通过16个按键实现了61个音符的输入,从而能大大降低音乐键的个数并能减低连线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0015]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6]图1为单片机模块的电路图。
[0017]图2为4*4按键矩阵模块的电路图。
[0018]图3为显示模块的电路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单片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4*4按键矩阵模块、扬声器模块、显示模块、切换模块和光提示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1、排阻H1、晶振X1、耦合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和按键K0,芯片U1的1脚至7脚分别与4*4按键矩阵模块连接,芯片U1的12脚和13脚分别与切换模块连接,芯片U1的14脚和15脚分别与光提示模块连接,芯片U1的17脚与扬声器模块连接,芯片U1的26脚至28脚和32脚至39脚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芯片U1的9脚串连电阻R1接地,芯片U1的9脚还与按键K0的1脚连接,芯片U1的9脚还与耦合电容C1的负极连接,按键K0的4脚和耦合电容C1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8脚串连接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19脚串连接电容C3接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芯片U1的18脚和19脚连接,芯片U1的20脚接地,芯片U1的31脚和40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40脚与排阻H1的1脚连接,芯片U1的39脚与排阻H1的2脚连接,芯片U1的38脚与排阻H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37脚与排阻H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36脚与排阻H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35脚与排阻H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34脚与排阻H1的7脚连接,芯片U1的33脚与排阻H1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2脚与排阻H1的9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4*4按键矩阵模块设置有按键K1、按键K2、按键K3、按键K4、按键K5、按键K6、按键K7、按键K8、按键K9、按键K10、按键K11、按键K12、按键K13、按键K14、按键K15和按键K16,按键K1的3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按键K1的2脚、按键K5的2脚、按键K9的2脚和按键K13的2脚均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按键K1的4脚与按键K2的3脚连接,按键K2的2脚、按键K6的2脚、按键K10的2脚和按键K14的2脚均与芯片U1的7脚连接,按键K2的4脚与按键K3的3脚连接,按键K3的2脚、按键K7的2脚、按键K11的2脚和按键K15的2脚均与芯片U1的6脚连接,按键K3的4脚与按键K4的3脚连接,按键K4的2脚、按键K8的2脚、按键K12的2脚和按键K16的2脚均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按键K5的3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按键K5的4脚与按键K6的3脚连接,按键K6的4脚与按键K7的3脚连接,按键K7的4脚与按键K8的3脚连接,按键K9的3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按键K9的4脚与按键K10的3脚连接,按键K10的4脚与按键K11的3脚连接,按键K11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捷陈春雷黄文辉王慧石友彬唐桂莲李贵鑫陈雅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