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及使用了物镜的光拾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66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以适当的NA且高的光利用效率使光束聚光在使用波长不同的多种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物镜和使用了该物镜的光拾波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物镜(50)的透镜面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而且,设置内周区域和在内周区域的外侧设置的外周区域。该内周区域将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将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外周区域使第一光束成为光斑光,使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多种单色光的多波长用光学系统,涉及能用于可与例如CD(Compact Disc)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和HD-DVD(high dencityDigital Versatile Disc)及兰光光盘等种类不同的光记录媒体对应的互换型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物镜及使用了物镜的光拾波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提出了CD和DVD等种类不同的光盘都能进行记录及/或重放的互换型光盘装置的方案,并被实用化。光盘的记录密度依赖于在信息记录面上聚光的光点直径。而且,光点直径与λ/NA(其中,λ是光源的波长,NA是物镜像侧的数值孔径)成比例。因此,对于CD和DVD,光盘装置使用的光源的波长,物镜的NA及透明基片的厚度是不同的。因而,记录、重放种类不同的光盘的互换型光盘装置有必要像以下那样设计。(1)修正因透明基片厚度不同而发生的球面像差及/或因光源波长不同而发生的色差。(2)改变NA,以便得到适宜于各种光盘的信息记录、重放的光点。作为这样的互换型光盘装置,可以考虑在拾波器上设置一种机构,该机构对每种类光盘设置物镜,根据使用的光盘种类更换物镜;或者对每种类光盘设置拾波器,根据使用的光盘种类更换拾波器。但是,为了实现成本的降低和装置的小型化,希望对任何种类的光盘都使用相同的物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1566号公报公开了这种物镜的一个例子。该文献公开的光盘装置对薄的透明基片DVD使用短波长(635nm或650nm)的光束,对厚的透明基片DVD使用长波长(780nm)的光束。该光盘装置具有这些光束共同使用的物镜。而且,该光盘装置的物镜,在有正放大率的折射透镜的一个面上,形成紧密设置环带状的细微台阶差而成的衍射透镜构造。这种衍射透镜构造设计成分别将对薄的透明基片的DVD为短波长的光束的衍射光,而对厚的透明基片的CD为长波长的光束的衍射光聚光在信息记录面上。而且,还设计成任何衍射光,都将同一次数的衍射光聚光在信息记录面上。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物镜,由于利用由衍射透镜构造形成的衍射光,因而存在不能使相对各种不同波长的衍射效率同时达到100%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衍射透镜中,对于用于DVD的短波长(大致650nm)的光束和用于CD的长波长(大致780nm)的光束,做成在它们的大致中间波长使衍射效率达到100%,使对于使用的光束的衍射效率平衡。这里,所谓衍射效率未达到100%是指,不能将入射光的全部聚光在设置于光盘透明基片的信息记录面上,这就成为光量损失。近年来提出的、正被实用化的使用了波长更短的兰色激光器的高密度光盘,具有与DVD的透明基片厚度相同或比其更薄的透明基片。该高密度光盘的一种有HD-DVD。在考虑这样的HD-DVD和DVD、CD的互换时,突出地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使用波长区域达到宽频带(400nm-790nm左右),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物镜的衍射透镜构造中,要确保HD-DVD和DVD、CD各自的衍射效率是更困难的。因而,不能对于HD-DVD、DVD、CD全部都得到高的光利用效率。(2)在记录用DVD中,从确保光量的观点看,高NA化(NA=0.63-0.65左右)正在进行,在HD-DVD(NA=0.65)和DVD(NA=0.63-0.65左右)中,由于物镜的焦距不同,波长长的DVD的有效直径比波长短的HD-DVD还大。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19474号公报所示,对于以前的互换,例如DVD和CD的互换,由于短波长的光盘(DVD)的有效直径经常增大,因而有必要控制对长波长的光盘(CD)的孔径。但是,对于与波长更短的光盘的互换(HD-DVD和DVD),有时有必要在波长短的光盘中设置孔径控制。像以上说明的那样,以前的物镜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使用波长不同的多种光盘,难以用适当的NA且高的光利用效率将光束聚光在信息记录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对于使用波长不同的多种光盘,能用适当的NA且高的光利用效率将光束聚光在信息记录面上的物镜和使用了该物镜的光拾波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物镜使有波长λ1的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使有比波长λ1更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其特征是,至少一个透镜面被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同时有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包含光轴的内周区域和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在上述内周区域的外侧设置的外周区域;上述内周区域使上述第一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同时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上述外周区域把上述第一光束作为光斑光,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这里,希望上述区间有各不相同的非球面形状,希望波长λ1和波长λ2的光束以大致相等的直径向上述物镜入射。波长λ1和波长λ2的光束可以都大致平行地入射到上述物镜上,也可以都作为会聚光束入射到上述物镜上。另外,优选上述物镜有利用折射作用聚光的正放大率。进而,优选上述物镜中,内周区域的波长λ1的光束与透过了相邻区间的光束的光程大致相差2mλ1(m是整数),波长λ2的光束与透过了相邻区间的光束的光程大致相差mλ2(m是整数)。另外,在有波长λ3(λ1<λ2<λ3)的第三光束作为发散光束入射的场合,希望使该光束聚光到第三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最佳的实施例的上述波长λ1为大致405nm,上述波长λ2为大致660nm,上述波长λ3为大致785nm。另外,希望对上述第一光束的有效直径比对上述第二光束的有效直径更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物镜,使有波长λ1的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有比波长λ1更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而,使有比波长λ2更长的波长λ3的第三光束聚光在第三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使其特征是,至少一个透镜面被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同时有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包含光轴的第一及第二内周区域和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在上述内周区域的外侧设置的外周区域;上述第一内周区域使上述第一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同时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而,使上述第三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三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位于上述第一内周区域外侧的上述第二内周区域使上述第一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同时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上述外周区域把上述第一光束作为光斑光,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抑制透过上述第二内周区域及上述外周区域的第三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三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光拾波器装置,具备出射有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激光器,出射有比波长λ1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束的第二激光器和使由上述第一激光器出射的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使由上述第二激光器出射的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其特征是,上述物镜的至少一个透镜面被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同时有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包含光轴的内周区域和由该多个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镜,使有波长λ1的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使有比波长λ1更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其特征是,至少一个透镜面被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同时有由该多个区间的 一部分构成的包含光轴的内周区域和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在上述内周区域的外侧设置的外周区域;上述内周区域使上述第一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同时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上述外 周区域把上述第一光束作为光斑光,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5-18 2005-1459021.一种物镜,使有波长λ1的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而且使有比波长λ1更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其特征是,至少一个透镜面被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同时有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包含光轴的内周区域和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在上述内周区域的外侧设置的外周区域;上述内周区域使上述第一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同时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上述外周区域把上述第一光束作为光斑光,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区间有各不相同的非球面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波长λ1和波长λ2的光束以大致相等的直径向上述物镜入射。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波长λ1和波长λ2的光束都大致平行地入射到上述物镜上。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波长λ1和波长λ2的光束都作为会聚光束入射到上述物镜上。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物镜有利用折射作用聚光的正放大率。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物镜中,内周区域的波长λ1的光束与透过了相邻区间的光束的光程大致相差2mλ1(m是整数)。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波长λ2的光束与透过了相邻区间的光束的光程大致相差mλ2(m是整数)。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在有波长λ3(λ1<λ2<λ3)的第三光束作为发散光束入射的场合,使该光束聚光到第三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波长λ1为大致405nm,上述波长λ2为大致660nm。11.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上述波长λ3为大致785nm。12.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物镜,其特征是,对上述第一光束的有效直径比对上述第二光束的有效直径更小。13.一种物镜,使有波长λ1的第一光束聚光在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有比波长λ1更长的波长λ2的第二光束聚光在第二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而,使有比波长λ2更长的波长λ3的第三光束聚光在第三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使其特征是,至少一个透镜面被分割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区间,同时有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包含光轴的第一及第二内周区域和由该多个区间的一部分构成的在上述内周区域的外侧设置的外周区域;上述第一内周区域使上述第一光束聚光在上述第一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同时使上述第二光束聚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内充佑若林康一郎杉靖幸牧野由多可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