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8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采用以下预处理装置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该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单元及压滤单元,所述混凝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氧化反应室、石灰反应室、氢氧化钠反应室及碳酸钠反应室,所述压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台压滤机,且压滤机均与碳酸钠反应室连通,垃圾渗滤液依次进入氧化反应室、石灰反应室、氢氧化钠反应室及碳酸钠反应室反应后,进入压滤单元,压滤机按顺序进料并以此循环,且每次仅一台压滤机进料,所得压滤液即为预处理后的渗滤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利用滤饼层的表面过滤取代重力沉降,无需再设沉淀池,且后端无需设储罐,使得预处理装置占地小,具有可移动及快速部署的特点。速部署的特点。速部署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有时也包含部分工业废弃物)在填埋场堆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受雨水的淋洗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浸泡而产生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大都采用抗污染能力强、能够快速部署的DTRO(Disc Tube Reverse Osmosis,碟管式反渗透)集成化设备处理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具有高SS(suspended solids,悬浮物)、高钙镁的特点,DTRO直接处理渗滤液原水会导致DTRO膜污染严重,通量下降快、运行不稳定收率低,故垃圾渗滤液在进入DTRO系统前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去除渗滤液中的SS、钙镁部分胶体及COD(化学需氧量),从而提高DTRO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收率。
[0003]目前针对DTRO进膜前的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投加药剂去除渗滤液中的SS、钙镁、部分胶体及COD,再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上清液直接进入膜系统,底部污泥进行板框压滤,压滤滤液进入膜系统,污泥外运处理。但是当前预处理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预处理系统与压滤系统单独设置且隔离开,运输及安装不方便,导致效率低、工艺流程长;2、在应对大水量、高SS的项目时,为了保证沉淀效果停留时间较长,需设置更大的沉淀池,导致沉淀池过大、占地面积大;3、沉淀效果不稳定,波动性大,出水SS仍然较高,出水可控性较差。
[0004]鉴于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水质稳定、可有效减小预处理装置体积、使其具有可移动及快速部署特点的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采用以下预处理装置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该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单元及压滤单元,所述混凝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氧化反应室、石灰反应室、氢氧化钠反应室及碳酸钠反应室,所述压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台压滤机,且所有压滤机均与碳酸钠反应室连通,包括以下步骤:S1:渗滤液进入氧化反应室,往氧化反应室内投加氧化剂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2:步骤S1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石灰反应室,往石灰反应室内投加石灰乳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3:步骤S2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氢氧化钠反应室,往氢氧化钠反应室内投加氢氧化钠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4:步骤S3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碳酸钠反应室,往碳酸钠反应室内投加碳酸钠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
S5:步骤S4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压滤单元,所有压滤机按顺序依次进料并以此循环,且每次仅一台压滤机进料,压滤机所得压滤液即为预处理后的渗滤液。
[0007]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氧化剂为硫酸盐、过氧化氢或次氯酸盐,且氧化剂的质量浓度为20%

30%。
[0008]进一步地,步骤S1中氧化反应室内渗滤液氧化还原电位的范围为
±
50mV。
[0009]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投加的石灰乳的质量浓度为5%

10%。
[0010]进一步地,步骤S2中每吨渗滤液对应石灰乳的投加量为10

15千克。
[0011]进一步地,步骤S2中石灰乳与渗滤液的反应时间为30分钟。
[0012]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投加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20%

30%。
[0013]进一步地,步骤S3中氢氧化钠反应室内溶液的pH值为10.5

11。
[0014]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投加的碳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0%

30%。
[0015]进一步地,步骤S4中每吨渗滤液对应碳酸钠的投加量为3

5千克。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渗滤液能通过压滤机滤饼层过滤一遍,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同时压滤单元的特殊压滤方式,有效避免压滤单元出水过多导致后端系统处理不过来而需额外配备储罐,导致占地面积增加;利用滤饼层的表面过滤取代重力沉降,无需再设沉淀池,使得整个预处理装置简洁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集成安装在一个集装箱内,使其具有可移动及快速部署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装置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0

加药单元,11

氧化剂储料罐,12

石灰乳储料罐,13

氢氧化钠储料罐,14

碳酸钠储料罐,15

加药泵,20

混凝单元,21

氧化反应室,211

ORP计,22

石灰反应室,23

氢氧化钠反应室,231

PH计,24

碳酸钠反应室,25

输料泵,26

压力传感器,27

流量传感器,30

压滤单元,31

压滤机,40

搅拌器,50

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参照图1所示,采用以下预处理装置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该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单元20及压滤单元30,还包括往混凝单元20投加药剂的加药单元10,所述混凝单元20包括依次连通的氧化反应室21、石灰反应室22、氢氧化钠反应室23及碳酸钠反应室24,所述碳酸钠反应室24与所述压滤单元30连通,所述氧化反应室21连接有一输送渗滤液原液的进料通路,所述进料通路设有输料泵25,且该输料泵25为离心泵,渗滤液原液在输料泵25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进料通路进入氧化反应室21反应。其中,所述氧化反应室21的顶部、石灰反应室22的底部、氢氧化钠反应室23的顶部分别设有与下一反应室连通的溢流口,即氧化反应室21、石灰反应室22、氢氧化钠反应室23、碳酸钠反应室24的连通方式与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连接方式类似,如此可有效延长渗滤液在每个反应室的停留时间,保证反应充分。
[0022]所述加药单元10包括氧化剂储料罐11、石灰乳储料罐12、氢氧化钠储料罐13及碳酸钠储料罐14,所述氧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预处理装置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该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单元及压滤单元,所述混凝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氧化反应室、石灰反应室、氢氧化钠反应室及碳酸钠反应室,所述压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台压滤机,且所有压滤机均与碳酸钠反应室连通,包括以下步骤:S1:渗滤液进入氧化反应室,往氧化反应室内投加氧化剂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2:步骤S1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石灰反应室,往石灰反应室内投加石灰乳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3:步骤S2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氢氧化钠反应室,往氢氧化钠反应室内投加氢氧化钠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4:步骤S3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碳酸钠反应室,往碳酸钠反应室内投加碳酸钠并与渗滤液充分反应;S5:步骤S4反应后的渗滤液进入压滤单元,所有压滤机按顺序依次进料并以此循环,且每次仅一台压滤机进料,压滤机所得压滤液即为预处理后的渗滤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氧化剂为硫酸盐、过氧化氢或次氯酸盐,且氧化剂的质量浓度为20%

3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氧化反应室内渗滤液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连松方艺民温联河黄辛勤陈伟鹏陈福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