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008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冷却系统输入端连接膨胀水箱,输出端连接燃料电池系统和/或动力电池系统,冷却系统用于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后输送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动力电池系统;多级加热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加热腔,每个加热腔内部设置有加热膜,多级加热系统输入端连接膨胀水箱,输出端连接燃料电池系统和/或动力电池系统,用于将加热膜通电后产生热量,对冷却水进行加热后输送到加热膜或动力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输出端连接膨胀水箱,降温或加热后的冷却水在燃料电池系统或动力电池系统内部循环结束后流回膨胀水箱。该系统实际可应用性强,结构紧凑、附加成本低、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低温加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部加热,对于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低温加热研究包括外部与内部加热两种方式。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往往通过与锂离子电池系统混合使用的应用方式,二者由工作特性的差异,使得该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要求较高。
[0003]锂电池热管理方案:
[0004]外部加热:外部加热主要通过外置热源的方式对热传递介质(空气、液体或相变材料)进行加热,再通过热辐射、热对流或热传导的方式实现对电池的加热。该方法的技术难度与成本均较低,但需要在电池包箱体内需预留大量空间作为气体流道,降低了整包结构紧凑性;基于液体介质的电池加热方法尽管加热效率较高,但辅助设备多、结构设计复杂、成本高,同时存在密封与绝缘等安全隐患。
[0005]内部加热:内部加热方法是利用电流通过有一定电阻值的导体所产生的焦耳热来加热动力电池,导体为动力电池本身。根据电流的正负流向可具体分为充电加热法、放电加热法和交流激励加热法;根据提供电流的电源不同,可分为自损耗型加热和外部能源供给加热,但须对动力电池单体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且存在较大的能量消耗。
[0006]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解决方案:
[0007]1、氢氧直接混合催化燃烧预热:氢氧直接混合催化燃烧预热包括内部催化燃烧预热和外部催化燃烧预热。内部催化燃烧预热场所在流场内,而外部催化燃烧场所在电堆外部。
[0008]内部预热:将一定比例的氢氧混合气体通入PEMFC的阴极或阳极,利用H2在MEA催化剂上氧化放热,提高PEMFC的温度。这种方法不增加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质量,还可降低附加费用。但该方法使MEA存在潜在的威胁,可能出现局部温度过高而对MEA造成损害。
[0009]外部预热:氢气和氧气在燃烧室催化燃烧,利用燃烧热加热冷却水,而后加热电堆,实现冷启动。
[0010]2、控制反应条件法:通过瞬间突增电流升温预热、控制电流电压的方法,利用电堆本身。
[0011]运行发热提高电堆温度。包括电流突增发、气体饥饿法等。这些方法需要对电池堆的运行条件进行调节控制,控制策略要求较高。
[0012]3、外部能量加热电堆:通过燃料电池系统空压机压缩空气温升预热、冷却水加热循环、外电源接电堆电解冰水升温、MEA上安装电热丝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1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低温下可以快速智能均匀加热,快速的在冷却和加热需求中切换,且结构简单。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00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包括:膨胀水箱,冷却系统,多级加热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
[0017]所述膨胀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水;
[0018]所述冷却系统输入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输出端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入端,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水输送到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
[0019]所述多级加热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加热腔,每个加热腔内部设置有加热膜,所述多级加热系统输入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输出端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入端,用于将所述加热膜通电后产生热量,对冷却水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冷却水输送到所述加热膜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
[0020]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系统输出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降温或加热后的冷却水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内部循环结束后流回所述膨胀水箱。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设置冷却系统和多级加热系统为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降温或加热。多级加热系统中设置多个加热腔,每个加热腔内设置加热膜,加热膜通电后迅速产生热量,加热后的冷取水流经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对其进行加热。冷却系统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后再流经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对其进行降温。该系统根据电池系统的加热、保温或冷却需求切换模式,可应用性强,结构紧凑、附加成本低、可靠性高,保证了电电混动动力系统长期处于最优的工作温度区间和良好的冷启动性能。
[002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23]进一步地,每个加热腔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根据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工况选择需要开启的阀门数量,控制加热速率。
[0024]进一步地,每个加热腔的加热速率相同或不同。
[002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包括加热壳体,防水层和加热膜;
[0026]所述防水层贴在所述加热壳体内壁;
[0027]所述加热膜贴在所述防水层壁面或在所述加热腔内部层层堆叠。
[002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防水层,在所述基底层上镀一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制热材料的薄膜形成所述发热层,在所述发热层上贴附一层防水层,在所述发热层引出一正一负两个电极,通电后产生热量。
[0029]进一步地,通过控制所述加热膜的通电时间和通电强度以及加热膜面积控制每个加热腔的加热速率。
[0030]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和风扇。
[0031]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和所述多级加热系统与所述膨胀水箱之间分别设置控制
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和所述多级加热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0032]进一步地,所述多级加热系统输出端设置分流阀门,分流阀门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系统。
[003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0034]确定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开启冷却系统或多级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冷却模式和加热\保温模式;
[0035]采集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根据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调整所述冷却系统或所述多级加热系统的冷却速率或加热速率。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开启冷却系统或多级加热系统,采集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根据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调整冷却系统或多级加热系统的冷却速率或加热速率。该方法可以在低温下快速智能均匀加热,快速的在冷却和加热需求中切换,易于实现,保证了电电混动动力系统长期处于最优的工作温度区间和良好的冷启动性能。
[0037]本专利技术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加热电电混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箱,冷却系统,多级加热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所述膨胀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水;所述冷却系统输入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输出端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入端,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水输送到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所述多级加热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加热腔,每个加热腔内部设置有加热膜,所述多级加热系统输入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输出端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入端,用于将所述加热膜通电后产生热量,对冷却水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冷却水输送到所述加热膜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系统输出端连接所述膨胀水箱,降温或加热后的冷却水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或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内部循环结束后流回所述膨胀水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和所述多级加热系统与所述膨胀水箱之间分别设置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和所述多级加热系统的开启和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加热腔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根据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工况选择需要开启的阀门数量,控制加热速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加热腔的加热速率相同或不同。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洪吉超赤骋仝光耀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格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