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92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使用例如铝合金或镁合金那样的低刚性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刚性、可防止由机箱外壳的变形而引起动作不良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10)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11),在基座本体(10)上形成深底部(210)和浅底部(310),将浅底部(310)设置在深底部(210)的侧部,通过盖体覆盖深底部(210)和浅底部(310),在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基座本体(10)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136A)和向第一深冲槽(136A)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136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CD或DVD等的盘状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读取的光盘装置,尤其是涉及可从外部直接插入或直接排出光盘的所谓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盘装置多采用将光盘放置在托盘或转盘上、并将该托盘或转盘安装在装置本体内的装载方式。但是,在这样的装载方式中,托盘或转盘所需要的空间成为进行光盘装置本体的薄型化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提出了以下方案,即,使输送辊与光盘面抵接、吸入光盘的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作为可以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具有以下装置,即,在光盘插入口侧设置横臂,在连接器侧设置印制电路板,主轴电动机位于基座本体的中央部,拾波器的往复动范围位于主轴电动机的光盘插入口侧,以使拾波器的往复移动方向与光盘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式设置横臂并使其动作,使主轴电动机接近基座本体侧或盖体侧(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特开平7-22035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352498号公报但是,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吸入方式中,由于使用比光盘直径长的输送辊,因此,必须加大装置的宽度,而且由于该输送辊的存在而导致装置的厚度也要增加。因此,在这样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很难实现光盘装置本体的薄型化和小型化。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虽然可以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但为了进一步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轻型化,在机箱外壳使用铝合或镁合金的情况下,需要提高机箱外壳的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使用例如铝合金或镁合金等的低刚性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刚性、可防止由机箱外壳的变形引起动作不良的光盘装置。专利技术1是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形成深底部和浅底部,将所述浅底部设置在所述深底部的侧部,通过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所述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专利技术2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从中心部朝向端部逐渐增高地形成所述第一深冲槽。专利技术3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中央部形成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外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环状的深冲部,由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外周的第一环状深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深冲部的外周的第二环状深冲部构成所述环状深冲部,使所述第一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专利技术4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前面侧跨越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地设置前引导部件,使所述前引导部件与所述深底部连接并与所述浅底部连接。专利技术5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底部具有与所述深底部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深底部不连接的相对端、以及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相对端邻接的倾斜端,在所述相对端上形成向所述盖体侧延伸的立起部,在所述立起部的上端形成向所述深底部侧延伸的连接片,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基座本体和所述盖体。专利技术6如专利技术5所述,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连接片设置在与所述倾斜端连接的相对端端部。专利技术7如专利技术5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端的一部分上形成与所述盖体抵接的立起部。专利技术8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深底部的后面侧的侧壁上端形成与所述深底部面平行的连接片,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基座本体和所述盖体。专利技术9如专利技术8所述,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浅底部侧的角部。专利技术10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后面侧的侧壁中央部设置与所述基座本体的后面侧的侧壁卡合的钩。专利技术11如专利技术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所述深底部侧的侧壁上设置与所述基座本体的侧壁卡合的钩。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结构上确保机箱外壳的刚性、可以防止由机箱外壳的变形而引起的动作不良,可以进一步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轻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安装在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的前面的挡板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的分解后视图。图6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的后视图。图7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的分解侧视图。图8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在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基座本体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没有侧壁的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该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可以提高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对弯曲的刚性。通过提高对弯曲的刚性,尤其可稳定地进行光盘的装卡动作。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从中心部朝向端部逐渐增高地形成第一深冲槽。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较高地形成端部的槽高,与形成同样高度的槽的情况相比较,可提高对弯曲的刚性,并可在插入和排出光盘时在第一深冲槽的两端部引导光盘,因此可不损伤光盘的记录面地进行平滑的动作。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开口部外周形成向基座本体侧突出的环状的深冲部,由设置在开口部外周的第一环状深冲部和设置在第一环状深冲部的外周的第二环状深冲部构成环状深冲部,使第一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高于第二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双重环状深冲部可提高盖体对弯曲的刚性,同时,即使在装卡光盘时盖体发生变形,由于第一环状深冲部高于第二环状深冲部,因此,可确实地压入光盘、进行稳定的装卡动作。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基座本体的前面侧跨越深底部和浅底部地设置前引导部件,使前引导部件与深底部连接并与浅底部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用于引导光盘的前引导部件,可以防止浅底部的变形。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相对端上形成向盖体侧延伸的立起部,在立起部的上端形成向深底部侧延伸的连接片,通过连接片连接基座本体和盖体。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与盖体的连接尤其可以提高浅底部的刚性。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将连接片设置在与倾斜端连接的相对端端部。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浅底部的刚性,尤其是可以防止装卡时盖体的浮起。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倾斜端的一部分上形成与盖体抵接的立起部。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高倾斜端的刚性。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深底部的后面侧的侧壁上端形成与深底部面平行的连接片,通过连接片连接基座本体和盖体。根据本实施方式,尤其可以防止装卡时盖体的浮起。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将连接片设置在浅底部侧的角部。根据本实施方式,尤其可以提高浅底部的刚性。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盖体的后面侧的侧壁中央部设置与基座本体的后面侧的侧壁卡合的钩。根据本实施方式,尤其可以防止装卡时盖体的浮起。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盖体的深底部侧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形成深底部和浅底部,将所述浅底部设置在所述深底部的侧部,通过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所述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10-4 290923/20041.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形成深底部和浅底部,将所述浅底部设置在所述深底部的侧部,通过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前面侧端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一深冲槽和向所述第一深冲槽的相反侧突出的规定长度的第二深冲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从中心部朝向端部逐渐增高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深冲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中央部形成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外周形成向所述基座本体侧突出的环状的深冲部,由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外周的第一环状深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深冲部的外周的第二环状深冲部构成所述环状深冲部,使所述第一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环状深冲部的突出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前面侧跨越所述深底部和所述浅底部地设置前引导部件,使所述前引导部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慎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