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92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使用例如铝合金或镁合金那样的低刚性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刚性、可防止由机箱外壳的变形而引起动作不良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10)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11),在基座本体(10)上形成深底部(210)和浅底部(310),将浅底部(310)设置在深底部(210)的侧部,通过盖体覆盖深底部(210)和浅底部(310),在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基座本体(10)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136A)和向第一深冲槽(136A)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136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CD或DVD等的盘状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读取的光盘装置,尤其是涉及可从外部直接插入或直接排出光盘的所谓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盘装置多采用将光盘放置在托盘或转盘上、并将该托盘或转盘安装在装置本体内的装载方式。但是,在这样的装载方式中,托盘或转盘所需要的空间成为进行光盘装置本体的薄型化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提出了以下方案,即,使输送辊与光盘面抵接、吸入光盘的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作为可以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具有以下装置,即,在光盘插入口侧设置横臂,在连接器侧设置印制电路板,主轴电动机位于基座本体的中央部,拾波器的往复动范围位于主轴电动机的光盘插入口侧,以使拾波器的往复移动方向与光盘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式设置横臂并使其动作,使主轴电动机接近基座本体侧或盖体侧(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特开平7-22035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352498号公报但是,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吸入方式中,由于使用比光盘直径长的输送辊,因此,必须加大装置的宽度,而且由于该输送辊的存在而导致装置的厚度也要增加。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形成深底部和浅底部,将所述浅底部设置在所述深底部的侧部,通过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所述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10-4 290923/20041.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形成深底部和浅底部,将所述浅底部设置在所述深底部的侧部,通过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所述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从中心部朝向端部逐渐增高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深冲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中央部形成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外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环状的深冲部,由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外周的第一环状深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深冲部的外周的第二环状深冲部构成所述环状深冲部,使所述第一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前面侧跨越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地设置前引导部件,使所述前引导部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慎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