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01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作光盘的方法,包括形成具有一个扇区地址区的多个扇区,该扇区地址区包含多个地址块,沿周向互相邻接的多个地址块中至少两个布置成相对于一条迹道中心向相反侧上移位,多个地址块的每一块在扇区地址区内包括一个指示地址号码的部分及一个指示ID号码的部分,及多个地址块的第一块(ID1)包括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该部分长于或等于任一其他地址块(ID2-ID4)的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1996年2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99123939.3,专利技术名称为“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其中的扇区地址信息坑阵列以摆动方式布置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之间的光盘,及用于这种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光盘具有优良的可拆卸性/便携性与随机存取性能,因此已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等各种信息设备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果,存在着对提高光盘的记录容量的迫切要求。可重写的光盘要求逐个扇区地管理记录与再生数据。因此,在生产这些盘时,通常在为跟踪控制目的形成导纹的同时,以坑的形式形成各扇区的地址信息。在当前流行的可重写的光盘中,在盘基片上以螺旋形状开成1-1.6μm的凹与凸的道(各占大约50%宽度)。用诸如喷涂等方法在道的表面上形成由记录材料(诸如在相变型光盘情况中的Ge,Sb,及Te)构成的薄膜。盘基片是用从母盘形成的压模以聚碳酸酯基片等形式大批量复制的,母盘中用于扇区地址等的凹纹与坑是用光束辐射刻制的。对于具有上述配置的光盘,光束以预定的记录功率辐射到凹道或凸道上以便在记录薄膜上形成标记,借此记录信息,并且光束以预定的再生功率辐射在凹道或凸道上以便检测从记录膜上反射的光,借此再生信息。近年来,已进一步提高了各种领域中处理的信息数据的容量,从而光盘也要求具有提高的容量。虽然有可能使各道的宽度(此后称作“道间距”)变窄而增加记录密度,但为了实现两倍于传统的记录密度必须减少1/2传统的道间距。然而,任何生产方法在形成具有一半道间距的稳定宽度的凸与凹道的压模及复制这种盘时遇到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已提出过通过在凹道与凸道两者上记录/再生信息来提高记录密度的方法。按照这一方法,能实现两倍于传统记录密度的记录密度而不改变凹与凸道的宽度。在凸与凹道两者上记录信息的光盘的情况中,为各道分开提供标识扇区的扇区地址将会要求同时形成两个地址或凹道,这将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激光束从而需要复杂的装置。因此已提出了一种中间地址法,其中将地址形成在光盘的凹道与凸道两者上(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布号6-176404)。按照这一方法,提供了定中在凸道与凹道之间的边界线附近的带有基本上等于凹道的宽度的盘上的各地址,使得凹道与凸道共用同一地址。其结果为方便了母盘的刻制。然而在这一情况中,从记录/再生装置看起来,对两个道提供了同一地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清楚地区别它们。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上述中间地址法的传统光盘及传统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图38为展示具有扇区结构的传统光盘的示意图。在图38中,200表示一片盘;201表示一条道;202表示一个扇区;203表示一个扇区地址区;而204则表示一个数据区。图39为扇区地址区的放大图及展示传统的中间地址的图。在图39中,206表示地址坑;207表示记录标记;208表示纹槽道;209表示纹脊道;而210则表示光点。其中,纹槽道208与纹脊道209具有相同的道间距Tp,将各地址坑206布置成使其中心沿盘的径向从纹槽道208的中心移位Tp/2。图40为展示传统的道控制及光盘上的读信号的信号处理的方框图。参照数字200表示一片盘;201表示一条道;210表示一个光点;而211则表示用于转动盘200的盘电机。参照数字212表示光学地再生盘200上的信号的光学头。光学头212包含一个激光二极管213、一块准直透镜214、一块物镜215、一面半反射镜216、一个光敏部件217及一个致动器218。参照数字220表示用于检测指示光点210与道201之间沿径向的错位最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220包含一个差分电路221及一个LPF(低通滤波器)222。参照数字223表示用于从跟踪误差信号中生成驱动光学头的驱动信号的一个相位补偿部件;224表示用于按照驱动信号驱动光学头212中的致动器218的一个头驱动部件;225表示来自光敏部件217的信号的一个加法电路;226表示用于防止再生信号的符号之间的干扰的一个波形等效部件;227为用于在预定的限制电平上数字化再生信号的一个数据限制部件;228表示用于生成与数字化信号同步的时钟的一个PLL(锁相环);229为用于探测AM(地址标记)的一个AM检测部件;230为用于解调再生信号的一个解调器;231表示用于将解调后的信号分离成数据及一个地址的一个转换开关;232为用于确定地址信号中的误差的一个CRC(循环冗余码校验)确定部件;233为用于校正数据信号中的错误的纠错部件;234表示由元件225至232构成的一个地址再生部件;而CRC则为从地址号码及ID号码生成的一个检错码。首先,定位控制是沿光点210的聚焦方向进行的,但省略通用聚焦控制的描述。下面描述跟踪控制操作。半导体激光二极管213发射的激光被准直透镜214准直并通过物镜215会聚在盘200上。盘200反射的激光通过半反射镜216返回到光敏部件217a与217b上,借此作为电信号检测出光量的分布,它是由光点210与盘上的道201的相对位置确定的。在采用两分光敏部件217a与217b的情况中,通过用差分电路221检测光敏部件217a与217b之间的差及用LPF 222抽取差分信号的低频区而检测出跟踪误差信号。为了保证光点210跟踪道201,在相位补偿部件223中生成一个驱动信号使跟踪误差信号成为0(即光敏部件217a与217b具有相同的光量分布),而头驱动部件224则按照驱动信号移动致动器218,借此控制物镜215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光点210跟踪道201时,由于光干涉而反射的光量在道上的记录标记207及地址坑206上减少,从而降低光敏部件217的输出,然而在不存在坑处反射光量则增加,从而提高光敏部件217的输出。对应于记录标记207及地址坑206的光敏部件的输出的总光量是用加法电路225导出的,被引导通过波形等效部件226,并在数据限制部件227上在预定的限制电平上被数字化,即转换成“0”与“1”的信号序列。PLL 228从这一数字化信号中抽取数据与一个读时钟。解调器230解调曾调制过的记录数据,并将其转换成容许外部处理的数据格式。如果解调后的数据为数据区中的信号,便在纠错部件233中校正数据中的错误,借此得到数据信号。反之,如果AM检测部件229在PLL 228不停地输出的信号序列中检测到一个用于标识地址部分的AM信号,便将转换开关231转换成使解调的数据作为一个地址信号加以处理。CRC确定部件232确定已读出的地址信号中是否包含任何误差;如果不包含误差便将地址信号作为地址数据输出。图41示出当光点210经过上述配置中的扇区地址区203时再生信号(RF信号)及一个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的状态。虽然光点210在数据区204中位于道的中心上,但当光点210进入扇区地址区203之后立即在光点210与地址坑206之间出现剧烈的错位,从而使TE信号的电平极大地波动。光点210不能快速地跟踪地址坑206而是逐渐地靠近地址坑206,如用虚线所示。然而由于扇区地址区203是短的,在将光点210处理成完全跟踪地址坑206之前便到达到作为凹纹区的数据区205,从而进行了跟踪控制使得在凹纹区中消除了跟踪偏离的Xadr状态。再者由于一部分光点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作光盘的方法,包括形成具有一个扇区地址区(5)的多个扇区(4),其特征在于该扇区地址区(5)包含多个地址块(16-19),沿周向互相邻接的多个地址块中至少两个(16,17;18,19)布置成相对于一条迹道中心向相反侧上移位 ,多个地址块(16-19)的每一块在扇区地址区(5)内包括一个指示地址号码(13)的部分及一个指示ID号码(14)的部分,该地址号码用于互相识别多个扇区(4),该ID号码用于互相识别多个地址块,及多个地址块的第一块(ID1) 包括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该部分长于或等于任一其他地址块(ID2-ID4)的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5-2-17 29436/1995;JP 1995-10-9 261245/19951.一种用于制作光盘的方法,包括形成具有一个扇区地址区(5)的多个扇区(4),其特征在于该扇区地址区(5)包含多个地址块(16-19),沿周向互相邻接的多个地址块中至少两个(16,17;18,19)布置成相对于一条迹道中心向相反侧上移位,多个地址块(16-1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隆弘佐藤勋高木裕司久门裕二青木芳人大原俊次石田隆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