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拉断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34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对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部的气路和油路导通,第一磁体和第二磁紧密吸合,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不会受到挤压、摩擦等外力,不会遭受损伤,所以该油气回收拉断阀使用寿命长,而再次使用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再次吸合即可,维护十分方便。由于第一阀座内设有与第一阀芯联动的气路阀芯,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第一阀芯能够封闭第一阀体内的油路,气路阀芯能够封闭气路,使得第一阀体内部油路和气路同时封闭,可防止漏油,同时防止收集的挥发气体泄露而造成污染或危险。污染或危险。污染或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回收拉断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

技术介绍

[0002]在加油站中,拉断阀是一种紧急脱离装置,是燃油加油机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加油枪通过拉断阀连接加油机上的加油管或者在加油管上设置拉断阀,拉断阀同时涉及到多方面安全问题,首先,在使用过程中,拉断阀必须保证在一定的拉力范围下能够断开,从而避免加油机的加油管受到较大的拉力而发生断裂危险,比如,在加油枪没有从车上取下的情况下,司机出现误判而开动车辆,此时拉断阀断开,能够防止加油管被拉断导致的燃油泄露;其次,当拉力小于该拉力范围时,可以稳定安全的工作,不会频繁断开而影响使用或者发生泄漏。
[0003]传统的拉断阀实现拉断力的控制靠的是局部结构受力变形,从而发生断开,现有拉断阀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结合图1所示,正常工作时,图1中拉断阀的两部分靠塑料卡箍101连接在一起,此时弹簧102处于压缩状态,受到较小外力时,塑料卡箍101变形量小,该拉断阀的两部分不会脱开,如图2所示,当塑料卡箍101的变形量超过一定值时,拉断阀的两部分脱落开,在弹簧102的弹力作用下,阀芯103与阀座104贴合,形成油路的密封,防止燃油泄漏。
[0004]现有的这种拉断阀具有以下不足:一是由于塑料卡箍为塑性材料,多次拉断之后,扣合力降低,拉断力无法保证;二是由于塑料卡箍拉断后的重新组装需要专业维护人员和专业工具,维护成本高;三是当拉断阀断开后,没有对气路进行密封,这意味着加油机及油罐内的高浓度油气可以继续向大气中泄漏,从而造成污染和危险。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气回收拉断阀使用寿命短,拉断后维修成本高,以及被拉断后不能密封气路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设计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包括用于相互对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相匹配的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并且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阀芯施加轴向力的第一弹簧;
[0008]所述第一阀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芯联动的气路阀芯,所述气路阀芯通过支撑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阀芯;
[0009]所述第二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接所述第一阀芯的通气组件;
[0010]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0011]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吸合,所述第一阀座、第一阀芯、通气组件内部连通为气路,外部连通为油路;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离,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离,所述第一弹簧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阀体,且
所述气路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阀座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能够相对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为刚性部件,在所述第一阀芯内壁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支撑部件底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0014]优选的,所述通气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二阀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套设在该第二阀座上,所述第二阀座固定在所述第二阀体内,所述第二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阀芯施加轴向力的第二弹簧,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对接,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连通且相抵靠,使得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被压缩,此时所述第一阀座、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二阀座内部连通为气路,外部连通为油路;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离,所述第二弹簧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封闭所述第二阀座内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体内设有第一锥形面,所述第一阀座内设有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二阀体内设有第三锥形面,所述第一阀芯外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锥形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气路阀芯外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锥形面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阀芯外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三锥形面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阀芯底部外壁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阀芯内壁的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二阀体端口内壁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阀体端口外壁的第五密封圈。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一阀体端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阀体端口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匹配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磁体为环形,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环形的磁体座,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磁体座上,并在所述第一阀体端口外壁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磁体限位的第一卡簧;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阀体端口,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二阀体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台阶匹配的第四台阶;所述第二磁体为环形,所述第二磁体抵靠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在所述第二阀体外壁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磁体限位的第二卡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阀座端部设有卡爪,所述卡爪通过第三卡簧卡设在所述第二环形槽中。
[0018]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9]1.本技术提供的油气回收拉断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对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部的气路和油路导通,此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紧密吸合,可防止油气回收拉断阀被轻易拉开,而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别受到相反的拉力大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吸合力,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过程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不会受到挤压、摩擦等外力,因此,不会遭受损伤,所以该油气回收拉断阀使用寿命更长,而再次使用时,将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对合,使得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再次吸合即可,无需专业人员维修,成本低,维护十分方便。
[0020]2.由于第一阀体中设有相匹配的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并且第一阀座内设有与第一阀芯联动的气路阀芯,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开,第一阀芯能够封闭第一阀体内的油路,气路阀芯能够封闭气路,使得第一阀体内部油路和气路同时封闭,可防止漏油,同时防止收集的挥发气体泄露而造成污染或危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油气回收拉断阀的剖视图。
[0022]图2为现有油气回收拉断阀拉断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油气回收拉断阀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油气回收拉断阀一实施例的上半部分的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油气回收拉断阀一实施例的下半部分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图4的A部放大图。
[0027]以上各图中,各标号示意为:第一阀体1、第一螺纹口11、下端口12、第二环形槽13、第一锥形面14、第一密封圈15、第一壳体16、第一台阶161、磁体座162、环形托板163、第二台阶17、第一卡簧18、第二阀体2、第二螺纹口21、上端口22、第五密封圈221、第三环形槽23、第三锥形面24、第三密封圈25、第二壳体26、第三台阶261、阶梯台阶262、第四台阶27、第二卡簧28、第一阀座3、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回收拉断阀,包括用于相互对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相匹配的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并且所述第一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阀芯施加轴向力的第一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芯联动的气路阀芯,所述气路阀芯通过支撑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阀芯;所述第二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接所述第一阀芯的通气组件;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吸合,所述第一阀座、第一阀芯、通气组件内部连通为气路,外部连通为油路;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离,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离,所述第一弹簧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阀体,且所述气路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阀座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有能够相对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为刚性部件,在所述第一阀芯内壁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支撑部件底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二阀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套设在该第二阀座上,所述第二阀座固定在所述第二阀体内,所述第二阀体中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阀芯施加轴向力的第二弹簧,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对接,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连通且相抵靠,使得所述第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闯张磊马春喜张登峰李珍胡会岭崔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