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17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该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包括:前限位机构,设置于与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的前方;以及后限位机构,设置于与所述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的后方,所述前限位机构和所述后限位机构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左转和右转的极限角度或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右转和左转时的极限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上述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及车辆能够解决车辆转向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商用车前桥转向限位方式分为两种:前桥转向内轮限位方式、前桥转向外轮限位方式。
[0003]图1示出了前桥转向内轮限位方式,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内侧的后方分别设置有凸起限位螺栓1,将两个限位凸台2分别设置在左车轮和后车轮的后方的车轴工字梁处。车辆左转时通过左车轮处的限位螺栓1和限位凸台2对左车轮进行限位,车辆右转时通过右车轮处的限位螺栓1和限位凸台2对右车轮进行限位。前桥转向内轮限位的缺点是右转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由于采用前桥转向内轮限位方式的车型在右转时限位轮为右车轮轮,右转极限时右侧轮边上的限位螺栓1顶到工字梁上的限位凸台2,形成转角限位。当继续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器仍输出最大力矩,该大的力矩将导致转向传动机构(转向直拉杆、转向梯形)及板簧、前桥横拉杆等部件变形,该变形量是通过方向盘的转角进行驱动的,通过轻卡实车测试,因极限位置时系统变形导致的方向盘转角增量不小于90
°

[0004]图2示出了前桥转向外轮限位方式,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内侧的前方分别设置有凸起限位螺栓1,将两个限位凸台2分别设置在左车轮和后车轮的前方的车轴工字梁处。车辆左转时通过右车轮处的限位螺栓1和限位凸台2对右车轮进行限位,车辆右转时通过左车轮处的限位螺栓1和限位凸台2对左车轮进行限位。前桥转向外轮限位的缺点是左转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其原理与前桥转向内轮限位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br/>[0005]也就是说,现有商用车前桥转向内轮限位时实车方向盘右转圈数明显大于设计的右转圈数问题、商用车前桥转向外轮限位时实车方向盘左转圈数明显大于设计的左转圈数问题,存在着转向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能够解决车辆转向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8]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车辆,能够解决车辆转向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的问题。
[0009]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包括:
[0010]前限位机构,设置于与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的前方;以及
[0011]后限位机构,设置于与所述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的后方,所述前限位机构和所述后限位机构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左转和右转的极限角度或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右转和左转时的极限角度。
[0012]可选地,所述前限位机构包括:
[0013]前限位块,凸起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前方;和
[0014]前限位杆,设置于车轮内侧且位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前方,用于在车辆左转或右转至第一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前限位块抵接。
[0015]可选地,所述后限位机构包括:
[0016]后限位块,凸起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后方;和
[0017]后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车轮内侧且位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后方,用于在车辆右转或左转至第二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后限位块抵接。
[0018]可选地,所述前限位杆为第一限位螺栓,所述车轮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匹配的第一螺纹孔;
[0019]所述后限位杆为第二限位螺栓,所述车轮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螺栓匹配的第二螺纹孔。
[0020]可选地,所述前限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匹配的第一锁紧螺母,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位螺栓露出所述车轮的长度;
[0021]所述后限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限位螺栓匹配的第二锁紧螺母,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螺栓露出所述车轮的长度。
[0022]可选地,所述前限位块和所述后限位块均呈三角形,且其底面均与所述车轴工字梁连接。
[0023]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轮、车轴工字梁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
[0024]本技术通将前限位机构和后限位机构集中在与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以左置车为例,车辆左右转时限位轮均为左轮,转向限位后继续转动方向盘时仅有转向直拉杆的变形,力矩传递不经过板簧、前桥横拉杆等,该变形量较小,对应的方向盘转动量也较小,因此限位螺栓限位后方向盘继续转动角度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引起的转向传动机构变形量相同(均为转向直拉杆变形量),实车左右转向圈数更接近设计状态,状态可控,解决了转向时方向盘圈数与设计值不符的问题。
[0025]进一步地,将前限位机构和后限位机构均集成在转向直拉杆驱动侧车轮,因此缩短了力的传递路径,提高板簧骑马螺栓、前桥横拉杆等部件使用寿命。
[0026]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8]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桥转向内轮限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桥转向外轮限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2]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包括前限位机构10和后限位机构20。前限位机构10设置于与转向器40同侧的车轮30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50的前方。后限位机构20设置于与转向器40同侧的车轮30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50的后方。前限位机构10和后限位机构20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左转和右转的极限角度或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右转和左转时的极限角度。如图3所示,该车辆的转向器40设置在左轮处(即左置车),前限位机构10和后限位机构20也设置在左轮处,前限位机构10用于限制车辆右转时的极限角度,后限位机构20用于限制车辆左转时的极限角度。假设转向器40设置在车辆的右轮处(即右置车),那么前限位机构10用于限制车辆左转时的极限角度,后限位机构20用于限制车辆右转时的极限角度。
[0035]本实施例将前限位机构10和后限位机构20集中在与转向器40同侧的车轮30处。以左置车为例,车辆左右转时限位轮均为左轮,转向限位后继续转动方向盘时仅有转向直拉杆的变形,力矩传递不经过板簧、前桥横拉杆等,该变形量较小,对应的方向盘转动量也较小,因此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限位机构,设置于与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的前方;以及后限位机构,设置于与所述转向器同侧的车轮处,且位于车轴工字梁的后方,所述前限位机构和所述后限位机构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左转和右转的极限角度或分别用于限制车辆右转和左转时的极限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限位机构包括:前限位块,凸起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前方;和前限位杆,设置于车轮内侧且位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前方,用于在车辆左转或右转至第一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前限位块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机构包括:后限位块,凸起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后方;和后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车轮内侧且位于所述车轴工字梁的后方,用于在车辆右转或左转至第二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后限位块抵接。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波波史川刘俊荣谢琨杜建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