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的氮杂五元环类化合物及其在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22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领域,涉及一类取代的氮杂五元环类化合物及其在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式(I)所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酯、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还涉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是PDE4抑制剂,用于治疗PDE4相关的疾病,例如特应性皮炎(AD)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例如特应性皮炎(AD)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例如特应性皮炎(AD)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代的氮杂五元环类化合物及其在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取代的氮杂五元环类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药物中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是PDE4抑制剂,用于治疗PDE4相关的疾病,例如特应性皮炎(AD)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技术介绍

[0002]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是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第二信使,主要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G(PKG)途径参与能量代谢、记忆、免疫反应、视觉及嗅觉形成等生理活动,其细胞内浓度的调节主要由腺(鸟)苷酸环化酶的合成和磷酸二酯酶(PDEs)的水解作用之间的平衡决定。PDEs能特异性地以3,5

环核苷酸为底物,催化细胞内的cGMP和cAMP水解生成相应的无活性的5

磷酸腺苷,从而影响生物体的各种代谢功能。因此,抑制PDEs对引起许多细胞活性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能影响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活化及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
[0003]磷酸二酯酶(PDEs)迄今已报道有11个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合物,其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式(I)所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前药: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氘、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
10
芳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8环烷基

C1‑4亚烷基、C1‑6烷基

C(=O)

、C3‑8环烷基

C(=O)

、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C1‑4亚烷基、C6‑
10
芳基

C1‑4亚烷基或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C1‑4亚烷基;X和X1各自独立地为键、

O



S



N(R
c
)



C(=O)



S(=O)
t

;R3为氢、氘、羧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3‑8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8环烷基

C1‑4亚烷基、C6‑
10
芳基

C1‑4亚烷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C1‑4亚烷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C1‑4亚烷基、C1‑6烷基

C(=O)

、C1‑6烷基

S(=O)
t

、C1‑6烷氧基

C(=O)

、C3‑8环烷基

C(=O)

、C3‑8环烷基

S(=O)
t

、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C(=O)

、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S(=O)
t



C(=O)

NR
d
R
e


S(=O)
t

NR
d
R
e
、C6‑
10
芳基

C(=O)

、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C(=O)

、C6‑
10
芳基

S(=O)
t

或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S(=O)
t

,其中R3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R6所取代;各R6独立地为氘、

F、

Cl、

Br、

I、羟基、氨基、氰基、氧代、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C1‑4烷氨基或C1‑4烷基

C(=O)

N(R
c
)

;R4为

(CH2)
m

L

(CH2)
n

G;L为键、

O



S



NR
x



NR
x

C(=O)



NR
x

S(=O)
t



NR
x

C(=O)

NR
y



NR
x

C(=O)

O



S(=O)
t



C(=O)



C(=O)

O

;其中,各R
x
和R
y
独立地为氢、氘、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8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8环烷基

C1‑6亚烷基、C6‑
10
芳基

C1‑6亚烷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C1‑6亚烷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C1‑6亚烷基、C1‑6烷基

S(=O)
t

、C1‑6烷基

C(=O)

或C1‑6烷氧基

C(=O)

C1‑6亚烷基;G为C3‑8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或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其中G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R7所取代;各R7独立地为氘、

F、

Cl、

Br、

I、羟基、氨基、氰基、氧代、羧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氨基、

C(=O)

NR
a
R
b


S(=O)
t

NR
a
R
b
、C1‑6烷基

C(=O)

N(R
c
)

、C1‑6烷基

S(=O)
t

N(R
c
)

、C1‑6烷氧基

C(=O)

N(R
c
)

、C1‑6烷基

C(=O)

、C1‑6烷基

S(=O)
t

、C1‑6烷氧基

C(=O)

、C1‑6烷基

C(=O)

O

、C3‑8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或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各R
a
和R
b
独立地为氢、氘、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8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8环烷基

C1‑6亚烷基、C6‑
10
芳基

C1‑6亚烷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C1‑6亚烷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C1‑6亚烷基、C1‑6烷基

S(=O)
t

或C1‑6烷基

C(=O)

,其中各R
a
和R
b
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或3个选自氘、

F、

Cl、

Br、

I、羟基、氨基、氰基、氧代、

C(=O)

NH2、C1‑6烷氧基C(=O)

、C1‑6烷基

C(=O)

N(R
c
)

、C1‑6烷基

S(=O)
t

N(R
c
)

、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氨基的基团所取代;各R
d
和R
e
独立地为氢、氘、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8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3‑8环烷基

C1‑6亚烷基、C6‑
10
芳基

C1‑6亚烷基、3

10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

C1‑6亚烷基、5

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

C1‑6亚烷基、C1‑6烷基

S(=O)
t

或C1‑6烷基

C(=O)

,其中各R
d
和R
e
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或3个选自氘、

F、

Cl、

Br、

I、羟基、氨基、氰基、氧代、

C(=O)

NH2、C1‑6烷氧基C(=O)

、C1‑6烷基

C(=O)

N(R
c
)

、C1‑6烷基

S(=O)
t

N(R
c
)

、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氨基的基团所取代;各R
c
独立地为氢、氘、C1‑3烷基或C1‑3卤代烷基;R为氢、氘、

F、

Cl、

Br、

I、羟基、氨基、氰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卤代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R
5a
、R
5b
、R
6a
和R
6b
各自独立地为氢、氘、

F、

Cl、

Br、

I、羟基、氨基、氰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卤代烷氧基或C1‑3卤代烷基;t为1或2;n为0、1、2、3或4;m为1、2、3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为式(II)所示的化合物或式(II)所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它们的前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为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或式(III)所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它们的前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氘、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

CH2F、

CHF2、

CF3、

CH2CH2F、

CH2CHF2、

CH2CF3、

CH2CH2CH2F、

CH2CH2CHF2、

CH2CH2CF3、

CH2Cl、

CHCl2、

CH=CH2、

CH2CH=CH2、

C≡CH、

CH2C≡CH、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丙基亚甲基、环丙基亚乙基、环丁基亚甲基、环丁基亚乙基、环戊基亚甲基、环戊基亚乙基、环己基亚甲基、环己基亚乙基、CH3C(=O)

、CH3CH2C(=O)

、CH3CH2CH2C(=O)

、(CH3)2CHC(=O)

、环丙基

C(=O)

、环丁基

C(=O)

、环戊基

C(=O)

、环己基

C(=O)

、苯基、萘基、吡啶基、嘧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吡唑基、噻唑基、恶唑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哌嗪基、哌啶基、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四氢吡喃基、吡咯烷基、苯基

C1‑3亚烷基、萘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天柱刘兵张仕国张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