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系统及储能电池Pack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949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储能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及储能电池Pack,其中散热系统包括液冷进水管、液冷出水管、第一集成管路、第二集成管路、进液组件以及出液组件,第一集成管路与液冷进水管连通,第二集成管路与液冷出水管连通;进液组件包括进液泵、与进液泵连接的进液管,以及与设于进液管外侧的第一加热器,进液管与第一集成管路连通;出液组件与第二集成管路连通。上述散热系统及储能电池Pack,通过在进液组件的进液管的外侧设置第一加热器,以对进液泵输入的冷却液进行补热,以增加电池模组两端的温度,使得电池模组两端的温度与中间的温度基本相同,提高了储能电池Pack的使用寿命。Pack的使用寿命。Pack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系统及储能电池Pack


[0001]本技术属于储能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及储能电池Pack。

技术介绍

[0002]储能产品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应用领域。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简称ESS)是一个可完成存储电能和供电的系统,具有平滑过渡、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等功能。可以使太阳能、风能发电平滑输出,减少其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给电网和用户带来的冲击;通过谷价时段充电,峰价时段放电可以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在大电网断电时,能够孤岛运行,确保对用户不间断供电。
[0003]现有的储能电池Pack,其内的电池系统在充放电时会发出大的热量,两端的电池模组温度正常,中间模组比较热,会减小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储能电池Pack工作时两端的电池模组温度正常,中间模组比较热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系统,包括:
[0006]液冷进水管;
[0007]液冷出水管;
[0008]第一集成管路,所述第一集成管路与所述液冷进水管连通;
[0009]第二集成管路,所述第二集成管路与所述液冷出水管连通;
[0010]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泵、与所述进液泵连接的进液管,以及与设于所述进液管外侧的第一加热器,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一集成管路连通;
[0011]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与所述第二集成管路连通。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组件包括出液泵和与所述出液泵连接的出液管。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成管路包括:
[0014]第一竖管;
[0015]第一横管;
[0016]其中,所述第一竖管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另一端与至少一根所述第一横管连通。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
[001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进液管的外侧连接;
[0019]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管内。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发热件可拆卸连接。
[0021]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的上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上端设有两导热柱,所述连接件卡接于所述插槽内,且与两所述导热柱连接。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加热器。
[002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器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液管内。
[00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Pack,包括电池机柜和设于所述电池机柜内的多个电池模组,还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均设有所述液冷进水管和所述液冷出水管。
[0025]更进一步的,还包括BMS电池系统,所述BMS电池系统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散热系统及储能电池Pack,通过在进液组件的进液管的外侧设置第一加热器,以对进液泵输入的冷却液进行补热,以增加电池模组两端的温度,使得电池模组两端的温度与中间的温度基本相同,提高了储能电池Pack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系统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系统的第一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系统的第二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通过在进液管的外侧设置第一加热器,解决了电池模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在出液管的外侧设置第二加热器,使得出液组件替代进液组件实现进液补热功能。
[003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5]实施例一
[0036]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系统,请参阅图1至图3,包括液冷进水管10、液冷出水管20、第一集成管路30、第二集成管路40、进液组件50以及出液组件60,所述第一集成管路30与所述液冷进水管10连通,所述第二集成管路40与所述液冷出水管20连通,所述进液组件50包括进液泵51、与所述进液泵51连接的进液管52,以及与设于所述进液管52外侧的第一加热器53,所述进液管52与所述第一集成管路30连通;所述出液组件60与所述第二集成管路40连通。
[0037]上述散热系统,通过在进液组件50的进液管52的外侧设置第一加热器53,以对进液泵51输入的冷却液进行补热,以增加电池模组100两端的温度,使得电池模组100两端的温度与中间的温度基本相同,提高了储能电池Pack的使用寿命。
[0038]实施例二
[003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出液组件60包括出液泵61和与所述出液泵61连接的出液管62,以将冷却液排出。
[0040]实施例三
[004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集成管路30包括第一竖管31和第一横管32;其中,所述第一竖管31一端与所述进液管52连通,另一端与至少一根所述第一横管32连通,以实现同时与多个电池模组100连接。
[0042]实施例四
[004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加热器53包括连接件(图未标出)和发热件(图未标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进液管52的外侧连接,所述发热件(图未标出)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52管内,其中连接件与外部电源连接,发热件用于发热可以铜管等发热性能良好的器件,以实现对进液管52内的液体加热。
[0044]实施例五
[00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发热件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发热件一般采用铜管制备而成,较难损坏,而连接件作为电连接件,容易受到电压冲击,导致损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进水管;液冷出水管;第一集成管路,所述第一集成管路与所述液冷进水管连通;第二集成管路,所述第二集成管路与所述液冷出水管连通;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泵、与所述进液泵连接的进液管,以及与设于所述进液管外侧的第一加热器,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一集成管路连通;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与所述第二集成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组件包括出液泵和与所述出液泵连接的出液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管路包括:第一竖管;第一横管;其中,所述第一竖管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另一端与至少一根所述第一横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进液管的外侧连接;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立姜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