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推出式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31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推出式U盘,用插销、弧形轨道等结构,将上壳体、下壳体固定,中部旋转壳体相对独立并承载U托架与U盘本体,达到使用时U盘上下面相对静止,侧面旋转将U盘推出的使用状态,从而使U盘壳体使用时受力更加舒适的同时,增强U盘壳体的结构强度。增强U盘壳体的结构强度。增强U盘壳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推出式U盘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推出的U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U盘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办公工具,市面上的U盘也多种多样,而旋转推出式U盘则是颇为使用且具有操作体验的一类。但目前市面上旋转推出式U盘多为上下壳结构,虽然简单但存在旋转侧边较薄,不利于使用者发力,操作舒适度较低,部分种类易由于上下壳体连接空隙问题而出现难以推出或丧失自由推出收纳U盘功能的缺陷。随着人们的产品品质的提高,优化U盘结构可靠性和产品试用体验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旋转推出式U盘,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推出式U盘包含上壳体、中部旋转壳体、下壳体、U盘托架和U盘本体5部分,其中上壳体内侧有两个一长一短凸出的圆柱状杆,所述两个圆柱状杆,其中一个是短棒状杆,另一个为长圆柱状杆,中部旋转壳体有滑槽和弧形开孔,中部旋转壳体底部中心有空心圆柱状卡槽,该空心圆柱状卡槽用于固定位于下壳体内侧中心的充当旋转轴的短圆柱状杆,下壳体有两个短圆柱状杆,分别位于下壳体内侧圆心和靠近边缘位置,并分别与中部旋转壳体的底部的空心圆柱状卡槽和上壳体长圆柱状杆连接配合,其中短棒状杆配合卡入U盘托架的滑道中,U盘本体置于U盘托架内,U盘托架卡入中部旋转壳体的滑槽中,长圆柱状杆穿过中部旋转壳体的弧形开孔中,并与下壳体对应凸起的短圆柱状杆连接固定。
[0004]在使用时,一只手捏住上下壳体表面,另一只手旋转U盘侧面外壳,则U盘推出\收纳。该设计可以在实现优盘旋转推出的同时,保证上下壳体的紧固性统一协调,降低故障率;同时整个侧边可以作为旋转发力的操作面,保证在U盘在推出时轻松易推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体验,增强产品在使用者感官上的品质感。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本技术所述U盘组合状态示意图。
[0006]图2为本技术所述U盘零件分解示意。
[0007]图3为本技术所述U盘中部壳体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09]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旋转推出式U盘,其主要零件包含上壳体3、中部旋转壳体2、下壳体1、U盘本体4、U盘托架5。其中U盘本体4与U盘托架5组合为U盘伸缩部分,U盘伸缩部分置于中部旋转壳体2的滑槽处,U盘托架5滑槽部分与上壳体3伸出的短棒状杆配合。上壳
体3伸出的长棒状杆穿过中部旋转壳体2的半弧形开孔与下壳体1的对应突起棒状连杆固定。下壳体1中心处的短棒状杆与中部旋转壳体2的对应卡槽配合,最终完成产品的组合。
[0010]使用时一手捏住上壳体3和下壳体1,同时旋转中部旋转壳体2,相对的上壳体3的短圆柱状杆在U盘托架5的槽中做横向运动,同时带动U盘托架5在中部旋转壳体2的滑槽中做前后运动,从而推出/收纳U盘本体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推出式U盘,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推出式U盘包含上壳体、中部旋转壳体、下壳体、U盘托架和U盘本体5部分,其中上壳体内侧有两个一长一短凸出的圆柱状杆,所述两个圆柱状杆,其中一个是短棒状杆,另一个为长圆柱状杆,中部旋转壳体有滑槽和弧形开孔,中部旋转壳体底部中心有空心圆柱状卡槽,该空心圆柱状卡槽用于固定位于下壳体内侧中心的充当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点十青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