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17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将光束聚焦照射在转动中的信息介质上的聚焦装置、使所述聚焦装置在所述信息介质的信息面的法线方向上移动的聚焦移动装置、具有分割成大致同心圆状的光接收区域、接收所述信息介质的反射光、并输出与该反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检光装置、根据所述检光装置输出的信号、产生所述光束焦点在从所述信息介质的表面到信息面之间具有1个最大点的并且连续变化的信号的面附近检测装置、根据所述面附近检测装置输出的信号,向所述聚焦移动装置输出为使所述聚焦装置离开所述信息介质的驱动信号的回避驱动产生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了在转动中的圆盘状信息介质(以下称为[光盘])中进行刻录或者播放的光头以及光盘装置,特别涉及在进行刻录或者播放时在光盘和聚集光束镜头之间不发生冲突而进行聚焦动作的光头以及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光盘装置中,在播放信号时,以比较弱的恒定光量的光束照射到光盘上,检测出由光盘按强弱调制的反射光。又,信号刻录是根据要刻录的信号按强弱对光束的光量进行调制,然后将信息写入到光盘上的刻录材料膜上。相关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只读光盘,凹坑中的信息被刻录成螺旋状。又,可刻录以及播放的光盘的制作是在具有螺旋状的凹凸结构的轨迹的基材表面上用蒸镀等方法形成光学可刻录、播放的材料膜。为了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或者读出所记录的信息,为了让光束在记录材料膜上始终处于给定的聚焦状态,需要在光盘面的法线方向(以下称为[聚焦方向])上进行控制的聚焦控制。对于现有技术的光盘的动作控制参照图17(a)进行说明。在光头10上安装半导体及激光器11、耦合透镜12、偏振光束分光镜13、1/4波长板14、聚光透镜15、聚焦移动装置的聚焦机构(以下称为[Fc机构])16、跟踪机构(以下称为[Tk机构])17、检测透镜18、圆筒透镜19、检光器20。半导体激光11所产生的光束经过耦合透镜12变成平行光,在通过偏振光束分光镜13和1/4波长板14之后,由聚光透镜15聚集在圆盘状的光盘1上。在光盘1上反射的光束再次经过聚光透镜15、1/4波长板14,由偏振光束分光镜13反射,在通过检测透镜18和圆筒透镜19,照射在具有分割成4个接收部的检光器20。聚光透镜15由弹簧等弹性体所支撑,当在Fc机构16中流入电流时,由于电磁力作用,在实质上与光盘1垂直的方向(聚焦方向)上移动。具有分割成4个的接收部的检光器20将所检测的各光量信号传送给聚焦误差产生器30(以下称为[FE产生器30])。FE产生器30,利用具有分割成4个接收部的检光器20传来的各光量信号,计算表示光束在光盘1的信息面上的聚焦状态的误差信号(以下称为[FE信号]),并通过聚焦控制用滤波器31(以下称为[Fc滤波器])和驱动选择器32、聚焦驱动器33(以下称为[Fc驱动器]),传送给Fc机构16。又,FE产生器30向牵引信号产生器71传送FE信号。图17(a)表示检光器20的接收部。如图所示,检光器具有4个接收部201a~201d。由于圆筒透镜产生象散,对于聚焦状态中聚光透镜15的位置,如果聚光透镜15向接近光盘1的方向变化,在检光器20上的光束的焦点成为沿接收部201a以及接收部201c方向延伸的椭圆。如果聚光透镜15向从光盘1离开的方向变化,在检光器20上的光束的焦点成为沿接收部201b以及接收部201d方向延伸的椭圆。FE产生器30通过计算接收部201a以及接收部201c中的光量和与接收部201b以及接收部201d中的光量和之间的差,产生FE信号。这种方法称为象散法。Fc机构16为了让光束在光盘1的信息面上按给定的状态聚光,在聚焦方向驱动聚光透镜15。这就是聚焦控制。探索驱动产生装置的探索驱动产生器64生成以恒定速度让Fc机构16在接近方向或者离开方向上移动的驱动信号。探索驱动产生器64通过驱动选择器32、Fc驱动器33向Fc机构16传送信号。来自检光器20的信号传送给反射光量检测器70。反射光量检测器70计算检光器20的所有接收部的信号之后,并传送给牵引信号产生器71。牵引信号产生器71当来自检光器20的信号在给定电平L1以上、并且FE产生部30的FE信号从正到负通过基准电平之前,向驱动选择器32传送低电平的信号。在这之后向驱动选择器32传送高电平。驱动选择器32,当来自牵引信号产生器71的信号为高电平时,将来自聚焦控制驱动装置的Fc滤波器31的信号传送给Fc驱动器33,当来自牵引信号产生器71的信号为低电平时,将来自探索驱动产生器64的信号传送给Fc驱动器33。Fc驱动器33根据驱动选择器32所选择的信号驱动Fc机构16。利用图18说明作为检测信号的来自FE产生器30的FE信号以及来自反射光量检测器70的信号。图18(a)表示FE产生器30输出的FE信号的一例,图18(b)表示反射光量检测器70输出的信号的一例。图18的横轴表示光盘1和聚光透镜15之间在聚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图中从左侧到右侧为接近方向。图18的纵轴分别表示这些信号的电平。如图18(a)所示,来自FE产生器30的FE信号从聚焦点向离开方向为正信号,向接近方向为负信号。如图18(b)所示,来自反射光量检测器70的信号在和FE信号大致相同的检测范围内为山形信号。利用图19说明聚焦牵引动作。图19(a)表示FE产生器30输出的FE信号的一例,图19(b)表示反射光量检测器70输出的信号的一例。图19(c)表示驱动选择器32输出的信号的一例,图19(d)表示牵引信号产生器71输出的信号的一例。图19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分别表示这些信号的电平。聚光透镜15为了向接近光盘1的方向移动,所必要的驱动选择器32输出的信号极性在图19(c)中为正方向。如图19(d)所示,聚焦牵引开始时,由于牵引信号产生器71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驱动选择器32将探索驱动产生器64输出的信号传送给Fc驱动器33。从光盘1和聚光透镜15充分离开的状态开始,如图19(c)所示,探索驱动产生器64产生让聚光透镜15向光盘1接近方向上的驱动。当光束焦点接近光盘1的信息面上聚焦点时,出现图19(a)、图19(b)所示的FE产生器30输出的FE信号以及反射光量检测器70输出的信号变化。牵引信号产生器71,当反射光量检测器70输出的信号电平超过L1,并且FE产生器30输出的FE信号从正到负通过基准电平后,给驱动选择器32的信号设定成高电平。这以后由驱动选择器32选择Fc滤波器31输出的信号,成聚焦控制的动作状态。专利文献1 特开昭52-808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可刻录的光盘1中,光盘1的信息面吸收所照射的光束,即通过吸收产生的热积蓄,让刻录材料发生相变化,实现刻录动作。因此,为了提高刻录速度,需要提高光盘1的信息面上的吸收率,这时将降低反射率。进一步,在为提高存储容量而具有多个信息面的光盘中,由于也需要在从聚光透镜15观察的深部侧的信息面上照射光束,因此有必要增大从聚光透镜15观察的前面侧的信息面的透射率。即,光盘信息面的反射率随着存储容量、刻录速度的提高应该朝降低的方向发展。又,光束的反射信号,不仅在光盘的信息面上,而且在光盘的表面上也会产生。如果在光盘1的信息面上的反射率降低到和光盘表面上的反射率同等的水平,FE产生器30输出的FE信号以及反射光量检测器70输出的信号,在光盘1的表面和信息面中成为同样的波形,在聚焦牵引动作时不能区分,结果针对光盘1的表面实施聚焦控制。这样需要延长对目的地照射光束的时间。进一步,为了提高光盘1的存储密度,需要缩小光束的焦点。为此一般聚光透镜15的焦点距离越短,焦点越小,这样将缩小从信息面聚焦点到冲突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加聚光透镜15与光盘1冲突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光盘信息面和表面中反射率相同的问题,虽然提出了通过移动聚光透镜15让光束焦点在靠近光盘1的信息面的光盘1侧,然后让光束焦点离开光盘1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光束聚焦照射在转动中的信息介质上的聚焦装置、使所述聚焦装置在所述信息介质的信息面的法线方向上移动的聚焦移动装置、具有分割成大致同心圆状的光接收区域、接收所述信息介质的反射光、并输出与 该反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检光装置、根据所述检光装置输出的信号、产生所述光束焦点在从所述信息介质的表面到信息面之间具有1个最大点的并且连续变化的信号的面附近检测装置、根据所述面附近检测装置输出的信号,向所述聚焦移动装置输出为使所 述聚焦装置离开所述信息介质的驱动信号的回避驱动产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2-14 2001-381332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光束聚焦照射在转动中的信息介质上的聚焦装置、使所述聚焦装置在所述信息介质的信息面的法线方向上移动的聚焦移动装置、具有分割成大致同心圆状的光接收区域、接收所述信息介质的反射光、并输出与该反射光量对应的信号的检光装置、根据所述检光装置输出的信号、产生所述光束焦点在从所述信息介质的表面到信息面之间具有1个最大点的并且连续变化的信号的面附近检测装置、根据所述面附近检测装置输出的信号,向所述聚焦移动装置输出为使所述聚焦装置离开所述信息介质的驱动信号的回避驱动产生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光装置的关接收区域以给定的直径为边界分割成内外部分,所述面附近检测装置检测相当于在检光装置的外侧的光接收区域上所接收的光量的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亩健司久世雄一近藤健二山田真一渡边克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