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67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设置有多个堆叠的电池模块单元。该电池模块单元包括:冷却片,在该冷却片中,彼此相对的两个冷却板之间的间隔可膨胀和收缩;电池单体,与两个冷却板中的每个接触,并且在每端处具有引线片;突出阶梯部,从冷却板的两端延伸以最大化与电池单体的引线片的接触面积;以及引线片紧固件,耦接到突出阶梯部以将电池单体的引线片固定到突出阶梯部。引线片紧固件包括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该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相对于彼此通过线性相对运动来与相邻的电池模块单元的引线片紧固件耦接。元的引线片紧固件耦接。元的引线片紧固件耦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内的电池模块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通过堆叠多个电池单体(battery cell)而构造成的电池模块来说,作为每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的引线片(lead tab)作为主要产热部分,需要与电池单体的本体一起冷却。因此,结构构造对于使每个电池单体适当地吸收膨胀现象来说是重要的,并且需要能够容易且安全地构造电池模块的组装性。
[0003]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内容仅帮助理解本公开的背景,并且不应将其视作对应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具有简化且安全的组装性,能够将电池单体的本体和作为主要产热部分的引线片一起顺利地冷却,通过适当地吸收电池单体的膨胀现象来确保电池模块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通过更容易且安全地耦接多个电池单体来构造电池模块。
[000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堆叠的电池模块单元,该电池模块单元可包括:冷却片,在该冷却片中,彼此相对的两个冷却板之间的间隔可膨胀和收缩;电池单体,与两个冷却板中的每个接触且在两端具有引线片;突出阶梯部,从冷却板的两端延伸以最大化与电池单体的引线片的接触面积;以及引线片紧固件,耦接到突出阶梯部以将电池单体的引线片固定到突出阶梯部。引线片紧固件可包括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该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相对于彼此通过线性相对运动来与相邻的电池模块单元的引线片紧固件耦接。
[0006]冷却片可形成为通过将两个冷却板的第一端彼此连接而形成的U形截面结构。当两个冷却板之间的间隔膨胀和收缩时,弹性收缩和膨胀的变形吸收材料可插入在冷却片的两个冷却板之间。耦接凹槽和耦接突出部可在引线片紧固件与突出阶梯部之间相对于彼此设置,以将引线片紧固件按压并耦接到突出阶梯部。
[0007]耦接凹槽和耦接突出部可形成为沿着电池模块单元重叠的方向被按压并耦接,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可构造为通过沿着与电池模块单元重叠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线性相对运动来装配并耦接。重叠以形成电池模块的多个电池模块单元的引线片紧固件可设置有孔、端板和紧固元件,支撑杆可通过孔插入并穿过电池模块,端板可设置在电池模块的两个侧端处,紧固元件穿透端板并耦接到支撑杆以一体地固定电池模块。
[0008]构造为感测每个电池单体的电压的感测组件可安装在与电池模块的引线片对准的部分处。感测组件可包括:多个单体连接板,用于在电池单体的引线片之间进行连接;多个绝缘块,在结构上提供多个单体连接板之间的电绝缘;以及印刷电路板(PCB),连接到单
体连接板以感测电池单体的电压。
[0009]单体连接板可包括:引线片插入孔,两个相邻的电池单体的引线片插入到该引线片插入孔中;以及块耦接孔,用于耦接到绝缘块;绝缘块可包括连接板固定突出部,块耦接孔可插入到该连接板固定突出部中以固定单体连接板。形成为插入到PCB中的感测突出部可一体地形成在单体连接板上,以将单体连接板电连接并机械连接到PCB。绝缘块可包括自由突出端,该自由突出端能够自由地设定两个相邻的单体连接板之间突出的高度。
[0010]多个单体连接板可形成为连接彼此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的引线片;多个绝缘块可沿电池模块单元的堆叠方向设置,同时使得多个单体连接板插置于多个绝缘块之间;绝缘块的第一端可通过框架板组装成彼此保持恒定间隔;绝缘块的第二端可通过PCB组装为彼此保持恒定的间隔。单体连接板可包括引线片插入孔,彼此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单元的电池单体的两个引线片分别插入到该引线片插入孔中;设置在电池模块的最外侧上的电池单体的引线片可插入到模块连接板中,该模块连接板可电连接到其他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0011]通过下文结合附图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2]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0013]图2是描述了形成图1的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的电池模块单元的构造的视图。
[0014]图3是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每个电池模块单元的冷却片的结构的视图。
[0015]图4是描述了由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的线性相对运动和耦接构成的电池模块的视图。
[0016]图5是描述了图1的根据本公开的感测组件的组件结构的视图。
[0017]图6是示出了应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系统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包括广义的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在内的乘用车,包括各种船只和船舶在内的水上交通工具,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例如,除石油以外的资源所产生的燃料)车辆。在本文提到时,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动动力的车辆。
[0019]尽管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使用多个单元来执行示例性过程,应理解示例性过程还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模块来执行。此外,应理解,术语控制器/控制单元指的是硬件装置,该硬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并且可被特定地编程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过程。存储器构造为储存模块,处理器具体构造为执行所述模块以执行下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过程。
[0020]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文中使用时,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地说明。应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
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举的项中的任何和所有的组合。
[0021]除非另有明确地陈述或从上下文中显而易见,否则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约”应被理解为在本领域的一般公差的范围内,例如,在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内。“约”可被理解为在陈述的值的10%、9%、8%、7%、6%、5%、4%、3%、2%、1%、0.5%、0.1%、0.05%或0.01%内。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地说明,否则本文中所提供的所有数值由术语“约”修饰。
[0022]参考图1至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模块1包括多个堆叠的电池模块单元15,该电池模块单元15可包括:冷却片5,在该冷却片中,彼此相对的两个冷却板3之间的间隔可膨胀和收缩;电池单体9,与两个冷却板3中的每个接触且在两端具有引线片7;突出阶梯部11,从冷却板3的两端延伸以最大化与电池单体9的引线片7的接触面积;以及引线片紧固件13,耦接到突出阶梯部11以将电池单体9的引线片7固定到突出阶梯部11。引线片紧固件13可包括连接凹槽17和连接突出部19,该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相对于彼此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堆叠的电池模块单元,所述电池模块单元包括:冷却片,在所述冷却片中,彼此相对的两个冷却板之间的间隔能膨胀和收缩;电池单体,与所述两个冷却板中的每个冷却板接触且在所述电池单体的每端处具有引线片;突出阶梯部,从所述冷却板的每端延伸,以最大化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引线片的接触面积;以及引线片紧固件,耦接到所述突出阶梯部,以将所述电池单体的引线片固定到所述突出阶梯部;其中,所述引线片紧固件包括连接凹槽和连接突出部,所述连接凹槽和所述连接突出部相对于彼此通过线性相对运动来与相邻的电池模块单元的引线片紧固件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冷却片形成为U形截面结构,该结构通过将所述两个冷却板的第一端彼此连接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变形吸收材料在所述两个冷却板之间的间隔膨胀和收缩时弹性地收缩和膨胀,所述变形吸收材料插入所述冷却片的所述两个冷却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耦接凹槽和耦接突出部在所述引线片紧固件与所述突出阶梯部之间相对于彼此设置,以将所述引线片紧固件按压并耦接到所述突出阶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耦接凹槽和所述耦接突出部形成为沿着所述电池模块单元重叠的方向被按压并耦接,所述连接凹槽和所述连接突出部构造为通过沿着与所述电池模块单元重叠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线性相对运动来装配并耦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重叠以形成所述电池模块的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所述引线片紧固件包括孔、端板和紧固元件,支撑杆通过所述孔插入并穿过所述电池模块,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两个侧端处,所述紧固元件穿过所述端板并耦接到所述支撑杆以一体地固定所述电池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伦哲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