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65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包括钢梁、铺装面层、铺装基层以及承载板,所述钢梁在负弯矩区的梁高比在正弯矩区的梁高向上高出10~40cm,铺装基层位于承载板上侧,钢梁的上翼板嵌埋在铺装基层内或铺装基层与铺装面层之间,所述钢梁上翼板上侧或钢梁上翼板上侧与下侧设有局部加强网,所述局部加强网与所述铺装面层或铺装基层结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桥面结构刚度较小,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能力更佳,同时该桥面结构削弱了与钢梁上翼板的连接,使其承受更小的负弯区拉应力,这使得其能够很好地适应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变形大的特性。负弯矩区变形大的特性。负弯矩区变形大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钢混组合梁结构因其材料利用较合理且经济,施工速度快,实用性强,在路桥及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组合结构连续梁负弯矩区的混凝土受拉易开裂,导致组合梁耐久性差。为解决此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改变施工顺序,使负弯矩区钢梁充分受拉后施工桥面板来减小桥面板拉应力;二、增加桥面板结构配筋率或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来控制裂缝数量及宽度;三、改进施工工艺,采用施加预应力等方法减少或避免混凝土板出现拉应力。但是,改变施工顺序的方法,混凝土桥面板仍承受大部分成桥后长期荷载的不利作用;增加配筋等方法单独使用时长期带裂缝工作,对耐久性存在不利影响;施加预压应力等方法不可避免地也对剪力连接件施加了附加应力,不但增大了钢梁的负担,也削弱了对混凝土板施加的预压应力的效果。
[0003]道路建设中高级路面常使用由沥青、粒料混合料等塑性材料组成的层状路面结构,这是一种柔性路面结构,其结构刚度小,主要依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抵抗行车荷载作用,通过各结构层将车辆荷载传递给土基,使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鉴于柔性路面结构受力特性,其在大变形桥面结构的中存在应用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刚度较小,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能力更佳的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包括钢梁、铺装面层、铺装基层以及承载板,所述钢梁在负弯矩区的梁高比在正弯矩区的梁高向上高出10~40cm,铺装基层位于承载板上侧,钢梁的上翼板嵌埋在铺装基层内或铺装基层与铺装面层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的腹板上开设有供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横向钢筋穿过的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大于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横向钢筋直径的2倍。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采用压型钢板,压型钢板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于钢梁的腹板连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的下翼板上侧铺装有一层下缘混凝土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铺装面层分为表面层与下面层,层间设有改性沥青防水层,所述表面层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所述下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所述铺装基层为沥青稳定碎石层或沥青稳定碎石与级配碎石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上翼板上侧或钢梁上翼板上侧与下侧设有局部加强网,所述
局部加强网与所述铺装面层或铺装基层结合在一起。
[0012]进一步的,所述局部加强网为钢丝网或纤维玻璃网,局部加强网两侧由钢梁上翼板两侧伸出并且伸出的宽度不小于20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铺装面层与所述铺装基层间以及铺装基层和承载板间均喷洒有粘层油作为结合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桥面结构刚度较小,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能力更佳,同时该桥面结构削弱了与钢梁上翼板的连接,使其承受更小的负弯区拉应力,这使得其能够很好地适应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变形大的特性;采用了沥青混合料及粒料作为中间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结构纵向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负弯矩区桥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桥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桥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说明:1

承载板,2

铺装基层,3

下面层,4

表面层,5

钢梁,6

改性沥青防水层,7

局部加强网,8

下缘混凝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包括钢梁5、铺装面层、铺装基层2以及承载板1,所述钢梁断面呈工字型,所述钢梁在负弯矩区的梁高比在正弯矩区的梁高向上高出10~40cm,即将负弯矩区桥面结构中的钢梁向上加高,也就是图1中的高度H,铺装基层位于承载板上侧,钢梁的腹板穿过承载板,钢梁的上翼板嵌埋在铺装基层内或铺装基层与铺装面层之间;铺装面层、铺装基层2和承载板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本技术桥面结构刚度较小,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能力更佳,同时该桥面结构削弱了与钢梁上翼板的连接,使其承受更小的负弯区拉应力,这使得其能够很好地适应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变形大的特性。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采用钢筋混凝土板。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5上不设剪力连接件,所述钢梁5的腹板上开设有供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横向钢筋穿过的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大于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横向钢筋直径的2倍。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铺装面层分为表面层4与下面层3,层间设有改性沥青防水层6,所述表面层4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所述下面层3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所述铺装基层2为沥青稳定碎石层或沥青稳定碎石与级配碎石层,施工时,所述钢梁上翼板经过喷砂除锈、防腐处理后,洒布黏结剂并在其上撒布预拌碎石,然后再铺装其上方沥青混凝土;采用了沥青混合料及粒料作为中间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5上翼板上侧或钢梁上翼板上侧与下侧设有局部加强网
7,所述局部加强网7与所述铺装面层或铺装基层结合在一起;各层间协同受力均匀且可变形能力强,尤其适用于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大变形区域,避免了混凝土桥面结构所存在的因受拉而开裂等病害。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局部加强网7为钢丝网或纤维玻璃网,局部加强网7两侧由钢梁5上翼板两侧伸出并且伸出的宽度不小于20cm。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铺装面层与所述铺装基层间以及铺装基层和承载板间均喷洒有粘层油作为结合层。
[0028]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承载板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采用压型钢板,压型钢板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于钢梁5的腹板连上。
[0029]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钢梁5的下翼板上侧铺装有一层下缘混凝土板8。
[0030]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铺装面层、铺装基层以及承载板,所述钢梁在负弯矩区的梁高比在正弯矩区的梁高向上高出10~40cm,铺装基层位于承载板上侧,钢梁的上翼板嵌埋在铺装基层内或铺装基层与铺装面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的腹板上开设有供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横向钢筋穿过的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大于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横向钢筋直径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采用压型钢板,压型钢板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于钢梁的腹板连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变形的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的下翼板上侧铺装有一层下缘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宜言黄光铃赵秋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