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466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面料技术,通过基层布和结合在所述基层布两侧的外层,所述基层布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外层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嵌入的沉槽;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上表面均设置有导电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丝被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压入到沉槽中,由于导电丝位于沉槽中,且被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限位,导电丝在面料的日常使用中不会轻易的移动,会处于较稳定的状态,确保面料的抗静电效果。抗静电效果。抗静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容易产生静电的服装面料使得人们在穿着时容易出现摩擦起电的现象,这一问题给人们带来烦恼,为了减少面料表面的静电,在服装面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面料进行抗静电处理,因此需要使用到抗静电处理装置完成加工工序。
[0003]现有技术中,有在面料中添加导电丝来对面料进行抗静电处理,例如,在两层面料之间分布一些导电丝,但是在面料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其中的导电丝会发生移位,导致导电丝分布不均,从而导致面料的抗静电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面料及制备方法,可以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面料,包括基层布和结合在所述基层布两侧的外层,所述基层布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相互交错设置;
[0006]所述外层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嵌入的沉槽;
[0007]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上表面均设置有导电丝。
[000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均为弓形。
[0009]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丝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的以下组分:腈纶铜络合纤维:60

75份,炭黑:4

6份,亚磷酸酯:3

4份,有机磷盐:2

3份,粘合剂浸泡液:1

2份、浓酸:1

2份。
[0010]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粘合剂浸泡液包括粘结剂树脂、醇和水,所述粘结剂树脂、醇和水的重量份数比为3:1:1。
[0011]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丝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2]将腈纶铜络合纤维从粘合剂浸泡液取出后,将炭黑粘合到腈纶铜络合纤维上;
[0013]将水、亚磷酸酯和有机磷盐放入到搅拌釜中升温到253

290℃,形成胶液;
[0014]将导电纤维在所述胶液中浸泡,形成阻燃导电纤维;
[0015]将阻燃导电纤维经过浓酸的氧化后,形成导电丝。
[0016]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层布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的以下组分:抗菌纱线:30

40份,石墨纤维:10

12份,竹炭负离子PU膜:15

20份,碳纳米管:4

5份,聚乙烯:7

9份,催化剂:1

2份,偶联剂:4

6份,分散剂:1

3份,热熔胶:1

3份,亲水性柔软助剂:1

2份。
[0017]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催化剂包括环氧乙烷和五氧化
二磷,所述环氧乙烷和五氧化二磷的重量份数比为4:5。
[001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酸聚乙二醇酯。
[0019]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0]将石墨纤维、碳纳米管、聚乙烯、亲水性柔软助剂、催化剂、偶联剂、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反应,形成抗静电混合液;
[0021]将抗菌纱线浸泡在抗静电混合液2

3h,使抗菌纱线表面粘附抗静电混合液,浸泡完成后取出;
[0022]将抗菌纱线上的液体滤除3

5min,然后通过烘干设备在温度为30

40℃的条件下烘干,形成抗静电纱线;
[0023]利用抗静电纱线纺织成抗静电面料,纺织过程中,在抗静电面料上利用抗静电纱线形成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
[0024]将抗静电面料在亲水性柔软助剂中浸泡后,涂敷热熔胶,然后将竹炭负离子PU膜贴合到抗静电面料表面,并在室温下冷却3天;
[0025]将抗静电面料先用60

70℃的热水洗30

40min,然后再用温水洗5

6次,用冷水洗1

2次,最后将洗完的抗静电面料进行烘干,形成基层布。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7]在抗静电面料表面涂敷热熔胶,将导电丝布置到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的上表面;
[0028]将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嵌入到外层的沉槽中,热熔压合;
[0029]在室温下冷却50

55小时,得到多功能面料。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基层布和结合在所述基层布两侧的外层,所述基层布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外层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嵌入的沉槽;所述第一织物凸条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上表面均设置有导电丝。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丝被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压入到沉槽中,由于导电丝位于沉槽中,且被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限位,导电丝在面料的日常使用中不会轻易的移动,会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且在对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和对比例的面料同样洗涤50次后,本专利技术面料的电导率和抑菌率较对比例效果好,可以确保面料的抗静电效果和抑菌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基层布和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织物凸条和第二织物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沉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基层布;11、第一织物凸条;12、第二织物凸条;2、外层;21、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
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37]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面料,包括基层布(1)和结合在所述基层布(1)两侧的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布(1)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织物凸条(11)和第二织物凸条(12),所述第一织物凸条(11)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12)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外层(2)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织物凸条(11)和第二织物凸条(12)嵌入的沉槽(21);所述第一织物凸条(11)和所述第二织物凸条(12)上表面均设置有导电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凸条(11)和第二织物凸条(12)均为弓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的以下组分:腈纶铜络合纤维:60

75份,炭黑:4

6份,亚磷酸酯:3

4份,有机磷盐:2

3份,粘合剂浸泡液:1

2份、浓酸:1

2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浸泡液包括粘结剂树脂、醇和水,所述粘结剂树脂、醇和水的重量份数比为3: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腈纶铜络合纤维从粘合剂浸泡液取出后,将炭黑粘合到腈纶铜络合纤维上;将水、亚磷酸酯和有机磷盐放入到搅拌釜中升温到253

290℃,形成胶液;将导电纤维在所述胶液中浸泡,形成阻燃导电纤维;将阻燃导电纤维经过浓酸的氧化后,形成导电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布(1)包括按照重量分数比的以下组分:抗菌纱线:30

40份,石墨纤维:10

12份,竹炭负离子PU膜:15

20份,碳纳米管:4

5份,聚乙烯:7

9份,催化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春
申请(专利权)人:沭阳经纬编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