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车架装置及具有至少一个该车架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768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架装置(10),车架装置具有能固定在车辆的车身(26)上的副车架(12),副车架具有两个在副车架(12)的横向(16)上彼此间隔开的纵梁(14)和至少一个横梁(18),纵梁(14)通过横梁相互连接,车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构造成相对于副车架(12)独立的支承元件(24),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8),借助于连接元件,至少一个车辆的组件(30)能固定在支承元件(24)上;以及构造成相对于副车架(12)独立的且相对于支承元件(24)独立的用于车辆转向装置的转向机构(32),其中,不仅转向机构(32)而且支承元件(24)借助于同一固定元件(36)固定在副车架(12)上。一固定元件(36)固定在副车架(12)上。一固定元件(36)固定在副车架(1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车架装置及具有至少一个该车架装置的车辆


[0001]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车架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车架装置的车辆、尤其是机动车。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US 6 511 096 B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底盘副车架,其中,底盘副车架能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装置以及车辆,使得能够以重量和成本适宜的方式实现尤其高的刚性。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车架装置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特征的车辆实现。在其它权利要求中给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适宜的改进方案的有利的设计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架装置,车辆优选地构造成机动车。在此,机动车可构造成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车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的、并且由此构造成相对于车身独立的副车架,副车架例如也可被称为或构造成发动机支架、转向架、车桥架或车桥支架。车身优选地为自承载的车体。特征,副车架构造成相对于车身、尤其是车体独立,尤其是理解成,副车架不是车身或车体的组成部分。
[0006]副车架具有至少两个或刚好两个在副车架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纵梁。尤其是在副车架或车架装置的安装位置中,副车架的横向与车辆横向重合,其中,副车架或车架装置在车辆完全制造好的状态中占据安装位置。在车辆完全制造好的状态中,车架装置以及由此副车架安装在,也就是说保持或固定在车辆,确切地说保持或固定在车身上。
[0007]此外,副车架包括至少一个横梁,横梁至少基本上在横向上或在车辆横向上延伸。纵梁通过横梁相互连接。为此,例如横梁在两个端部上连结到纵梁上。尤其是可设想,副车架具有所述横梁和至少另一或刚好另一横梁,从而副车架包括至少两个或刚好两个横梁。纵梁通过横梁相互连接,其中,多个横梁可在副车架的纵向上彼此间隔开。尤其是在车架装置或副车架的安装位置中,副车架的纵向与车辆纵向重合。由此,如果接下来提到纵向,其同时理解成车辆纵向,并且反之亦然。此外,如果接下来提到横向,则其同时理解成车辆横向,并且反之亦然。
[0008]现在,为了能以尤其成本适宜且重量适宜的方式实现尤其是副车架自身以及进而车身的尤其高的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车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相对于副车架独立的且相对于车身独立的支承元件,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借助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个构造成相对于车身独立的、相对于副车架独立的且相对于支承元件独立的车辆的组件能固定或固定在支承元件上。由此,支承元件是组件支架或设备支架,机动车的至少所述
组件、尤其是多个组件能固定或固定在该支架上。
[0009]此外,车架装置包括构造成相对于车身独立的、相对于副车架独立的、相对于支承元件独立的且相对于组件独立的以及由此作为车身的附加、作为副车架的附加、作为支承元件的附加并且作为组件的附加设置的用于车辆转向装置的转向机构。例如,在车辆完全制造好的状态中,布置或可布置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转向操纵装置通过转向机构与借助于转向操纵装置可偏转或偏转的机动车的车辆车轮联接或可联接,从而可通过转向机构借助于转向操纵装置使车辆车轮偏转并且由此相对于车身摆动。转向操纵装置例如为转向操纵装置,转向操纵装置可绕转向操纵装置旋转轴相对于车身旋转,以由此通过转向机构使车辆车轮偏转。车辆车轮为地面接触元件,车辆通过地面接触元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可支撑或支撑在地面上。如果车辆沿着地面行驶,当车辆通过车辆车轮支撑在地面上时,车轮在地面上滚动。
[0010]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不仅转向机构而且支承元件借助于同一固定元件固定在副车架上。由此,固定元件不仅与转向机构而且与支承元件相关联并且用于不仅将转向机构而且将支承元件尤其是同时固定在副车架上。由此,可保持部件数量以及进而重量,成本和结构空间需求尤其低。此外,由此可借助于支承元件有效加固副车架,从而得到副车架以及由此车身的尤其高的刚性。
[0011]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不仅转向机构而且支承元件在第一固定部位上或在第一固定区域中借助于同一并且由此借助于以上所述的固定元件固定在副车架上。在此,不仅转向机构而且支承元件还在与第一固定部位间隔开的第二固定部位上或在与第一固定区域间隔开的第二固定区域中借助于同一固定元件固定在副车架上。这意味着,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同样不仅与支承元件而且与转向机构尤其是同时相关联,并且用于将不仅转向机构而且支承元件尤其是同时固定在副车架上。再换句话说,设置至少两个固定部位,转向机构和支承元件在这两个固定部位上固定在副车架上,其中,为每个固定部位设置至少一个或刚好一个固定元件,借助于该固定元件在相应的固定部位上将不仅转向机构而且支承元件尤其是同时固定在副车架上。由此,可保持部件数量,重量以及成本尤其低,其中,同时可实现尤其高的刚性。
[0012]由于固定部位彼此间隔开,优选地规定,在固定部位之间布置气隙或空腔,从而固定部位通过该代表间隙的空腔彼此间隔开。在此,例如构造成或用作桥的支承元件无中断地从固定部位中的一个延伸到另一固定部位,从而通过支承元件跨接在固定部位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尤其有效地加固或加强副车架。
[0013]另一实施方式的突出之处在于,固定部位在副车架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由此,例如支承元件在副车架的横向上无中断地从所述一个固定部位延伸到另一固定部位,从而支承元件例如构造成横向桥。由此可保证尤其高的刚性。
[0014]优选地,固定部位在副车架的纵向上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从而可保证尤其高的刚性。
[0015]另一实施方式的突出之处在于,固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或刚好一个螺纹元件,螺纹元件部分地布置或容纳在转向机构的第一孔中并且部分地布置或容纳在支承元件的第二孔中。由此,不仅转向机构而且支承元件可重量且成本适宜地并且牢固地连结在副车架上。
[0016]在此,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孔构造成分别完全被螺纹元件穿过的通孔。由此,转向机构和支承元件尤其牢固且固定地连结到副车架上。
[0017]螺纹元件优选地为具有第一螺纹的螺栓。第一螺纹优选地构造成外螺纹。
[0018]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副车架具有第三孔,螺纹元件被接纳在该第三孔中。优选地,第一孔和第二孔没有螺纹,尤其是没有内螺纹,从而螺纹元件可简单地且由此节省时间和成本地穿过第一孔以及第二孔,或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中。
[0019]第三孔可构造成螺纹孔并且因此具有与第一螺纹对应的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例如构造成内螺纹。在此可设想的是,螺纹元件拧入第二螺纹中或与第二螺纹螺纹连接。由此,支承元件和转向机构可以简单的、时间且成本适宜方式的并且尤其重量适宜地且牢固地连结到副车架上。
[0020]然而还可设想的是,第三孔构造成被螺纹元件完全穿过的第三通孔。在此优选地规定,第三孔没有螺纹,尤其是没有内螺纹,从而螺纹元件可尤其简单地插入第三孔中或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架装置(10),该车架装置具有能固定在车辆的车身(26)上的副车架(12),该副车架具有两个在副车架(12)的横向(16)上彼此间隔开的纵梁(14)和至少一个横梁(18),所述纵梁(14)通过横梁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设有至少一个相对于副车架(12)独立构造的支承元件(24),该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8),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车辆的至少一个组件(30)能固定在支承元件(24)上;以及

设有构造为相对于副车架(12)独立的且相对于支承元件(24)独立的、用于车辆转向装置的转向机构(32),其中,不仅转向机构(32)而且支承元件(24)借助于同一固定元件(36)固定在副车架(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不仅转向机构(32)而且支承元件(24)在第一固定部位(S1)处借助于同一固定元件(36)固定在副车架(12)上,不仅转向机构(32)而且支承元件(24)在与第一固定部位(S1)间隔开的第二固定部位(S2)处借助于同一固定元件(38)固定在副车架(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装置(10),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位(S1、S2)在副车架(12)的横向(16)上彼此间隔开。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装置(10),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36、38)包括螺纹元件(44),所述螺纹元件部分地布置在转向机构(32)的第一孔(52)中并且部分地布置在支承元件(24)的第二孔(54)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这些孔(52、54)被构造成分别完全被螺纹元件(44)穿过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装置(10),其特征在于,副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