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936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该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包括导管、手柄装置、电极以及连接器,导管包括调节管、多个第一分支管以及多个第二分支管,多个第一分支管的一端均与调节管连接且另一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各个第一分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电极;多个第二分支管的一端均与调节管连接且另一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第二分支管与调节管所夹的夹角小于第一分支管与调节管所夹的夹角,各个第二分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电极,手柄装置能够调节调节管的远端部的弯曲角度;连接器设置在手柄装置上且与电极电性连接。该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能适应立体空间不规则的心腔、并能记录心腔内表面存在的大量褶皱处或疏松沟壑处的电生理信号。疏松沟壑处的电生理信号。疏松沟壑处的电生理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电生理微创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小、治愈率高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电生理微创介入手术是先将标测导管经静脉血管插入,推送导管到达心腔,通过移动导管和调整导管前端角度,使前端电极与心腔内壁接触,同步记录心脏内各不同部位的电位。标测导管与三维标测系统联合使用,实现心脏三维重建,通过观察其传导顺序和速度,阐明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作为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诊断结束后,再将消融导管推送至心腔内心律失常发生的特定部位进行精确消融,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最后再使用电生理标测导管验证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0003]由于心脏内部生理结构复杂,其内腔立体空间形状本身不规则,内表面亦不光滑,存在一些不平坦的条状沟壑或疏松的凹坑等微结构。现有技术中的电生理标测导管,对于心腔不规则结构、不光滑内壁难以准确记录其电信号。除了心腔内的逼仄空间外,对于心房内梳状肌形成的条状沟壑以及心室内小梁肌形成的疏松网状凹坑结构,目前的电生理标测导管无法收集这些复杂解剖结构处的电生理信号,因而通过其给出的三维标测图无法准确诊断出病灶,这将为医师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该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外层分支展开后能够覆盖大面积心内膜,一次标测能够记录心腔内大表面区域,内层分支短而柔软,能适应立体空间不规则的心腔,同时对心腔内存在的大量褶皱处或疏松沟壑处,能够实现准确、快速、高效收集电信号,最终结果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更为精确的立体三维影像,降低医生辨识的难度,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
[0005]一种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包括导管、手柄装置、电极以及连接器,所述导管包括调节管、多个第一分支管以及多个第二分支管,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且另一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各个所述第一分支管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且另一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调节管所夹的锐角小于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调节管所夹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分支管分布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外侧,各个所述第二分支管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手柄装置能够调节所述调节管的远端部的弯曲角度;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手柄装置上且与所述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还用于连接电生理系统以传输所述电极检测到的电信号。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一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各个所述第一检测端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
第一连接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
[0007]和/或,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二检测端错位分布,各个所述第二检测端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长度。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管具有柔性;
[0010]和/或,所述第二分支管具有柔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管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数量。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环电极以及球头电极,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球头电极或所述环电极,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环电极或者所述球头电极。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电极的内侧壁通过导线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0014]和/或,所述球头电极具有用于嵌设导线的盲孔,所述球头电极通过嵌设于所述盲孔的导线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电极的宽度为0.2~2mm、外径为0.3~1mm;
[0016]和/或,当所述第一分支管或者所述第二分支管上的所述环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的所述环电极的极间距为1~10mm;
[0017]和/或,当所述第一分支管或者所述第二分支管上的所述环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的所述环电极的极间距相等。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径向方向,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间隔分布。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管包括与所述分支导管连接的远端部以及与所述手柄装置连接的近端部,所述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根调节拉线,所述调节拉线的一端布置于所述调节管的内壁,且该调节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装置连接。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部具有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一端开口于所述远端部的端面且另一端用于与设置在所述近端部内的灌注管连通,所述灌注管延伸至所述手柄装置并与连接在所述手柄装置上的用于外接灌注泵的延长管连通。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部具有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用于供所述电极的导线穿设。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部具有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用于供所述调节拉线穿设。
[0023]本技术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远端外层分支展开后能够覆盖大面积心内膜,一次标测能够记录心腔内大表面区域,内层分支短而柔软,能适应立体空间不规则的心腔,同时对心腔内存在的大量褶皱处或疏松沟壑处,能够实现准确、快速、高效收集电信号,最终结果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更为精确的立体三维影像,降低医生辨识的难度,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中的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的末端呈现头状花序结构,第二分支管长度较长,所形成的覆盖面积大,能够显著提高标测效率,第一分支管长度相对较短而柔软,可用于心腔细微结构的标测,在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及其上的电极的共同作用下,既能实现快速高效标
测、缩短了标测时间,又能实现细微结构的精细标测,使得三维标测的图形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径向面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所示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的球头电极示意图;
[0028]图5为图1所示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中的球头电极与第一分支管配示意图;
[0029]图6为图1所示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的调节管径向截面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100、101、102、103、104、105、第一分支管;110、第一检测端;120、第一连接端;200、201、202、203、204、205、第二分支管;210、第二检测端;220、第二连接端;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手柄装置、电极以及连接器,所述导管包括调节管、多个第一分支管以及多个第二分支管,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且另一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各个所述第一分支管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且另一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调节管所夹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调节管所夹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分支管分布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外侧,各个所述第二分支管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手柄装置能够调节所述调节管的远端部的弯曲角度;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手柄装置上且与所述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还用于连接电生理系统以传输所述电极检测到的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一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错位分布呈发散状,各个所述第一检测端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二检测端错位分布,各个所述第二检测端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端均与所述调节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具有柔性;和/或,所述第二分支管具有柔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管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序状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环电极以及球头电极,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球头电极或所述环电极,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环电极或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鹏宋精忠张明芳李开凡毛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