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镜,它安装于一种使用多种不同波长光束的设备,例如向记录数据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记录数据和/或自记录数据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上再现数据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技术介绍
现存的多种光盘标准(如CD,DVD等)在数据密度、保护层厚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同时,新标准的光盘(HD DVD(高解析DVD),BD(蓝光光盘)等)具备比DVD更高的数据密度,它们也将在近期完成实际应用阶段,从而实现更高的信息存储容量。这种新标准的光盘的保护层厚度与DVD标准相比基本相同或者略小。由于用户要面对多种标准的光盘,基于对用户使用方便性的考虑,近期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更确切的说是设备上使用的物镜)需要对于以上三种光盘具有兼容性。附带说明,在此说明书中,“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可同时再现信息和记录信息的设备,仅再现信息设备和仅记录信息的设备。上述“兼容性”指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确保在再现信息和/或记录信息时,即便切换所使用光盘也无需更换组件。为了提供一种对多种标准的光盘具备兼容性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设备必须能够产生合适的光斑,通过调整用于再现/寄存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物镜,通过有选择地使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的三种光束中的一种,来对包括具有最高记录密度的第一光盘、具有次高记录密度的第二光盘和具有最低记录密度的第三光盘在内的三种光盘进行记录信息和/或再现信息,当第一到第三光束的波长分别表示为λ↓[1](nm),λ↓[2](nm)和λ↓[3](nm)时,满足λ↓[1]<λ↓[2]<λ↓[3],当需要使用第一光束的第一光盘的保护层厚度表示为t1(mm),需要使用第二光束的第二光盘的保护层厚度表示为t2(mm),需要使用第三光束的第三光盘的保护层厚度表示为t3(mm)时,满足t1≤t2<t3,当对第一光盘记录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6-21 2006-1708151.一种用于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物镜,通过有选择地使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的三种光束中的一种,来对包括具有最高记录密度的第一光盘、具有次高记录密度的第二光盘和具有最低记录密度的第三光盘在内的三种光盘进行记录信息和/或再现信息,当第一到第三光束的波长分别表示为λ1(nm),λ2(nm)和λ3(nm)时,满足λ1<λ2<λ3,当需要使用第一光束的第一光盘的保护层厚度表示为t1(mm),需要使用第二光束的第二光盘的保护层厚度表示为t2(mm),需要使用第三光束的第三光盘的保护层厚度表示为t3(mm)时,满足t1≤t2<t3,当对第一光盘记录信息或者再现信息所需要的数值孔径表示为NA1,对第二光盘记录信息或者再现信息所需要的数值孔径表示为NA2,对第三光盘记录信息或者再现信息所需要的数值孔径表示为NA3时,满足NA1>NA3和NA2>NA3,其中物镜包括第一光学部件和第二光学部件,它们材料不同且通过胶合面胶合在一起;胶合面包括具备多个与物镜光轴同心的折射面区域的第一相移结构;该第一相移结构满足条件(1)和(2)0.85<Φ2/Φ1<1.15.....(1)0.10<|(Φ3-Φ2)/Φ1|<0.50.....(2)其中,Φ1=m(λ1)×(λ1/(n2(λ1)-n1(λ1))),Φ2=m(λ2)×(λ2/(n2(λ2)-n1(λ2))),Φ3=m(λ3)×(λ3/(n2(λ3)-n1(λ3))),m(λ1),m(λ2),和m(λ3)是分别使第一到第三光束的衍射效率最大化的衍射级数,n1(λ1),n1(λ2)和n1(λ3)分别是第一光学部件的折射率,n2(λ1),n2(λ2),和n2(λ3)分别是第二光学部件的折射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第一相移结构进一步满足条件(3)和(4)1.00≤Φ2/Φ1<1.15.....(3)0.20<|(Φ3-Φ2)/Φ1|<0.50.....(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第一相移结构进一步满足条件(5)0.20<|(Φ3-Φ2)/Φ1|<0.40.....(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第一相移结构进一步满足条件(6)和(7)0.85<Φ2/Φ1<1.00.....(6)0.20<|(Φ3-Φ2)/Φ1|<0.35 .....(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物镜除胶合面以外包括两个表面;两个表面中的一个面包括第二相移结构,该结构具备多个与光轴同心的折射面区域;并且在相邻的多个折射面区域之间,设置第二相移结构以带给第一光束等于2λ1的附加光程长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物镜除胶合面以外包括两个表面;两个表面中的一个面包括第二相移结构,该结构具备多个与光轴同心的折射面区域;并且在相邻的多个折射面区域之间,设置第二相移结构以带给第一光束等于10λ1的附加光程长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在胶合面上的包括光轴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一相移结构;并且将第一区域设置成至少将第三光束会聚到第三光盘的记录面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镜,其中胶合面具有在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区域被形成为折射面,其具有将第一和第二光束分别会聚到第一和第二光盘的记录面的功能,并且对第三光束的会聚不起作用。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镜,其中胶合面具有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可以将第二区域设置成将第一和第二光束分别会聚到第一和第二光盘记录面上,并且对第三光束的会聚不起作用;并且第二区域包括第三相移结构,该结构具备多个与光轴同心的折射面区域。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镜,其中在物镜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的第三区域形成第二相移结构;并且将第三区域设置成至少将第三光束会聚到第三光盘的记录面上。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镜,其中除胶合面外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包括第三区域以外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包括第四相移结构,该结构具备多个与光轴同心的折射面区域;并且在相邻的多个折射面区域间,设置第四相移结构以带给第一光束等于3λ1的附加光程长度。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镜,其中除胶合面外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包括在第三区域以外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包括第四相移结构,该结构具备多个与光轴同心的折射面区域;并且在相邻的多个折射面区域间,设置第四相移结构以带给第一光束等于5λ1的附加光程长度。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镜,其中物镜满足条件(8)f1×NA1>f2×NA2.....(8)其中,f1表示当使用第一光盘时确定的焦距,f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是枝大辅,竹内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宾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