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流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15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分流栓。该冠状动脉分流栓包括:主体管及封堵片,主体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封堵片,主体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封堵片,每一封堵片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形边缘和第二环形边缘,每一封堵片的第一环形边缘套设于主体管外,并与主体管连接,每一封堵片的第二环形边缘与第一环形边缘在主体管的轴向上错位布置,以使每一封堵片与主体管之间围合形成一形变腔。其中,每一封堵片被构造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并在主体管的径向上压缩形变。本申请中的封堵片可以灵活适应各种管径的血管,并避免因封堵片偏大造成的血管损伤问题或封堵片变小造成的血液渗漏的问题。伤问题或封堵片变小造成的血液渗漏的问题。伤问题或封堵片变小造成的血液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冠状动脉分流栓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分流栓。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进行冠脉搭桥时普遍使用冠状动脉分流栓,在狭窄冠状动脉远端切开,塞入冠状动脉分流栓。冠状动脉分流栓起到导流作用,保证远端有血供应,预防血管切口出血,便于吻合。目前,进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主要使用进口的动脉分流栓,如美敦力生产的Clearview和索诺思生产的Flo

Thru,其质地柔软,便于吻合结束后拔出,冠状动脉分流栓两端有橄榄型加粗加硬且比主体直径大,方便头端进入血管,同时预防血管出血。
[0003]但在临床使用时这种冠状动脉分流栓存在如下缺点:两端橄榄型是实心结构,硬度大,直径对血管尺寸有严格的匹配限制,规格比较多,由于血管弹性,不断收缩和扩张,实际手术时血管尺寸测量没那么精准,往往选择的规格不适用,需要更换,选型较困难。选择规格偏小容易渗漏,导致视野内渗血影响操作;选择规格偏大,插入时比较困难,而且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冠状动脉分流栓的尺寸无法与血管尺寸精准匹配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冠状动脉分流栓。
[0005]一种冠状动脉分流栓,包括:
[0006]主体管;及
[0007]封堵片,所述主体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封堵片,每一所述封堵片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形边缘和第二环形边缘,每一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套设于所述主体管外,并与所述主体管连接,每一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在所述主体管的轴向上错位布置,以使每一所述封堵片与所述主体管之间围合形成一形变腔;
[0008]其中,每一所述封堵片被构造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并在所述主体管的径向上压缩所述形变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封堵片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边缘之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与所述主体管分离,以形成由所述第二环形边缘界定的与所述形变腔连通的开口。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的径向尺寸在所述第二环形边缘处最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的径向尺寸,从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向所述第二环形边缘逐渐增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的径向尺寸,从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向所述第二环形边缘先增大后减小。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与所述主体管连接,以使所述形变腔为封闭腔。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的厚度在0.01mm至0.2mm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为柔性封堵片。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片至所述主体管外壁的最大径向距离不超过3mm。
[0018]上述冠状动脉分流栓,当将冠状动脉分流栓置入血管内时,封堵片与血管管壁接触,封堵片在血管管径的限制下(即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弹性形变并在径向上压缩形变腔,以跟随血管管径变化。同时,其自身在弹性形变的反作用下贴合于血管管壁以封堵血管。随着封堵片进入血管,主体管的头部也进入血管,并流通血液。与现有技术相比,封堵片与主体管之间形成形变腔,封堵片在血管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压缩形变腔来适应血管管径,如此可以灵活适应各种管径的血管,并避免因封堵片偏大造成的血管损伤问题或封堵片变小造成的血液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冠状动脉分流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冠状动脉分流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冠状动脉分流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的冠状动脉分流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冠状动脉分流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冠状动脉分流栓100;主体管110;封堵片120;牵引线130;收放管140;
[0026]牵引手柄1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3]为便于理解,在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展开说明之前,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状动脉分流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管;及封堵片,所述主体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封堵片,每一所述封堵片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形边缘和第二环形边缘,每一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套设于所述主体管外,并与所述主体管连接,每一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边缘在所述主体管的轴向上错位布置,以使每一所述封堵片与所述主体管之间围合形成一形变腔;其中,每一所述封堵片被构造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并在所述主体管的径向上压缩所述形变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分流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封堵片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边缘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动脉分流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封堵片的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与所述主体管分离,以形成由所述第二环形边缘界定的与所述形变腔连通的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阳张明芳宋精忠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